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会
实
践
活
动
报
告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07030902班王光豪
“西部动力”暑期赴贵州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摘要:
此次社会实践以“走进国防院所,增强爱国情感,拓展就业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访问、座谈等形式,对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黎阳机械厂、贵航二所等几家国防单位进行了实践活动。
“节能减排,一路同行”也是我们这次实践的一大主题,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进一步巩固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主阵地,并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向社会宣传我校。
正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才能使我们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为增强我们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在校团委、学院分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精心策划,我们暑期赴贵州社会社会实践队的5位本科生,4位硕士生,共9人在动力与能源学院09级辅导员刘梦超老师的带领下,以“走进国防院所,增强爱国情感,拓展就业能力”为目的,在贵州进行了为期5天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从与社会实践单位联系到购买礼品及出行必需品,事无巨细,我们都认真细致的予以完成。
在出发前夕,我们院党委副书记李春林老师又给我们做了关于社会实践安全、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一系列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我们的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的实践队7月10日从西安出发,历时五天,7月15日活动结束。
历经贵阳、安顺两地。
通过实地调研、访问、座谈等形式,对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黎阳机械厂、贵航二所等几家国防单位进行了实践活动。
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以下简称黎阳公司)是我们此行的主战场,它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由黎阳机械厂、新艺机械厂、红湖机械厂、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和黎阳航空物资公司组成。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颠簸,我们于11日傍晚顺利抵达贵阳火车站。
刚下火车,我们就受到了黎阳公司人力资源部李斌主任的热情接待,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乘坐黎阳公司的客车在贵阳市闪闪的霓虹灯中驶向了深沉夜幕下宁谧的安顺市平坝县——黎阳公司所在地。
当晚就被安排住进了公司招待所,黎阳公司的热情接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们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月12日,我们以充足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第一天的实践中去。
黎阳机械厂,即黎阳公司的总部是我们实践的第一站。
在李斌主任的热情细致的安排下,我们上午参观了贵航集团航空发动机展厅,下午走进生产车间对零部件生产和发动机组装进行了近距离的观摩。
上午,黎阳公司的解说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公司的展厅,给大家详细介绍了黎阳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状况和未来远景。
在展厅里,我们看到了黎阳公司的骄傲:WP-7和WP-13F。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了心中神圣的航空发动机,我霎时感到热血沸腾。
尤其WP-13,据介绍是我国目前能够大量可靠使用的先进飞机发动机,几乎装备了全空军40%的飞机。
之后我们又看了很多发动机里的零件。
引导员给我们一一详细讲解了它们的性能,用途、设计思路。
然后我们又去
参观了黎阳公司的试车台,每一台制造完成的发动机都要来这里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调控,修正一些参数来保证发动机的质量。
下午我们来到了工厂里参观了航空发动机的生产线。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黎阳机械厂的生产线的话,那就是“严谨”。
真正进了工厂,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零件加工,才对发动机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原来一台发动机居然要由两万多个零件组成,并且每一台发动机在组装过程中要求非常严密,在组装结束后,哪怕是有一个小小的垫片的多余,也要重新拆开发动机进行核查。
正是有了这么多严谨工作的黎阳人,我们国家的飞行员才能进行一次次的安全飞行。
7月13日,我们全体实践队员在黎阳机械厂进行了一天的生产实习。
从理论到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陌生到熟练,我们全面、零距离参与到航空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在实践中感受发动机的工艺之美。
7月14日上午,我们一行来到已有42年历史的贵航二所。
在人力资源部郑晓辉女士的引导陪同下下参观了包括检测中心、设备部等发动机研发实验室。
贵航二所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68——1985年在山沟里做成了WP-7:1985到现在做成了WP-13:未来几年主攻WS-X型。
二所的贡献在中国航空史上可以说是功勋卓著的。
当天中午,我们乘坐贵航二所安排的车辆来到贵阳新城金阳,即贵航二所的新址进行了座谈参观。
人力资源部部长蒋东平先生在第三会客厅接待了我们并进行了座谈交流。
蒋东平部长也是我们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友,他向我们介绍了贵航二所的基本情况,包括发展历史、规划、待遇等等,并带领我们参观了贵航二所发动机展厅。
在交流中蒋东平部长反复向我们强调:就条件而言,可以说我们的确没有足够可以吸引你们的资本;我们唯一可以吸引你们的就只有事业。
在这里,所有人都是踏踏实实为发动机事业奉献的人,因此只要你热衷于发动机这个事业,这里是你很好的选择。
蒋部长的话在实践队员心中不断回荡,激起了大家对老一辈航空发动机专家不求私利,全心为国的高尚情操的由衷敬佩,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愿意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智。
参观交流结束后,我们在第三会客厅与贵航二所代表、贵航二所人力资源部部长蒋东平先生举行了“预签约”仪式。
贵航二所内西工大校友众多,并有大量杰出的校友走上高层管理科研岗位,贵航二所所长黄维娜、副所长张京芳、人力
资源部蒋东平等都是从我们西工大毕业。
在我们的联系和蒋部长的安排下,下午三点我们和贵航二所的西工大校友进行了座谈。
实践队员向校友请教了关于工作、学习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校友结合自身经历为实践队员进行了耐心解答。
从众多学长身上,实践队员看到了西工大给予他们的优秀性格,看到了西工大的校风校训在他们身上的烙印。
那一刻,大家如此强烈地为自己是西工大的一员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座谈会期间,西工大杰出校友、贵航二所副所长张京芳从紧张的科研工作抽出时间,专门来到第三会客厅参加座谈会和大家交流。
张京芳副所长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才观,认为人才要有大局观大抱负,乐于吃“小亏”。
他劝勉大家不要丢掉西工大“三实一新”的作风,要在工作中耐得住寂寞。
应该说这是老一辈西工大人对我们这些学弟的殷殷期待。
座谈结束后,我们向校友赠送了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西工大宣传光盘和西工大70年校庆纪念光盘,并合影留念。
在我们的这次贵阳之行中,“节能减排”工作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不仅仅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低碳”,从身边小事做起,点滴积累,还在实践中通过向公司员工发放问卷调查来了解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措施,还存在有哪些问题,同时也向公司员工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地球环境出我们应有的一份力量。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此次实践之行,是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人,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通过实践的检验,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得到乐巩固和提高。
今后的工作,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
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同时实践队员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困难和迫切性,开始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爱国忧患意识。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
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
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
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