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专项训练题(有答案)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化学学习质量的基本方法。

初中阶段,通过化学实验,应当学会:常见仪器的识别和使用,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装配及振荡、搅拌、过滤和蒸发,玻璃仪器的洗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掌握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它们重要性质的实验。

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盐酸和硫酸;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学会配制溶液。

能比较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初步结论,如实地填写实验报告。

1、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和用途仪器图形和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时注意事项 1.试管 1.用于少量物质间反应容器 2.收集少量气体(1)加热时要使用试管夹。

(2)加热液体,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使试管与桌面成角。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4)加热时受热要均匀(5)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2.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1)从试管底部口部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管口处)(2)手拿长柄,不要按在短柄上 3.烧杯(1)溶解较多量的物质(2)加热液体(3)较大量物质的反应容器(1)加热时垫石棉网(2)溶解固体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4.玻璃棒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的引流。

(1)搅拌时,手持玻璃棒上端,转动手腕,使玻璃棒在液体中旋转。

(2)搅拌时不要用力过猛,防液体溅出,不要用玻璃棒碰撞器壁,以免损害容器。

(3)过滤或转移液体,沿玻璃棒流下。

5.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1)沿量筒内壁缓缓注入液体。

(2)观察时,量筒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3)不能用做反应器、不能加热。

6.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1)滴管不能平放,更不能倒置。

(2)滴管不能触及反应容器壁。

(3)严禁未经洗涤的滴管再吸取其它试剂。

(4)使用时注意滴管垂直悬空 7.酒精灯用于加热物质(1)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不少于。

(2)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3)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4)应用外焰加热(5)熄灭时,应用灯帽反复盖二次。

8.铁架台(带铁夹、铁圈)(1)用于固定,支持各种仪器(2)常用于加热、过滤等实验操作。

9.蒸发皿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1)蒸发皿里溶液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液体量多时可直接加热,量少时可垫石棉网加热。

(3)边加热边搅拌,蒸发皿里液体较少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液体挥发。

10.集气瓶(1)进行气体和其它物质间的反应。

(2)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3)装置洗气瓶(1)用于物质和气体的放热反应时,集气瓶底要放入少量水或细沙,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不能用来加热。

11.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准确到0.1克)(1)使用前先调O点(2)称量时不能在托盘上直接放置药品,左右二盘应垫上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3)易潮湿的药品放玻璃器皿中称量。

(4)注意“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大到小顺序夹取。

除上面介绍的十一种仪器,比较常见的还有以下5种。

水槽、药匙、漏斗石棉网、坩埚钳。

2.基本操作3.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要初步理解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确定原则: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确定的。

氧气是利用加热固态物质来制取的,而氢气和二氧化碳是利用块状固体物质跟液态物质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来制取的,故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不同于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而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却是相同的。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的,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现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比较如下:气体项目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名称氯酸钾()白色晶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或高锰酸钾()紫黑色。

锌粒、稀硫酸石灰石或大理石盐酸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取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

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木条重新燃,证明已收集满氢气可燃,不能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部,若火焰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装置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出气体的玻璃管要略出橡胶塞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1.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用外焰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3.排水取气时,待气泡连续冒出时再收集。

4.排水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排气取气时,导气管要插入集气底部。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2.导出气体的玻璃管要略出橡胶塞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口处) 1.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气取气时,导气管要插入集气瓶底部。

(2)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气体检验方法现象化学方程式或结论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集气瓶中气体为氧气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①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木条火焰熄灭【例题分析】[例1]请指出下列基本操作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思路分析:正确的基本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成功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明确每项基本操作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图(1)中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剂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是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滴加。

图(2)中试剂瓶盖没有倒立在桌面上是错误的,这样既可能造成试剂的被污染也同时会造成桌面的污染或腐蚀,正确的操作是应将瓶塞倒立在桌面上。

图(3)中倾倒液体试剂时,试剂瓶的标签没有对着手心,残留的药液流下会腐蚀标签,正确的操作是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标签朝上正对着手心。

图(4)中取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的金属放入试管时,从试管上方垂直装入是错误的,容易打破试管底部,正确的操作是将试管横放,将块状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用镊子放入试管口部,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固体颗粒沿试管壁缓慢滑到试管底部。

图(5)中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是错误的。

正确的操作是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才能正确地读出其体积数。

图(6)中给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中有多处错误,为了防止遗漏,应该有顺序地从下往上观察:错①是酒精灯内的酒精盛放过多,不安全,正确的做法是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灯体容积的。

错②是用焰心加热了,温度低,且温差大易造成试管破裂。

正确是方法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错③是试管里盛放的液体过多,正确是操作是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错④是试管垂直向止了,正确的操作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应与桌面成角,试管口不要对着他人或自己,只有这样才便于加热和加热过程中试管的移动。

错⑤是试管夹离试管口太近了,应夹在离试管口处即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例2]现有A、B、C、D、E五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和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了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时,应当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和_____,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和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了的正确操作是_____ ______ 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和_____,该实验中涉入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 _____、______ ______;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由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是给固体混合物加热产生气体,故选用装置B为氧气发生装置。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是给固体混合物加热产生气体,故先用的装置应当跟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为了验证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故应将B装置与E装置连结。

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大,故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由于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验满方法不同,氧气化学性质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故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部,若木条重新燃烧了,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故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的口部,若火焰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了。

由于氢气和二氧化碳均用块状的固体跟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故均可选用装置C做气体的发生装置。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选择装置A。

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故试管口一定要稍向下倾斜,以防生成的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氢气导管要伸入试管底部、氧化铜的上方,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气,过一会儿再加热,目的是让氢气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净后再加热,防止因氢气不纯遇热而爆炸,实验完毕,要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

解答:(1)选择B和D;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木条重新燃烧,证明已满。

(2)选择B和E;黑色粉末渐有亮红色固体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选择C和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4)选择C和A;、;实验开始先通氢气后加热,以防氢气不纯遇热爆炸,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

[例3] (1)实验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在做甲烷燃烧实验时,点燃前必须要_______,否则会发生危险. (2)若用装置C制取 ,并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较长时间一直未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生成的中混有______气体. (3)D是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时,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__;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尾气应该________,以防止和控制尾气中的______对空气的污染. 思路分析:实验室制取甲烷的知识初中没有学习过,但是题目提供了“实验室利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的信息,根据这信息,联想已经学习过的氧气实验室制法,问题就能解决了,给固体混合物加热产生气体的实验,均可选择制氧装置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