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3】关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3】关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含答案)

【2018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近年来,本专题高考【难点突破】难点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比较1、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难点二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这是正确分析矛盾的前提。

(2)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分析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分析矛盾双方的具体情况、分析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

(3)坚持矛盾分析法还要做到正确、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机地统一起来。

【思维拓展】中国传统哲学常用“有两”“有对”“有耦”等来说明矛盾的普遍性,用“相反相成”“相依相济”“相形相生”“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来阐明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用“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等来分析矛盾的解决方式。

例2、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

这表明( )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难点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任何事物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这里有两种情况: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也一样。

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也一样。

③克服把二者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只看到矛盾普遍性而忽视矛盾特殊性,就看不到事物间的差别;只看到矛盾特殊性而忽视矛盾普遍性,就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2)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人们总是在由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的循环往复中,使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提高,一步比一步更深入。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思维拓展】不能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共同性质、本质与特殊性质的关系,二者是从性质上讲的。

而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从数量、范围上讲的。

3、世博会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

早期以商品展览为主,而后逐步演变为不同文化以及先进理念的交流。

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开始设定参展主题,各参展国围绕某一主题展示自己对该主题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2019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城市”主题展开交流合作。

2019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

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结合材料,说明世博会的变化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难点四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判断方法:第一,把握矛盾的数量。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当中,复杂事物至少有两个矛盾。

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存在于某一个矛盾之中。

解题时,如果我们能从材料中推断出多个矛盾,一般情况下材料就与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有关;如果只能引出一个矛盾,那就极有可能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有关了。

第二,把握题意方向。

如果题干中的文字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应如何“办事情”,即“怎么办”,都意味着正确选项与主次矛盾有关。

如果题干中的文字材料仅仅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或某人物的评价或看法,而没有涉及应该“怎么办”,这就意味着正确选项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有关。

第三,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

如果题干文字材料中有“中心”“重点”“关键”“重要”等词语,正确选项无疑与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有关;如果题干文字材料中有“主要的”“次要的”“主流”“支流”“主体”“本质”“总的看”等词语,正确选项无疑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有关。

第四,依据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

如果材料中有“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弹钢琴”“画龙点睛”等,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如果材料中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等,则体现了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原理。

如果材料中出现“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改邪归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9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

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

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

难点五矛盾分析法包括的原理及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要求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例5、材料一“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

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

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

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难点六综合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例6.材料一:中央强调: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必须加快对老工业基地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积极开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二:半月谈》载文指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主体作用。

”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从哲学角度分析“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据估计,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90%。

高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

在20世纪,人类多次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

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这段材料对科技作用的分析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从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角度进行互联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

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包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

回答1—2题。

1一般来说,互联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这是由于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2.读漫画,假如考生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误在的A.不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少了解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D.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3.“五一”长假被取消。

尽管旅游收入锐减,但是我国政府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C.原因和结果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4.只要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