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收入与分配考纲要求:1.掌握我国的分配制度,掌握四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2.掌握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收入(再分配领域)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一个宏观调控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高度认同我国财政政策把握好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并高度认同我国为解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而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财政政策:(1)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第二,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第三,介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或中性的财政政策。
(2)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是“逆向”调节。
4.把握税收的作用角度作用生产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企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引导投资需求分配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1.(2020·新课标I )为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中央财政于2007年开始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截至2019年底,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2400多亿元,服务农户数从0.5亿户次增至1.8亿户次,提供的风险保障从0.1万亿元增加到3.6万亿元。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①获得财政补贴,降低成本支出②增加生产投入,促进产业发展③购买农业保险,支付保险费用④转移灾害风险,稳定收入预期A .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C .③→①→④→②D .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①③: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前提是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支付了相应保险费用,才可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
③排第一位,①排第二位。
④:购买农业保险后,当风险发生时,能有效规避风险,转移灾害风险预期,稳定收入预期,④排第三位。
②:当农户的收入预期向好的时候,农户将进一步增加生产投入,即达到了“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②排第四位。
故本题选C 。
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该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是①激发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②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③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放贷④改变金融企业税收负担预期⑤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A.①→②→④→③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⑤D.⑤→③→②→①【答案】B【解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等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这一政策会改变金融机构税收负担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从而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激发小微企业经营活力,其传导路径为④—③—②—①;该项政策是对金融机构免征增值税,不涉及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⑤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1.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0.27亿元,资金分配重点向“三区三州”和“三区三州”之外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以及挂牌督战地区倾斜。
进一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比,补齐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维护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
由此可知,我国()①通过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促使分配结构更合理②坚持共享理念,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③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④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推进公共服务平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②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将进一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比,补齐农村饮水安全运用维护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这是让改革成果更多更普遍惠及全体人民,也是财政在发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②③应选。
①:材料未提及增加低收入者收入,①不选。
④:说法错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不选。
故2.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这体现了我国()①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②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优化收入分配格局③理顺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④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②④:材料没有涉及按劳分配,也没有涉及再分配,故②④不选。
①③: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体现健全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故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B。
3.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支持鼓励“双百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支持鼓励“双百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实行该分配机制()①能够降低用人成本,优化人才结构②是尊重市场价值规律的重要表现③有利于建立健全“双百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④意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主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双百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这体现了该分配机制能够降低用人成本,优化人才结构,这种模式有利于建立健全“双百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①③符合题意。
②:价值规律的内容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表现为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与题干内容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④:“双百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这体现了其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方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2020年9月10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结果,哈工程等24个高校获得认定。
自去年以来,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有序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工作,旨在打造--批体系健全、机制创新、市场导向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
这有利于()①推动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相融合②完善收入分配方式,激发劳动积极性③增加科研人员劳动报酬,培养人才④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建设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旨在打造一批体系健全、机制创新、市场导向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表明可以推动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相融合,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①④正确。
②:材料主旨是发挥科技对经济的助力作用,而不是强调完善收入分配方式,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增加科研人员劳动报酬,③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B。
5.2020年8月26日,第五届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在京召开。
会议指出,我国将继续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稳步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下列举措对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有利的是()①强化按劳分配,保护创造者权益②完善“大数据”的法律保护体系③不断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④健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体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②④: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因此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这需要完善“大数据”的法律保护体系,健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体制,②④正确。
①:试题考查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是考查按劳分配,①不符合题意。
③:完善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而按数据要素参与分配不利于社会公平,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近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指出,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较好发挥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下一步工作重点要优化债券资金投向,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如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要相平衡。
这一举措是为了()①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财政赤字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社会公平③刺激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④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惠民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反映的是财政支出,而不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材料并未体现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①排除。
②: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属于政府投资,不属于居民收入,更不能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社会公平,②排除。
③: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较好发挥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了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③符合题意。
④:从专项债券用于的公益性项目上看,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惠民生,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2020年,在总计247850亿元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最大的蛋糕分给了教育,支出占比达到14.8%;其次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达到13%。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增长8.3%,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550元。
这表明()①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③我国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优化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材料显示,财政支出中教育、社保、就业、医疗的比重或标准,这属于民生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