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楹联经商好读书亦好
在王家大院古建筑中,楹联占有重要地位,它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富,内容之深邃,是一般宅院难以比拟的。
从料质看,有石刻、木刻,从书法艺术上看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从内容上看有以景抒怀者如“仰云汉俯厚土东西南北游目骋怀常中意,沐烟霞披彩虹春夏秋冬抚今追昔总生情”;有励志读书者如“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有养性修身者如“善行孝义不欺天不欺人不欺自己,无忘仁慈须顾礼须顾信须顾先德”。
每副楹联,均对仗工整,内蕴丰富,或引经据典,或蕴含哲理,都有深邃的思想意境。
它集实用、观赏、审美于一体,堪称王家大院之一绝。
王家大院作为晋商宅院之典型建筑,作为明清之际北方民居的集大成者,其博大的建筑文化和精深的楹联文化已融为一体,其楹联用典颇为讲究,典故多数取之于四书五经,例如“读君陈篇惟孝友于兄弟”联,全部取自《尚书·君陈》篇,连“惟孝,友于兄弟”也是引自原文,内容是说周公旦之子周平公君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周成王策命君陈往成周地方监督殷商顽民,以保王室安全。
又如“河山对平远,图史散纵横”;“麓籁风敲三径竹,玲玩月照一床书”;“谈心直欲梅为友,容膝还当竹与居”;“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若树养心若鱼”,这些楹联都融入了主人的人生观、审美观,达到物人合一的意境。
传统文化里诚信的内容是晋商经营的一个核心。
晋商讲究以诚待人,而且要以诚获得商业成功。
晋商讲究诚信的例子很多,有一幅对联:“仁中取利真君子,义里求财大丈夫”,很好地体现了晋商对诚信的理解。
平遥日升昌厅堂两侧的对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足以证明它在清代金融业中曾经有过的显赫和风光。
这古老的宅院,这陈旧的厅堂,就是中国票号诞生的沃土。
这恐怕也是今天金融界人士的一种向往与努力目标。
平遥“二堂”上有一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也借字寓意。
这实是中国对联、楹联文化中的额外成分——利用中国汉字的特点,任意增减,以寓新意。
下联中的“民”字也是多了一点,而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愧”字则少了一点,表示当官作事要少一点愧疚。
这种独特的文字表述方式,正是汉语言文字的优势。
平遥县衙“二堂”之后就是内府,也称为“三堂”的,内有一联很有味道:“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有无之间,境界立判。
祁县乔家大院黑漆大门旁则挂着清廷总理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铜板门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字里行间透露着主人的希望和追求。
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才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乔家大院一大门两端的楹联“百年雁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虽然有祖先的庇护,但也要修德,才有好报应,只有读书才有前途。
耐人寻味,经商赚钱不忘读书修德,就此而论,古人胜过今人。
在乔家会客室有一幅对联:“幸有两眼明广交益友,苦无十年暇熟读奇书”。
在主人厅室的对联是乔家大院第二代主人乔致庸所题:“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银缘惜福”,道出了做人治家的真谛。
在主人内室有乔映霞所题对联:“心清水浊,山矮人高”,好一幅对仗工整、耐人寻味的奇联。
乔家大院里的一副对联:“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之外别无奇书”。
说得很绝对,特别是“六经之外”的说法。
所谓“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说法多少有些绝对,比如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应不逊于六经。
这一对联强调了这六部“真经”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小说中有“五伦之中自有乐趣,六经以外别无文章”的对联,估计是仿作。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是一种境界上的认识,没有“大智慧”恐怕认识不到达一层,即使认识到了,也怕难保持久。
而且,“至乐”就是无出其右了,说法也很绝对——“心中自有乾坤在”,没有真切的感悟,即所谓“大彻大悟”,恐怕难以上升到这种境
界o
“儒商”是时髦的,也是难得的。
乔家大院内还有一副对联表明了主人的胸怀:“读书好经商亦好,创业难守成尤难”。
与晋商在历史上齐名是徽商,据说在徽州这样一副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文风尤盛的徽州还有一副广为人知的对联:“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大致也反映了相同的观点。
乔家大院里还有一副好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减少个人的私欲,去恢复天理,以修养好自己的道德。
“存天理,灭人欲”为儒家理学基本内涵,凡真、善、美,光明都是天理,反之都为人欲,重义理轻功利,立公去私,以此为社会教义。
这是左宗棠题赠的,意境广阔,含义深远,大大超越了一般的商业、读书、持家的辩证关系。
没有超越时空的气度,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没有对社会变革深切的观察,难成名联。
左宗棠不愧大家!
此外还有一副晋商名人的三字联:雷履泰,日升昌。
雷履泰、日升昌,掌柜名对字号名,只这一点就耐人寻味。
雷与日,都是自然天象,是名词;履与升,都是一种动态,是动词;泰与昌,都表示吉利,是形容词;这是文对。
而此中也有一阴一晴、一声一光、一瞬一恒、一下一上、一静一动、一实一虚的妙趣。
特别是和晋商文化联系起来看,雷履泰是经理,字义间体现的是理念与寻味;日升昌是字号,字义间反映的是目的与愿望相辅相成,几乎概括了百年票号成就的全部内容。
这是意对。
只可惜在音韵上是平平仄对仄平平,给这付不施雕饰、造化无痕的对联,留下了一点点格律上的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