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kpm各系数

pkpm各系数

采用空间分析计算时无需调整
剪力墙连梁弯矩调幅系数
连肢剪力墙中,当某几层连梁的设计值超过其最大承载力时可降低其弯矩设计值
要加大其余部位连梁弯矩设计值以保持平衡
最大可取0.8
应考虑连梁刚度折减的影响
(可控制减少这种现象)
内力位移计算
BLZ=0.5
位移由风载控制
BLZ>=0.8
梁刚度增大系数B框架
由于梁和楼板是连成一体的T形截面,而计算是取矩形,因此可将现浇和整体装配式的B框架放大
(会增加梁所分担的弯矩,梁负筋会变化大或小看弯矩是抵消还是增加)。注意:B对框架连梁、次梁不起作用。
边框梁
B框架=1.5
有现浇层的装配式可适当放大
中间
B框架=2.0
梁扭矩折减系数TB
当程序没有考虑梁抗扭转约束时,梁的计算扭矩偏大,在计算中折减
(抗扭配筋会减少,超筋可能也就减少了)
一般TB=0.4
全部数据采用新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全部数据采用新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选自《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朱炳寅编。
系数名称
系数来因
系数对结果的影响
系数范围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选自《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朱炳寅编。有自己的整理不算盗板吧?
表一:
注:此表是本人自己整理,括号内文字是本人自加,此注仅对表一。
表二:
非抗震结构及抗震结构通用性的内力增大和调整
系数来因
系数对结果的影响
系数范围
备注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同上BT,
同上BT,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同上BT
同上BT
框架梁跨中正弯矩调幅系数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如与上系数同时使用要满足静力平衡)
调后跨中弯矩需满足M>=0.5M0
M0跨中弯矩
错位剪力墙的内力增大系数
错位剪力墙当近似作为直线平面剪力墙计算时,应增大内力
(配筋量增加)
内力×1.2;
若采用等效刚度计算剪力墙时刚度折减0.8
实际工程中悬调梁负弯矩不调幅
现浇框架梁
0.8~0.9
跨中弯矩放大系数BM
当不计算活载或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采用。
通过此系数来调整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
高层
1.0
活载较大的多、高层
1.1~1.2
大活载多层
1.2~1.3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及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由于变位差较大,故剪力很大,连梁往往出现超筋现象
若此在剪力墙开裂后很不安全。

又称地震力调整系数,
用于放大或缩小地震作用
一般CE=1.0。
特可取0.85-1.5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调整减小梁端负弯矩,相应增加跨中弯矩
使梁上下配筋比较均匀,框架梁调幅后跨中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装配式
0.7~0.8
备注
周期折减系数CT
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结构计算中充分考虑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
折减越大,结构自振周期越小。同环境下结构受地震力越大。
框架
0.6-0.7
填充墙多时加0.1
框-剪
0.7-0.8
剪力墙
0.9-1.0
框-剪结构部分地震力调整系数CF
由于剪力墙刚远大于框架部分,剪力墙分担大部分剪力,框架承担很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