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灾害的预防与自救》安全教育课件

《地震灾害的预防与自救》安全教育课件

1、应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 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
2、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 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 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 做好防蝇、餐具消毒工作。
3、管好厕所和垃圾。因震后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 点,垃圾和废墟分不清,蚊蝇滋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 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 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1、问:什么人,什么建筑,震时是否外出,什么生活习惯
2、看:废墟叠压情况,是否有生存空间,废墟中有无人爬 动的痕迹或血迹。
3、听:卧地贴耳细听,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 子)一边听。听到有应声就联系上了。
4、分析:分析原来建筑物结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 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大地震后互救
大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 震后自救互救意义重大,是指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 本救助形式。震时被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 存活的。
• 根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中,抢救时间与救活 率的关系为: 半小时内 95% 第一天 81% 第二天 53% 第三天 36.7% 第四天 19% 第五天 7.4% 以上数字说明,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时间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 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 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 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 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 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大地震后的互救原则
• 互救原则: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抢险营救人员 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原则如下:
所有被压垮的车辆旁边都有一个3英 呎高的空间,除非车辆是被物体垂直 落下
再次强调,如果你想在大地震时活下来!
小震时,防砸伤,找掩蔽物 大震时,防压伤,找三角区
请记住“活命三角区”!
在地震中采用“蹲下和掩护”方法的人存活率是零 而那些使用“救命三角”的人能够达到100%存活率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小结及思考
无论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质保护头部;如用 明火,应迅速灭掉。总之尽量找到地震时你所在位置最近的承重最强的空间, 一般是建筑的三角区,如墙角;一定要镇定,如果身边有手机、矿泉水,顺手 抓住,是求救与自救的必要工具。如果你身边有毛巾、衣物、糖果、手电筒、 哨子、药品就更加不怕了,当然这个可能更多的是天意了,谁也不会可以准备 这些在身边
鼻,防止吸入灰尘和有害气体。 • 正确的避震姿势有哪些? ①趴在地上,使身体的重心降到最低。 ②将脸部朝下,并保持口鼻正常顺畅地呼吸。 ③蹲下或坐下,使身体尽量弯曲。 ④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地震时将身体
滑到危险的地方。
“ ” 你一定要知道的 地震活命三角区 美国国际救援小组(ARTI)的首席救援者 道格·库普
• 科学挖掘: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 间。在使用挖掘机时,要十分谨慎,越接近压埋者,越应手工操作。
1、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先做好记号,等待 救援,不可蛮干。
2、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最快速使头部暴露,清除口、鼻 腔内灰土,保持呼吸畅通,然后再暴露胸腹腔。
1、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多的地方 2、先近后远---先救近处被压的人 3、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的人 4、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的人(扩大营救队
伍) 5、医务人员优先(增加抢救力量)
大地震后互救
• 找寻被压埋的人。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方 法,可以方便定位,但是为了抢救时间,用简易方法找寻 被压埋的人。
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地震灾区每位公民, 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 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 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 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 呼吸道传染病,要特别注意防肺炎。冬季 注意保护头、手、脚保暖,防止冻疮。夏 季要准备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 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盐分和水分,预防中 暑。
返回
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
• 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 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的房屋倒塌,下 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加 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 病并迅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 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 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
• 把好“病从口入”关。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 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 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返回
地震时特殊情况处理
• 地震时的特殊危险---湿毛巾、湿衣服很重要(水源很重要) 1、燃气泄露----湿毛巾、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可开关电
器、注意金属撞击。 2、遇到火灾----趴在地上,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至安全地带。 3、有毒气体----湿毛巾捂口鼻,逆风跑到上风地带
返回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 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的 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 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大地震后的自救原则
4、几个人同时被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 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 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什么是地震活命三角区
发生地震时一定要找到可以构成三角区的空间去躲避
这是倒下的墙和梁
物体越结实 形成三角形 空间就越大
这是倒下的墙和梁
活命三角区
大床 桌子 沙发 汽车
活命三角区
很多人不懂这个三角区,所以他们教孩子这样!
假如地震发生,你不能这样做
1、躲到桌子,床下和汽车里 2、靠墙站立或蹲下 3、站在门框边上
假如地震发生,你应该这样做:
1、迅速寻找一个大而坚实的物体 2、移动并靠近它的一侧 3、尽量卷缩自己身体靠下
哪里可以迅速找到活命三角区?
如果你来不及逃到室外,这里都可以是:
最好躲在支撑多空间小的卫生间
假如你正好在汽车边上?
在车内的人会被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 地震无辜受害者都是呆在车内
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 或躺在车边
提示:使用蚊帐的?手机睡觉时放在何处?
地震时自救方案
• 小提醒: 1、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
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质的鞋袜,并 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2、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 会急剧的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船是十分危险的,此时最好 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最安全。 3、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此时停车于桥上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结束语
• 灾害虽然出现的机会小,但是一旦发生,生命在大 自然面前就会显得非常渺小。所以从这一刻起要学 会珍惜,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中爱我们的家 人、朋友,让生命之树生生不息!
对灾难中遇难的人们表示哀悼!
谢谢
1、井水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罗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 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和
难。
不宜夺路而逃,而应伏而待定,不宜 顾此失彼,而应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脱险, 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地震中避震姿势
• 地震中怎样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①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部。 ②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头颈部。 ③低头、闭眼,防止塌落物伤害到眼睛。 ④如可能,应采用毛巾、手帕等物品捂住口、
• 唐山地震幸存者974人,258人采取避险措施, 188人脱险
• 我们试试20秒有多久!
地震时自救方案
• 所以前面的提问我想大家心里大概有个数了。--除非身处 平房或一楼,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不要惊慌逃跑。
• 原因如下: 1、城市居民高层楼房,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拥
挤踩踏伤亡。
2、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可能性最大 3、房屋门窗可能变形,可能打不开而失去求生时间。 4、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甚至抛甩,站立、跑动都困
声音,临阵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4、患病的人、老人和孩子可能会出现预感, 估计是惶惶不安,心神不宁。
返回
地震时自救方案
• 地震来临时,往室外逃还是在室内躲?
• 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 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 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 间。我们要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掌握应急 知识,保持清醒头脑,才能避震脱险。
3、要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重物新的塌落。 4、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能生拉硬扯,
以防造成新的损伤。 5、脊椎损伤者,挖掘时避免加重损伤,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
软担架,更不能一人抱胸、一人抬腿。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者的头、 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 6、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 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7、搬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转向一侧,一面因其窒 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