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讲_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15讲_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二节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研究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一)研究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等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

研究阶段基本上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开发阶段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

二、研究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一)研究阶段的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二)开发阶段的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提示】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真题•单选题】研究开发活动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

(2011年)A.无形资产B.管理费用C.研发支出D.营业外支出【答案】B【解析】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

三、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内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

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成本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支出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四、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设置了“研发支出”科目,“研发支出”科目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

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通过“研发支出”科目归集。

(一)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会计核算时,首先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中归集,期末结转到“管理费用”。

记入利润表中“研发费用”项目。

(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记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首先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中归集,期末结转到“管理费用”,记入利润表中“研发费用”项目)。

(三)符合资本化条件但尚未完成的开发费用继续保留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中,待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转入“无形资产”中,“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记入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见下图:【真题•多选题】下列各项满足资本化条件后的企业内部的研发支出,应予以资本化会计处理的有()。

(2018年)A.开发过程中研发人员支出B.开发过程中正常耗用的材料C.开发过程中所用专利权的摊销D.开发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折旧【答案】ABCD【解析】内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

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成本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真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企业内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7年)A.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予以资本化B.无法合理分配的多项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共同支出,应全部予以费用化C.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全部予以费用化D.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全部予以费用化【答案】ABCD【教材例4-2】2×16年1月1日,甲公司的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型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

2×17年1月31日,该项新型技术研发成功并已达到预定用途。

研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相关的必要支出情况如下:(1)2×16年度发生材料费用9 000 000元,人工费用4 500 000元,计提专用设备折旧75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3 000 000元,总计17 250 000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7 500 000元。

(2)2×17年1月31日前发生材料费用800 000元,人工费用500 000元,计提专用设备折旧50 000元,其他费用20 000元,总计1 370 000元。

2×16年度资本化支出为7 500 000元,费用化支出=17 250 000-7 500 000=9 750 000(元)2×17年度资本化支出为1 370 000元资本化支出合计=7 500 000+1 370 000=8 870 000(元)甲公司的财务处理为:(1)2×16年度发生研发支出借:研发支出——××技术——费用化支出9 750 000——资本化支出7 500 000贷:原材料9 000 000应付职工薪酬 4 500 000累计折旧750 000银行存款 3 000 000(2)2×16年12月31日,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转入当期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研究费用9 750 000贷:研发支出——××技术——费用化支出 9 750 000(3)2×17年1月份发生研发支出借:研发支出——××技术——资本化支出 1 370 000贷:原材料800 000应付职工薪酬500 000累计折旧50 000银行存款20 000(4)2×17年1月31日,该项新型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借:无形资产——××技术8 870 000贷:研发支出——××技术——资本化支出 8 870 000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一、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其使用寿命为基础。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一)估计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法定寿命和经济寿命【真题•多选题】企业在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有()。

(2012年)A.无形资产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情况B.使用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的寿命周期C.使用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情况D.现在或潜在竞争者预期将采取的研发战略【答案】ABCD(二)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1.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2.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取短的时间3.使用寿命不确定(三)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复核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并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末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

如果有证据表明该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并按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处理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一)应摊销金额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是指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额。

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残值确定以后,在持有无形资产的期间内,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复核。

【真题·多选题】下列各项关于企业无形资产残值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9年)A.无形资产残值的估计应以其处置时的可收回金额为基础B.预计残值发生变化的,应对已计提的摊销金额进行调整C.无形资产预计残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不再摊销D.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对无形资产的残值进行复核【答案】ACD【解析】预计残值发生变化的,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能对已计提的摊销金额进行调整,选项B错误。

【例题•判断题】如果无形资产的残值重新估计以后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则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直至残值降至低于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

()【答案】√(二)摊销期和摊销方法1.摊销期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2.摊销方法企业选择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时,应根据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做出决定。

由于收入可能受到投入、生产过程和销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无形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无关,因此,企业通常不应以包括使用无形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摊销,但是,下列极其有限的情况除外:(1)企业根据合同约定确定无形资产固有的根本性限制条款(如无形资产的使用时间、使用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因使用无形资产而应取得固定的收入总额)的,当该条款为因使用无形资产而应取得的固定的收入总额时,取得的收入可以成为摊销的合理基础,如企业获得勘探开采黄金的特许权,且合同明确规定该特许权在销售黄金的收入总额达到某固定的金额时失效。

(2)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收入的金额和无形资产经济利益的消耗是高度相关的。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其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