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娟 2011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总结

高娟 2011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总结

2011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总结化研1111班2011200037 高娟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北京化工大学也迎来了研究生教育史上空前的丰收,,徜徉在美丽而圣神的首都校园里,我作为2011级研究生新生中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在经过报到、开学典礼、入学教育报告、注册课程、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办理各项入学手续后,我对研究生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我对北京化工大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让我的研究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一、学校初步印象篇坦白地说对于本校应届考生,他们可能见证了化工大学一件件大事的发生,见证了化工大学的成长历程。

虽然他们感觉像是放了一个暑假再次来到熟悉的学校,可这一次却不同以往,那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是以一名研究生新生的身份再次来学校报到的。

当他们回想起考研的日子,悲喜交加、感慨万千,于是他们也更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再者对于本校毕业的往届考生,当他们再次回到母校时发现母校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

新建的研究生宿舍和科技大厦让他们对北化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有一位同学在其总结中写道“想当年我大学入学时是在西区,看着西区的校牌在众多酒家招待所的招牌中只挤得方寸之地我真的有点心里不平衡。

好歹我们化大也是重点院校,怎么能如此小气?但是这种想法在我回到本校区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我终于认识到学校气派不气派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勇气是化大的基石。

然而对于作为外校考生的我来说,心情就更加激动了,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虽然对北化充满着陌生感,也对陌生而神秘的研究生教育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但是学校校迎新工作的高效率,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让他们感觉到很亲切,很快就融入进来,成为北化的一分子。

我的舍友对我说过,一想到我们将在这所温馨舒适的学校里度过即将到来的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样的学习生活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在这里我将实现我考研的目标,将肩负亲戚朋友对我的期望与鼓励,将有望达成我今后要努力奋斗的目标,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将由化大伴随我而实现。

我对北京化工大学的整体认识是从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中开始的,“宏德博学”是我们每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无以例外所要追求的,她既要求我们要有好的人文素养,又要有好的专业素养,此外校训中的“化育天工”又预示着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有专业特色的化工类高校。

同时经过校园参观及实验室的观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北京化工大学能成为211工程院校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因为她那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一大批教书育人的优秀导师,这使我们更加珍惜在这里深造的机会。

二、学院简介篇在九月一号陈小春院长的报告中我们得知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核心学院之一,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78年院系调整后的化学工程系,是我国化工高等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化学工程学院组建时,下设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研究所.2001年建立制药工程系。

2003年12月,将生物工程系和制药工程系新组建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工程2个本科生专业,5个工学硕士点,4个工学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教育部化学工程与技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有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化院为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2001年,化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5 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2006 年,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5。

2007 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设有北京市高等学校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工程学科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院已跻身全国著名大学一流化工院(系)行列。

化学工程学院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富有创新精神,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其中既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年长的学术带头人,又有年富力强的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现有中科院双聘院士 1 人,工程院双聘院士1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 名,博士生导师38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71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4%。

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 个。

学院科研活动十分活跃,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在应用基础研究、跟踪高新技术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等三个层次上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工作,四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62 项,其中“973” 项目课题、“863” 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0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51 项。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6105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800 余篇,其中SCI 收录400 余篇,EI 收录500 余篇。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 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 项,省部级三大奖和教学成果奖20 余项。

近3年来,学院年均科研经费达4000多万元,人均科研经费居全国化工类院系前列。

在非传统反应与流体混合工程、计算化学与工程、超重力反应与分离技术、现代传质理论与分离技术、功能性先进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制备过程控制、新型生物催化与生物分离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与城市环境调控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化学工程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为开放式办学,培养创新人才,跟踪国际科研的前沿领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学院与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Qashington,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香港理工大学,日本福井大学等高校以及美国陶氏、德国巴斯夫、新加坡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国际跨国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多次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

学院目前有攻读本科学位的留学生10余人,并有部分优秀的学生被选派到国外学习。

通过国际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三、安全教育篇国之古语:人命大于天!虽简单几个字,却道出了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阅古览今:从大的方面来说,国之盛状是“国泰民安”,人民是“安居乐业”;从小的方面来说,家人外出,也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可见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

在培养祖国栋梁的校园,“安全”更似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松懈之处。

安全问题不止是校园生活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研究生生活中心理问题。

针对北京化工大学校园安全问题,校保卫处的处长和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生动而形象的安全教育报告,在安全方面,首先要懂法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同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对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高警惕;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

是当合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即将开始研究生生活的我们,更要有一定的政治责任;我国公民信仰宗教自由,但在学校内,要禁止宗教活动,要为我们自己和周围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要做好个人安全、寝室安全,不在寝室内使用违规电器,不使用明火,保护学生公寓和自身的安全。

在心理方面,学习王老师所说的:活在当下,为所当为。

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合理定位,合理规划,接受自己的缺点,不过多的勉强自己;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做到最好。

心理健康也将是我们未来三年生活不可忽视的方面。

学校为我们组织了这场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足以看出学校对我们的人身与心理健康,以及校园安全的重视。

这也为我们增加的安全感。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

通过这项安全整治活动,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四、自我领悟篇通过对研究生手册的学习使我对研究生培养机制和新的学生管理有了初略认识,首先作为一名研究生做的是没有固定答案这一说,这就需要我们逐渐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较好的达到这种效果研究生教育就采用了“课程+论文”的培养模式,一年的课程学习加上两年的深入实验室学习,要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除了要有基本的道德规范外,化大要求两个必要条件才能条件才可以申请学位,其一就是我们的课程总学分至少28个,且学位课至少要18个。

其二就是总的课程必须合格平均GPA>2.5,如果GPA<2.5只有通过多选课往上拉,达到以上条件才可以申请学位,然而今年学费奖学金制度的改革更是一大亮点,学院实行奖学金滚动制,不再是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这就大大提到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抱着顺利毕业就万事如意的心态了。

接下来就是论文要求了,其中又包括四个必修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活动、实践环节。

最后是学位论文工作。

以上是化大为我们每位同学制定的基本框架,结合个人实际我觉得我们都需要认真规划我的研究生学习和研究。

五、人生规划篇当前社会,人才竞争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理智,愈发实际。

很多单位看中的不单单是一纸文凭,更看重的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

因此,我认为:对于即将开始的研究生课程的规划,应当以实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多做实事,少求虚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我的研究生学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得参加社会实践,阅读专业性的期刊论文深入了解所在行业乃至当今社会的发展动向,以期更好得把握未来人生的航向。

第二部分通过对实验课题的具体操作,深入地学习做研究,做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所应考虑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以期获得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具有的素质,如严谨,务实,勇于攻坚等等。

针对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在我们整个大学生,大部分人喜欢去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一些工资高的岗位,也就造成了我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最尖锐的一个问题。

然而作为在西部本科毕业的我来说,若是让我来规划一下我毕业后的工作去向的话,我会选择投身西部,在那里有我美丽的青藏高原,有我可亲的53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

所以我想说的是去西部未必是一成不变的一辈子的献身。

去西部的目的首先是对我们的祖国有全面的理解,对辽阔的西部有深刻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