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太阳电池少子复合原理以及与转换效率的关系
太阳电池少子复合原理以及与转换效率的关系
τ meas
其中: τ diff
=
τ bulk
+
τ diff + τ surf
τ surf d = 2S
d2 = 2 π Dn Dp
τdiff ——少子从样品体内扩散到表面所需时间; τsurf ——样品表面复合产生的表面寿命; τmeas ——样品测试的少子寿命; d ——样品厚度;S ——表面复合速率; Dn,Dp ——分别为电子和空穴的扩散系数。
二、少子寿命测试方法
少子寿命测量方法包括非平衡载流子的注入和 少子寿命测量方法包括非平衡载流子的注入和检测 注入 两个基本方面。最常用的注入方法:光注入和电注入。 两个基本方面。最常用的注入方法:光注入和电注入。 少子寿命测试方法有一下几种: 微波光电导衰减法(MW-PCD); 准稳态光电导法(QSSPC); 表面光电压法(SPV); IR浓度载流子浓度成像(CDI); 调制自由载流子吸收(MFcA); 光子束诱导电流(LBIC); 电子束诱导电流(EBLC)。
1.1 直接复合
概念: 概念:电子直接在导带和价带间 跃迁而引起的非平衡载流子 的复合过程。 的复合过程。 在辐射复合中,电子与空穴直接在价带结合并释放一个光子。 释放的光子的能量近似于禁带宽度,所以吸收率很低,大部 分能够飞出半导体。 载流子多余的能量是以光子的形式释放的,或者为满足准动 量守恒,在发射光子的同时,伴随着发射或吸收声子。
3. 少子寿命与电池效率的关系
硅片µ-PCD 与PL图像 PL图像 硅片
暗色区为位错群缺陷区域,载流子复合速率大。 暗色区为位错群缺陷区域,载流子复合速率大。 缺陷区域
3. 少子寿命与电池效率的关系
硅块µ-PCD 与PL影像 PL影像 硅块
PL影像测试 PL影像测试 时间短, 时间短,分 辨率更高
2.1 MW-PCD
不同表面复合速率下, 不同表面复合速率下,测试的少子寿命与体寿命的关系
2.2 PC
准稳态光电导法(QSSPC) 准稳态光电导法(QSSPC)
测试原理:通过射频电感耦合得到样品中的光电压或者 测试原理: 光电流,光电流输出的时间分辨信号被示波器记录,最 终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少子寿命的值。 特点: 特点:QSSPC直接就能够测得过剩载流子浓度,因此 可以直接得出少子寿命与过剩载流子浓度的关系曲线, 且能得到PN结的暗饱和电流密度。
2.4 LBIC
光子束诱生电流法(LBIC) 光子束诱生电流法(LBIC)
测试原理: 测试原理:测量具有一定大小、形状的单色光束激发太 阳电池产生的电流的光谱响应 特点: 特点:因为LBIC通过测试短路电流,能够给出半导体器 件的光电学性能的直接信息,同时也能够给出晶粒边界 的少子扩散长度,或者复合速度等。另外还能够结合光 反射测量得到样品的内量子效率分布,它实际上是一种 表征电池性能的很好方法。
1.2 间接复合
电子— 电子—空穴对 净产生速率
N t r np − ni2 U= Et − Ei n + p + 2ni ch kT 0
(
)
当Et ≈ Ei时,U最大,τ=△p/U最小 最大, △ 最小 最大 即缺陷能级位置在趋于禁带中部时,载流子的寿命最 即缺陷能级位置在趋于禁带中部时, 小,也就是和浅能级相比,深能级是更有效的复合中心。 也就是和浅能级相比,深能级是更有效的复合中心。 硅晶体中的Cu、 Au等杂质形成的深能级均是有效 硅晶体中的Cu、Fe 、Au等杂质形成的深能级均是有效 Cu 的复合中心,从而降低硅块/硅片少子寿命。 的复合中心,从而降低硅块/硅片少子寿命。
1.2 间接复合
少子寿命 ∆p rn (n0 + n1 + ∆p ) + rp ( p0 + p1 + ∆p ) τ= = U N t rn rp (n0 + p0 + ∆p )
n1 ——费米能级与复合中心重合时导带的平衡电子浓度 p1 ——费米能级与复合中心重合时价带的平衡空穴浓度 Nt ——复合中心浓度 显然:少子寿命τ与复合中心浓度N 成反比。 显然:少子寿命τ与复合中心浓度Nt成反比。
不同位置的硅片制备的电池Eff、Voc对比 不同位置的硅片制备的电池Eff、Voc对比 Eff
3. 少子寿命与电池效率的关系
不同位置的硅片制备的电池Eff、Voc对比 不同位置的硅片制备的电池Eff、Voc对比 Eff
3. 少子寿命与电池效率的关系
PL QSSPC µ-PCD
PL与QSSPC 与 结果相似, 结果相似,而 µ-PCD无细节。 无细节。 无细节
一、复合理论
复合分类: 复合分类:
(1)按复合相关的能级: 按复合相关的能级: 直接复合 间接复合 按复合过程发生的位置: (2)按复合过程发生的位置: 体内复合、表面复合 按复合时放出能量的方式: (3)按复合时放出能量的方式: 辐射复合:发射光子,能量→光子 发射声子:发射声子,能量→晶格振动 俄歇复合:能量→其它载流子
1
τ
=
1
τv
+
1
τs
其中: 分别为体内、 其中:τV、τS ——分别为体内、表面的少子寿命,τ ——有效寿命 分别为体内 表面的少子寿命, 有效寿命
1/τS ——表面复合概率,1/τV ——体内复合概率 1/τ 表面复合概率,1/τ 体内复合概率 表面复合概率
二、少子寿命
当存在光、电场等外界因素时,热平衡条件被破坏, 当存在光、电场等外界因素时,热平衡条件被破坏, 材料中载流子的浓度将高于n0、p0,称高出部分为非平衡 材料中载流子的浓度将高于 称高出部分为非平衡 载流子,也称过剩载流子 过剩载流子。 载流子,也称过剩载流子。 p型半导体,空穴为非平衡多数载流子,即多子 型半导体,空穴为非平衡多数载流子, 型半导体 非平衡多数载流子 电子为非平衡少数载流子,即少子 电子为非平衡少数载流子, 非平衡少数载流子 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指非平衡载流子的平均生存时间, ——指非平衡载流子的平均生存时间 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指非平衡载流子的平均生存时间, 用τ表示 载流子消失的过程,主要决定于非平衡少数载流子, 载流子消失的过程,主要决定于非平衡少数载流子, 因此非平衡载流子寿命通常可以用非平衡少数载流子寿命 表示,称为少数载流子寿命,简称少子寿命 表示,称为少数载流子寿命,简称少子寿命。 少子寿命
线来记录光电导的衰减。 优点: 优点:不需要绝对测量过剩载流子的大小,而是通过光电导进行 相对测量。 缺点: 缺点:当瞬态方法测量短的载流子寿命时,需要快的电子学设备 记录非常快的光脉冲和光电导衰减信号。
2.1 MW-PCD
µ-PCD测试得到的是有效少子寿命。 测试得到的是有效少子寿命。 测试得到的是有效少子寿命 影响因素:体寿命和表面寿命。 影响因素:体寿命和表面寿命。有效少子寿命可由下式 表示: 表示: 1 1 1
1.1 直接复合
寿命 ∆p 1 τ= = U d r [(n0 + p0 ) + ∆p ]
r——电子-空穴的复合概率 n0p0——热平衡状态下电子、空穴浓度 △p——非平衡载流子浓度
大注入条件下,△p>>(n0+p0)
1 τ≈ r∆p
少子寿命随非平衡载流子浓度而改 变,在复合过程中不再是常数
直接复合对窄禁带半导体,和直接禁带半导体,占优势。 直接复合对窄禁带半导体,和直接禁带半导体,占优势。
1.2 间接复合
概念:电子通过禁带中缺陷、 概念:电子通过禁带中缺陷、杂质能级的复合
复合中心: 复合中心:促进复合过程的杂质和缺陷 考虑一种复合中心能级E 存在四个相关的微观过程。 考虑一种复合中心能级 t,存在四个相关的微观过程。
1.2 间接复合
丙 甲 乙 丁
甲:俘获电子 乙:发射电子 丙:俘获空穴 丁:发射空穴
1.3 俄歇复合
寿命: ∆p τ = = U n i2
(R ee 0
+ G hh 0 )(n 0 + p 0 )
通常:俄歇复合在窄禁带半导体、高温情况下起重要作用。 通常:俄歇复合在窄禁带半导体、高温情况下起重要作用。 窄禁带半导体 情况下起重要作用 与杂质、缺陷有关的复合过程, 与杂质、缺陷有关的复合过程,常常是影响半导体发光器 件的发光效率的重要因素。 件的发光效率的重要因素。
2.3 SPV
表面光电压法(SPV) 表面光电压法(SPV)
测试原理: 测试原理:当光照在半导体表面时,产生电子一空穴对,一 般而言在半导体近表面区域电子、空穴会从新分布,导致了 能带弯曲的减少,这种能带弯曲的减少术语上称为表面光电 压。SPV方法使用透明电极去测量由表面空间电荷区域聚集 的载流子形成的电压。 特点: 特点:SPV方法适用于非常低的载流子注入水平。它是一种 非损伤性的测试方法。
1.3 俄歇复合
概念: 概念:
一个俄歇复合过程有三个载流子参与。 一个俄歇复合过程有三个载流子参与。载流子从 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发生电子-空穴对复合时,释 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发生电子-空穴对复合时, 放的能量传递给另一个载流子, 放的能量传递给另一个载流子,使该载流子被激发到 更高的能级上去, 更高的能级上去,被激发的载流子重新跃迁回低能级 时,多于能量以声子形式释放的过程,即非辐射复合, 多于能量以声子形式释放的过程,即非辐射复合, 又叫俄歇复合。 又叫俄歇复合。 俄歇复合是重掺杂材料和被加热至高温的材料最 俄歇复合是重掺杂材料和被加热至高温的材料最 重掺杂材料 主要的复合形式。 主要的复合形式。
1.4 表面复合
概念: 概念:指在半导体表面发生的复合过程
特点: 特点: 材料表面的杂质形成禁带中的复合中心能级 表面特有的缺陷形成禁带中的复合中心能级 是间接复合- 是间接复合-的复合机构 用间接复合理论来处理
1.4 表面复合
少子寿命与表面复合的关系: 少子寿命与表面复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