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学形式美及法则
第六讲
形式美及其法则
一、形式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一)形式美的基本含义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的各种形式因素 (如色彩、质感、形体、线条、声音等)及其有规律 的组合所具有的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关于形 式规律的经验总结。
形式美是美的外形式演变而来的。人们在长期 的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这些美的形式,使其从事 物本身的内容脱离出来,且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色彩与线的关系: 黑色───水平线 白色───垂直线 红、黄、青───斜线 (对角线──红;任意 直线──黄、青)
康定斯基论色的线、角
色彩与角的关系: 黄───三角形锐角 红───正方形直角 蓝───圆的钝角
色彩艺术疗法
所谓“色彩艺术疗法”,就是利用色彩 艺术心理学原理,通过让病人眼观目睹各种 有关颜色,从而产生刺激,以促进疾病和身 心的康复,起到治疗的作用。
阴
印度文化的图形象征
阳
阴 阳 之 合 画方,天圆,基督三角
丢勒〈三位一体)
三 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1.整齐一律 2.对称与均衡 3.比例与和谐 4.节奏与韵律 5.主从结构
对称即以一条线 为中轴,左右两
对称
侧相等。对称是
世界中最常见的
现象:人体是对
称的,动物是对
称的,很多植物
是对称的,不少
建筑对称,书本
色彩疗法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对人的身体、心理进行调节, 从而达到美容、治疗效果。
色彩艺术疗法
《吕氏春秋·木生》指出了颜色对人性 有关利害的影响。《内经》进一步把不 同的颜色与脏腑功能联系起来,并具认 为相应的五色入五脏。19世纪30年代, 美国麻萨诸塞州的spitler发现,用蓝光 照在人的眼部可以减轻炎症的疼痛。
汪
士
慎 画
起点
有
线的感受
点
特点
外形线
姿态线 线
神点
李 方 膺 画 无
意中线
形体原素
西方文化重 视抽象形式的实 的一方面,即重 视点、线、面本 身。由于点、线、 面表现数的直接 性,就具体地体 现为对点、线、 面本身的重视, 从而体现为对 “可见同一”的 重视 。
塞 尚 画
基本的声音不过 五,宫、商、角、徵、 羽,但五音的变化, 却可生出千千万万的 乐曲,•基本的颜色 不过五,黄、白、青、 红、黑,但五色的变 化,却可以产生万紫 千红的色彩,基本的 味道不过五,甘、辛、 酸、苦、咸,但五味 的变化,却可创造形 形色色的美味佳肴。
中国文化首先是黑白二色,再 由二色生出五色:青、红、黄、 白、黑;由五生出多。
由三原色到七色 七色是彩色系统, 黑、白、灰是无色 系统。
西方色彩
从三原色到三间色
黄+红=橙 黄+蓝=绿 红+蓝=紫
西方音乐是7音阶,7音阶又分成严整的12半音, 西方色彩是7,7色又展为严整的12色相。无色系中 黑白是两种极端,从黑经过灰到白也被排出12层次。
人的眼睛看物,从定点开始,视线 的移动形成了主体之“线”。人眼作用 于现实的三维空间,使世界出现了“真 正的线”。线是客观世界的呈现形式, 也是我们对世界是一种把握方式。
线
康定斯基说,直 线有两个特征: 张力与方向 。石
涛认为,绘画中 的“一画”是宇 宙之气由无生有 而来,体现的是 宇宙的规律 。
直线的主题是秩序,
翻开,构成对称。
中国文学的一个 最基本的法则, 就是对偶。
建筑凡采用对称形式, 是要给人稳定感,秩序感, 庄严感,神圣感。反过来,
凡是在建筑的功能上对这
四感或四感中的一感有要
求的建筑,都会采用对称
形式。
地球上的一切事 物,受重力影响。 最稳定的形状, 就是对称。对称 的物体由于两边 相等,与地球引 力达到了最好的 平衡。生物沿着 对称路线进化而 来,依照的正是 宇宙的平衡规律。 世界上物种千万, 皆成对称。
在色彩艺术疗法理论的指导下,直接导 致一大批色彩美容器材的出现,促使色 彩艺术疗法在理念和手段上不断创新。 比如,在美容市场出现的彩色美容水晶 棒、彩光美白幼肤治疗仪和彩色桑拿房。
(二)形体
1.点 2.线 3.面 4.体 5.声音
线,一是事物的生长;二是事物的运动。线 虽然在结果上表现为静止,但其本质是生动。
原 黄+橙=黄橙
色
加 红+橙=红橙
间 色
红+紫=红紫
得 出
蓝+紫=蓝紫
12 蓝+绿=蓝绿 复 色 黄+绿=黄绿
波长M-N 800-650 640-590 580-550 530-490 480-460 450-440 430390
色彩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色彩
1.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人们把不同的色彩分为暖色、冷色、中性
水平线是柔的秩序,垂直线 是刚的秩序,斜线为对角线 时,与水平垂直二线构成三 角的稳定关系,偏离对角线 时总是趋向水平或垂直,趋 向回归秩序。
1轮廓线,它形成了事物的外貌,可称为“外形之线”;2动力线,即 内在于事物上的一种动势,即完形心理学讲的“力的式样”,也称姿态线;3 气韵线,它也可以画轮廓线,也可笔不周而意周,总之表现出内在生命。让线 适合对象的性质,也称意中线。
色彩
从古埃及的装 饰绘画看,其色彩, 有红、黄、绿、蓝、 褐、黑、白,七基 色 。该色彩的象征 系统是:黄与金是 阳光之色,象征太 阳(神);绿是自 然之色,象征永生; 紫是土地之色,象 征大地;蓝是冷色; 粉红、绿、藏红、 淡红。表示审判的
神圣。
印度的戏剧,以白、蓝、 黄、红是原色。然后四色相配, 得出淡黄、淡蓝、粉红、绿、 藏红、淡红。
色彩艺术疗法
这种美容疗法其原理在于每一种颜色都会发出不同的频率, 当皮肤接触到不同的频率时会反应到不同的部位,每种颜色 都会对身体的特定部位及器官发生作用,有些颜色还会对人 的心理产生影响,如橙色对稳定情况效果极佳;红色有助于 促进血液循环;黄色可强化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蓝色 能给中枢神经以沉静的效果,能使血压下降,呼吸脉博等减 慢,处于和谐的平衡状态,能舒缓神经及肌肉紧张、镇痛; 绿色对肝脏和胆囊的刺激较强,有助于排毒、消炎;紫色对 淋巴系统有极佳治疗效果;浅黄绿色能抑制冲动,防止急躁; 桔黄色和浅绿色可使心情保持愉快,能增强食欲和提高免疫 力,起到防病抗病的效用,粉红色可平息“雷霆之 怒”。……
人与建筑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讲了神庙、绘 画是黄金比:1自地面
至脐部,2自地面到头顶,3 自地面至举臂指端的高度。西 方文化,人的平均高度取6英尺 (1.83米)脐部正好是从地面到 举臂的指端的一半,地面和脐 部之间的距离和头顶之间的距 离成黄金比,从头顶到举臂指 端的距离和从脐部到头顶的距 离之间的比例与前者相似,并 成中项比例。
觉 色彩与嗅觉:日本人实验:天芥味是桃色,柠檬味是橙色, 低温焦油味是暗紫色,•二硫化碳味是黄色,南美洲香脂味是 浅蓝色,白檀味是茶色。卡林斯的报告:薄荷香是白色,腐 烂味是褐色,石灰酸味是暗黄色,蔷薇味是黑色,薰衣草味 是淡黄色,石花菜味是绿色。
中国的感觉关联
色青赤黄白黑
音角徵宫商羽
味酸苦甘辛咸
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彩陶图案中水波 纹不断的重复,希腊神庙,圆柱隔相同的距 离重复,现代建筑中,相同的窗格横向竖向 不断的重复,小雨天的屋檐,雨珠在相同的 时间间隔中沿檐边滴下。中国律诗,四声平 仄有规律的出现。一种因素在一个整体中不 断重复,就构成了整体的秩序和整一的美。 塔的重复
节奏 哥特教堂内重复 陶的重复
在西方是幸福的颜色。红色可以使人产 生振奋的情绪,意味着热烈奔放,成为 革命象征。绿色可以传递春天的信息, 使人联想到生命与大地。黄色,在中国 古代是帝王之色,是高贵望族的象征, 而欧美则把它作为最下等的颜色。
色彩与体觉:暖冷。红橙最暖,蓝绿最冷。其他色彩介于暖 (红)冷(蓝)之间。轻重。浅色(明度高的色相)有轻盈 感,深度(明度低的色相)有沉重感。黄色最亮,紫色最暗, 其他色为中间序列。
(二)形式美的特征
1.形式美是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统一 2.形式美具有抽象性、意味性和装饰性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
(一)色彩
色彩
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 和彩度。自从有了人类,对美丽色彩就不懈地追求着。 对色彩的理性把握,应该说是从亚里士多德等人开始, 提出了著名的三原色学说。20世纪20~30年代,人们 的研究从对色彩本身的关注转向色彩与心理关系的研 究上,由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其心身状态、 个性特征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人对色彩的喜爱与偏好。
嗅羶焦香腥朽
气风火湿燥寒
任何一色,都有它的本义,这 个本义对人同时具有正反两方面的 意义。黑,既是黑暗也是神秘;既 吞没一切,又包藏一切;是死寂, 又是肃穆;是沉重,又是高贵。一 切文化都是在一色之中把握其多义 性的平衡,在多色之中,把握各色 间的和谐。
色与形、线、角
巴比特认为的形色关系
康定斯基认为的形色关系
神庙柱的重复
重复是看到了 相同的东西出现,相 同东西的出现使对象 变得有规律,使视觉 变得稳定,使心理变 得安宁。你可以由预 期前面将会出现什么, 而前面果然出现了, 人感到了自信,同时 也感到了周围世界的 可靠性。
法 常 画
中国文化重视 抽象形式的虚的 一面,即重视使 点、线、面得以 形成的宇宙之气, 在具体的关系, 是气形成物,由 物的整体形成部 分,中国更注重 面、线、•点后面 的“内在同一”。
基本 一切形中有三个是最基本的,即三角、正方、圆。正方形 是两个以对角线共边的三角形;圆与正方形可以互变。正
之形 方形内中就有一个圆,圆中也有一个正方形。在这一意义 上,三角、正方、圆都由宇宙之点而生,由宇宙之线而成。
比 《牧羊女》画面的黄金分
割为:AC:AB=AB:
BC=CE:EF=FD: DC。画中少女正是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