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
1、木直中.绳:合于,符合
2、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广泛的学习,广博的学习
4、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明:明达
5、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6、而见者远: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7、假.舆马者:借助
8、非利.足也:使……快
9、而绝.江河:横渡;渡
10、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禀性
11、风雨兴焉.:兼词,在这里
12、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13、故不积跬步
..:半步
14、锲.而不舍:雕刻
15、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16、用.心一也:因为
1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藏身,托付古今异义
18、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
19、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受通“授”教授
2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21、是故
..无贵无.贱:因此无论
22、吾师.道也:学习
23、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语气,大概
24、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
25、或.师焉,或否焉:有的
26、小学
..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27、师不必
..贤于弟子:不一定
28、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29、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30、少焉.:形容词词尾
31、纵一苇之所如.:往
32、倚.歌而和之:按着
33、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意动用法
34、顺流而东.也:东下,名词作动词
35、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3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然,简直
37、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38、始指异.之:认为……奇异
39、穷山之高.而止:最高峰形容词作名词
40、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以后
41、故为之文以志.:记
42、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补充:
1、輮.以为轮:使……弯曲
2、虽有槁暴
...:通“又”槁:枯暴:通“曝’晒干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已:检验反省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形容词作名词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难道
7、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
8、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11、或不.焉:通“否”不从师
12、吾子不齿
..:不屑一提
13、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14、郯子之徒.:一类人
15、术业
..有专攻.:学问和技艺研究,学习
1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赞赏赠送
1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越过
18、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20、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21、倚歌而和.之:唱和
22、正.襟危坐:使……端正整理
2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
24、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攻破攻下
:斟酒横执长矛
25、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
2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7、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词作动词
28、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
29、寄蜉蝣
..于天地:像蜉蝣一样
30、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轻易得到
3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最终
3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果
3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通”食”享用
3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怨:哀怨。
慕:眷恋
:余音:尾声。
袅袅(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35、余音袅袅
....
:舳舻(zhú lú):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旌旗:战旗
36、舳舻
..蔽空
..千里,旌旗
37、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38、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遍
39、引觞满.酌:形容词作动词,加满
40、颓然
..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41、颓然就.醉古义:接近;今义:就是
42、攒蹙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4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从前;今义:朝
4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45、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46、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7、故为之.文以志:指示代词,这
重点句子翻译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头直的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人工以火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
我学习道理,哪里知道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的人,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那些道理,替人解释疑惑的人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1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那个人与那个人年龄相近,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使人感到羞愧,以低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得知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1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苇叶般的小船越过茫茫的万顷江面。
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1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1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1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像这江水不停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1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19、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颜色
20、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就到了哪里
21、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
它高高低低的态势,又显得高低起伏,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
22、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这景象多么旷远浩渺啊,我好像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一道存在,而不能知道它的边际;这景象多么广阔壮观啊,我好像与大自然一道游览,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2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精神凝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浑然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未曾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