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检验规范
MAJ
13
色差
顔色與標準色板的偏差﹒
MIN
14
油污
指脫模用離形劑﹑頂針潤滑油與模具保養用油所造成的污染﹒
MIN
15
模痕/拉模
爲射出時模具邊脫拉造成﹐一般在零件邊緣﹒
MIN
16
燒焦
射出過程高溫高壓﹐材料燃燒﹐留下的燒焦或黑痕﹒
MAJ
塑膠產品缺陷説明
序號
名詞
定義
缺陷等級
17
結合線
也叫溶接線﹐像是重新交接線﹐這種結合可以是不同灌料口灌入後之結合﹐也可以是因爲零件外形使塑膠分支流動後之結合,冷熱膠體相彙而産生.由於塑膠材料的聚合,出現在表面的模糊的裂縫或者顯著的線或者圖樣。
MIN
5
凹凸點
表面異常凸起或凹陷
MAJ
6
刮傷
表面之線形劃痕﹐分無感和有感兩種
MIN
7
掉漆
烤漆表面因爲與硬物踫撞導致油漆脫落
MAJ
8
雜質
因爲鐵网素材上面存在藏物,烤漆前沒有及時清除導致雜質付著或者烤漆完畢沒有完全烘乾,空氣中的異物落入烤漆件表面導致雜質生成。
MIN
9
流漆
塗裝後表面有單個或多個如水滴般的漆點
6.如有內外箱的應進行實際裝箱確認。
卷尺
物料名稱:膠袋(PE袋)進料檢驗標準
檢驗項目
檢驗內容
檢驗方法及要求
檢驗工具
參考文件
外觀檢驗
顔色、外觀、印字
1.目視檢查,來料包裝應完好,標識清晰;
2.與樣板比對,目視檢查膠袋不能有破爛、封邊開口、邊緣不整齊(鋸齒邊、斜邊)、黑點等缺陷;
3.如有要求印字,應與樣板比對,印字內容、顔色、位置應符合要求;
5.4.3MIN: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或外觀的輕微缺陷﹒
物料名稱:電鍍件進料檢驗標準
檢驗項目
檢驗內容
檢驗方法及要求
檢驗工具
參考文件
外觀檢驗
物料的顔色,外觀
1.來料包裝完好,標識清晰;
2.比對樣板,電鍍顔色應與樣板相符;
3.目視電鍍層表面不允許有劃傷,車紋、水漬水印、露銅(發黃)、起泡,鍍層脫落、沙孔、沙粒、等現象。
4.0定義:.
無.
5.0作業內容:
5.1檢驗條件與方式:
5.1.1檢驗光源:800-1000LUX的冷白熒光燈的亮度以上
5.1.2檢驗距離:30CM~45CM
5.1.3檢驗時間:10~15秒
5.1.4檢驗角度:對於被檢查物、觀察角度在0-90度范圍內
5.1.5視力要求:檢驗人員要求視力在0.8以上(裸視或經矯正後的視力)
4.表面不可有油污、水漬及其他髒物。由运输材料引起而且能够被空气吹走的灰尘是可被接收的。
樣板;
目視
《抽樣計劃》
《進料檢驗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尺寸結構檢驗
外形尺寸
5.根據圖紙測量膠袋的長度、寬度、厚度等相關尺寸應符合要求。如有要求膠袋打孔,應檢查打孔位置及尺寸。
注意:膠袋開口端應容易打開。
直尺
序號
名詞
定義
缺陷等級
1
刮傷/划傷
塑膠件與其它的物件相互磨擦造成塑膠表面手觸可感覺之線形或片狀痕迹﹒細分為有感和無感。有感是指用指甲刮不良處,能明顯的有抵觸的現象。無感是指目視有刮痕,但是指甲刮過不良處時,無明顯的抵觸感或者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的。
MIN
2
凹凸痕
表面異常凸起或凹陷痕迹﹒
MAJ
3
毛邊
塑膠制品在沿著合模線及角落處形成的成型擠料或者薄的凸出物。分模線溢出的料,又稱批鋒.塑膠件四周邊緣部位也經常出現。
色板
目視
色差仪
《抽樣計劃》
《進料檢驗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試驗
試料
4 .如需試料時,可通知製造單位上機測試,結果通知IQC紀錄與處理
物料名稱:吸塑盒進料檢驗標準
檢驗項目
檢驗內容
檢驗方法及要求
檢驗工具
參考文件
外觀檢驗
包裝、顔色、外觀
1.檢查來料包裝完好,標識清晰;
2.目視吸塑盒應透明,無刮花、摩花、黑點、破洞;
文件名稱
進料檢驗規範
文件編號
QWI-QD-252
版次
C
總頁數
11
1.0目的
本檢驗規範旨在規範對所有進廠物料的檢驗內容及檢驗方法。
2.0範圍:
適用于公司所有生產原材料(含外加工).
3.0權責:
3.1IQC檢驗員負責執行外購,外協物料用合理方法進行驗收,不合格物料的處理追蹤.
3.2采購負責將物料的不良信息傳達供應商.
90
0
5.1.6圖示:
5.2進料時所需驗證資料:
5.2.1SGS測試報告、MSDS(物質安全資料表)、出貨檢驗報告、可靠性測試報告(必要時),不使用環境管理物質保證書、GP標示、物料標示單及物料批號,驗證不合格時依<進料檢驗程序>、<不合格品作業程序>辦理。
5.2.2RoHS禁用物質管控:依據<測試作業指導書>執行.
MAJ
10
異色
某個區域內塗料不均或其它色紋
MIN
11
雜質
通常指塗料或空氣中雜質在噴漆或烤漆期間碰到烤漆件
MIN
12
溢漆
噴到不需要或不得噴到漆的地方,即噴漆范圍超出客戶要求
MAJ
13
氣泡
塗料未與母材黏著的地方,一般該部位會呈空洞凸起
MAJ
14
脫漆
漆層從被噴漆的產品表面剝離的現象
MAJ
15
變形
指不明物造成的外觀形狀變異
5.3檢驗水準:
5.3.1抽樣標準MIL-STD-105E-∥
5.3.2一般抽樣水準:CR:0 MAJ:0.65 MIN:1.0(如客戶有特殊要求時,則依客戶要求之抽樣水準執行).
5.4品質缺點定義
5.4.1CR﹕影響產品功能或威脅到使用者安全之缺陷﹒
5.4.2MAJ:影響產品的使用目的或嚴重的外觀缺陷
3.不可有變形、斷裂
4.表面不可有油污、水漬及其他髒物。由运输材料引起而且能够被空气吹走的灰尘是可被接收的。
樣板;
目視
《工程圖紙》
《抽樣計劃》
《進料檢驗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尺寸結構檢驗
外形尺寸,配合尺寸及結構檢驗
5.根據圖紙或樣品測量産品的長、寬、高等相關尺寸需符合圖紙要求;
6.裝産品實配,不應有松動,掉出或裝不進去;
MAJ
噴塗、印刷產品缺陷説明
紙箱、紙板產品缺陷説明
序號
名詞
定義
缺陷等級
1
接合不良
粘貼或美克斯釘接合功能未達要求
MAJ
2
龜裂
材料破裂
CR
3
髒污
一般為工件製作過程中,汙物附著而成
MIN
4
圖案錯誤
圖的形狀與式樣印刷錯誤
MAJ
5
色差
印刷圖案或材質的色澤與標準的差異
MIN
6
材質不符
非要求的材質
MAJ
5. 5其他零件類,未在本規範上列出的物料(螺絲、銅管、插銷等)依承認書、標準樣品.
MIN
4
斷裂
材料分離﹐產品結構面斷裂
CR
5
縮水
表面因材料熱漲冷縮作用造成凹陷的現象或者因爲塑膠成型不當或者產品結構問題造成表面凹陷現象,常出現在肉厚的地方.有些縮水必須經過二次加工及噴塗後才會更加的明顯顯現。
MAJ
6
變形
不符合零件形狀之區域﹒
MAJ
7
摻料
材料不符合規定﹐包括化學組成及顔色﹒
MAJ
8
修飾不良
卡尺
螺紋規
絲錐
試驗(必要時)
可靠度檢驗
7.相關可靠度測試要求廠商附可靠度測試報告。
目視
物料名稱:塑膠件進料檢驗標準
檢驗項目
檢驗內容
檢驗方法及要求
檢驗工具
參考文件
外觀檢驗
注塑件的顔色、外觀
1.來料包裝完好,標識清晰;
2.比對樣板或依色差標準,產品顔色應與樣板或依色差標準相符;
3.目視產品表面不能有劃傷、縮水、混色(雜色)、黑點黑斑、氣紋、料花、批鋒、頂白(頂針位發白);
MIN
18
異色點
因爲雜質造成塑膠射出品表面異色點狀物,顔色越深,可以接受的面積越小。
MIN
19
流痕
塑膠表面出現波浪狀或者綫條狀條紋。
MIN
20
料花
因爲原料未徹底烘乾或者其它原因造成表面出現白色的斑點。
MIN
21
髒污
因爲模具,包裝或者操作等問題造成表面不同,分爲可以擦拭和不可擦拭。
MIN
電鍍產品缺陷説明
樣板,
PANTONE
目視
《零件圖紙》
《抽樣計劃》
《進料檢驗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尺寸結構檢驗
外形尺寸,配合尺寸及結構檢驗
4.根據零件圖紙測量産品的長度、外徑、內徑等相關尺寸應符合圖紙要求。
5.有裝配要求的噴塗件應目視和實配,不允許有變形的現象;
6.如有螺紋的噴塗件,應使用相應的標準件或OK樣板進行實裝試驗。
5.6免檢物料:
1.色粉2.本色原料3.潤滑油4.脫膜劑5.干燥劑6.防鏽劑7.封箱膠帶
8.打包帶9.作業手套10.保護膜11.束線帶12.碎布13.頂針油14.標簽
15.棧板16.美紋膠17.除垢劑18.貼紙19.橡皮圈20.銀漆筆21.熱融膠
22.束線座23.客供品(客戶/廠商提供出貨檢驗報告)
4.目視不可有變形、裂紋;
5.表面不可有油污、水漬及其他髒物。由运输材料引起而且能够被空气吹走的灰尘是可被接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