特色学校成果汇报材料挖掘乡土资源弘扬革命传统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江都市郭村中心小学郭村镇不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具有浓郁的水乡风味,而且更有令我们郭村人感到无比自豪的光荣的革命斗争史.1940年,一场揭开新四军挺进苏北,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奏响新四军“东进序曲”的郭村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陈毅、栗裕、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生活、战斗在这里.500名英烈壮烈牺牲,蒋鹤林等烈士的英雄事迹,是向青少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精神,以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起点,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内容,卓有成效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我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2002年我校蒋鹤林中队创建成江苏省英雄中队,2004年我校创建成江都市德育特色学校.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创特色教育、办特色学校、施一流管理、出一流质量”的办学目标,以“弘扬革命传统、挖掘乡土资源、建设少先队活动文化”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建设活动:一、优化环境,构建立体环境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扬州市现代化示范校,环境优美,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在这样优雅的校园环境里,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教育要求及教育方法.1.严格执行升国旗、唱国歌制度.我们坚持每天早晨升旗,傍晚降旗,周一和重大节日均举行升旗仪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国旗下讲话,郭村保卫战参战老部队领导、镇优秀企业家代表、省少代会代表都在国旗下讲过话,使学生懂得国旗的象征意义,知道国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坚持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处红色资源有生机;墙壁上有陈毅谱写的《保卫郭村》;空中有教学楼上飘动的红旗造型;走廊上有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引领队员前进的名人名言;地上有代表郭小历史的校徽图案和陈毅讲话地纪念牌,从空中到地下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德育氛围.同时,结合班级五角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五角的作用:图书角的图书都是队员们从家中带来供大家交流阅读的,作品角、荣誉角展示了队员自己的作品和获得的荣誉,中队角每班确定一个英雄人物,并以该英雄人物命名该中队,学英雄事迹,讲英雄故事,做英雄传人.3.结合特色教室建设,彰显学校德育特色.郭村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今年校庆100年之际,我校综合楼落成,特地开辟出一间教室作为我校特色教室.教室内展示了我校100年来的办学成果,使我校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更加完整,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我们经常组织队员参观特色教室,观看史情教育图片,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巍巍丰碑》、《东进序曲》、《黄桥决战》等爱国主义影片.二、教育渗透,浸染红色雨露经过多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我校积累了一系列德育实践经验,保障了革命传统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1.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教学管理和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认真抓好班主任工作和少先队工作.我们在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同时,把各班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情况纳入每学期一次德育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班主任及少先队辅导员的必要依据之一.2.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和平时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尤其是思品、社会等学科.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思品作为主要学科,要求教师有备课,学生有作业,期末学校统一组织考核,考核内容渗透了“两史一情”及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3.充分发挥乡土教材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校是苏北地区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有郭村抗日救亡团团部旧址、中共郭村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陈毅讲话纪念地等,镇区及校园内共有4块永久性纪念碑和15块标志牌,蕴含了大量的教育素材.我们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收集整理流传在本地有关革命烈士的故事、传说和红色歌谣,编写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东进之歌》,作为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参考资料,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储江为该书题写了书名,该教材已经通过初教科评审,在校园内循环使用.今年百年校庆之际,我校又组织人员精心编写了我校的百年校史,并将校史作为我校第二套校本教材.4.革命传统教育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进行.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贴上墙,让学生随处可以见到.同时,我们聘请了镇司法办干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自觉清除恶习、抵制犯罪,改变那种说脏话、假话、不讲卫生、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全校学生人人讲文明,个个懂礼貌,无一例违法犯罪现象.三、活动创新,继承革命传统1.清明扫墓,常搞常新.清明扫墓,是我校的一项传统活动.我们总想方设法不断变换着内容和形式,让扫墓活动始终保持感染力和教育力.05年清明节,我们将祭扫烈士墓活动与“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相结合,开展大队主题教育活动.当天上午,全校千余名师生,在巨幅主题标牌和彩旗、鼓号队的引导下,排着巨龙似的队伍,穿大街、走小巷、踏田埂、越沟坎,行程六华里,寻访了十多处烈士墓和纪念牌,最后集中在“郭村保卫战纪念馆”举行祭扫活动.师生们向烈士默哀鞠躬,敬献花圈,十多名学生代表作了“向先烈表心声”的发言.在纪念碑前,我们先后组织了2006年的“忆先烈、知荣耻、爱中华”大队主题活动,2007年的“感念先烈、报效社会”大队主题活动,2008年的“感恩思源、放飞希望”大队主题活动,2009年的“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感恩少年”大队主题活动,通过活动,队员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传统,勤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2.开展“寻找英雄足迹”的活动.在郭村大地上到处都留有英雄的足迹,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英雄足迹”的活动,一支支探访“东进”英雄足迹的队伍,唱着陈毅谱写的《郭村保卫战胜利之歌》出发了.他们探遗踪、访祖辈,一份份曾为保卫战流血流汗的干部、民兵的人物专访报告,一个个七天七夜殊死战斗的动人故事,一篇篇报道保卫战遗迹的通讯稿,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台”传送到每个学生的脑海里.于是,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真想不到,杨伯伯家的那间小屋,就是当年新四军挺进纵队的指挥部,保卫郭村的命令就是从这里发出,东进序曲就从这里奏响,太神奇了!”有的说:“我每天都要路过前巷农场,然而哪里知道当年保卫战的主战场就在这里.在这平平常常的原野上,有几百名英勇顽强的烈士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许多班级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到留有英雄足迹的地方参观访问,缅怀英雄,热爱家乡的感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3.创建与传承蒋鹤林中队.蒋鹤林中队命名以来,围绕英雄中队的创建与传承,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寻访实践活动,每年我们蒋鹤林中队都要在镇区开展寻访活动.近年来,还在周边县市、乡镇开展了“踏着先烈足迹前进”主题寻访活动,蒋鹤林中队的队员活跃在许晓轩故居、江都革命烈士陵园,谈锦西革命烈士广场,南京雨花台,蒋鹤林中队的队旗和全国百名英雄中队的队旗飘扬在卢沟桥、西柏坡、中华世纪坛、嘉兴南湖、上海南京路,上海警备区政委也为我们授过蒋鹤林中队的队旗.蒋鹤林中队先后应邀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第五届、第九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2005年被表彰为全国十佳英雄中队集体,2009年暑假印有我校蒋鹤林中队队名的55米的巨型红领巾在全国范围内的英雄中队传递,最终将入藏布达拉宫.2007年8月1日正值建军80周年之际,蒋鹤林中队的八名队员参加了“红领巾与八一军旗同行”暨――江苏省百支少先队英雄中队走进军营教育实践活动.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队员们进行了“我是一个小兵”的军营体验生活.他们远赴临汾旅等部队参观交流,队员们还参观了南京航空烈士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进行了十公里登山拉练等活动.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接见了“蒋鹤林中队”的队员代表,接受了队员们准备的绘画作品等礼物,并欣然为蒋鹤林中队题词“奋进”,勉励队员们好好学习,努力奋进,成为祖国栋梁之材.作为蒋鹤林中队的一员队员都非常珍惜这份荣誉,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英雄中队旗增光添彩.2009年11月27日,是红岩英烈殉难60周年纪念日.我们蒋鹤林中队参加了采集纪念红土祭奠红岩英烈活动.红岩英烈是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而新中国已经诞生却望不到红旗的最早和最有影响的一批革命英烈.2009年11月21日上午9点整,郭村保卫战革命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在《红旗颂》的歌声中,“蒋鹤林中队”队员代表心怀崇敬与感恩,面向重庆方向行队礼,“蒋鹤林中队”杰出少先队员代表从蒋鹤林烈士安息的陵园取土放入了精心设计的包装盒中,在“学红岩英烈光辉事迹,走红岩英烈人生道路,举红岩英烈英雄旗帜,做红岩英烈精神传人”的誓词中结束了此次活动.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使我终身难忘的活动,我一定要以不懈的努力去支撑明天的希望,要以一份感恩的情怀对待流逝的岁月,要学习红岩精神,长大后成为一名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4.开展“五小”服务,争当优秀小讲解员.我们蒋鹤林中队的队员都是烈士陵园的义务小讲解员,2002以来,我们蒋鹤林中队的小讲解员做了300多场讲解,服务了近4万参观者,接待过乔晓阳、孙志军等中央、省、市领导,我们的讲解得到了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扬州市庆祝建队55周年活动中,第二届蒋鹤林中队中队长赵昶同学代表江都市全体少先队员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称赞.2006年10月13日,第四届蒋鹤林中队中队长张磊同学代表蒋鹤林中队,赴南京参加了“争做新一代江苏人”活动,会上我校蒋鹤林中队被团省委、省少工委联合表彰为江苏省优秀“五小”团队.近年来,我们讲解员还承担起校园内德育资源的讲解任务,通过讲解活动,既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立体的德育氛围下,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入开展,调动了队员从小立志,长大报国的积极性,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累累的硕果.在“民族精神代代传”征文及知识竞赛中,我校十五名队员获奖;“知荣辱树新风”征文演讲比赛中,徐军同学获得三等奖;在06年小学生文娱汇演中,我校获得团体二等奖,《卖火柴的小女孩》获得优秀节目奖,参加了市文娱调演;小品《搀》在“道德短剧”大赛中获三等奖;蒋鹤林的故事《不倒的丰碑》在江都市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敬廉崇洁”主题演讲征文中,严杰获征文二等奖,汤慧获演讲三等奖;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少年:江都市十佳少先队员董岱,江都市十佳优优好少年张天琦,江苏省第五届少代会代表张磊,扬州市建队55周年庆祝活动代表赵昶,扬州市优秀少先队员纪成桢、仇桢、田静娴、何子晗、常全,江都市优秀少先队员叶楠、孙昕月……2004年7月,我校“蒋鹤林中队”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全国十佳中小学英雄团队集体”,并先后三次光荣地应邀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第五届、第九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活动.英雄中队的旗帜与全国100个英雄中队一起,在革命圣地进行了展示.2006年10月13日,“蒋鹤林中队”又被共青团江苏省委、省文明办和省少工委联合表彰为红领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小服务“优秀团队”,07年8月1日建军节前后应邀参加了“红领巾走进军营夏令营”.04、05学年大队部被评为江都市红旗大队;04、05、06学年被评为扬州市红旗大队.电台、电视台和有关报刊多次报道了我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情况.2004年我校被江都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同年创建成“扬州市现代化示范校”,05年在江都市综合质量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校”,07年被江都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08年成功创建成“江苏省实验小学”,在2009年江都校园文化建设评比中荣获贰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