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碱化工分析室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氯碱化工分析室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使用化学品的工作场所吸烟,除可能造成火灾和爆炸,还可能中毒。

2.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必须安装通风设备来调节温湿度。

3.易燃易爆场所需要进行焊接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否则,不能进行作业。

4.为防止容器内的易燃易爆品发生燃烧或爆炸,动火检修前应对容器内的易燃易爆品置换、吹扫、清洗。

5.生产使用危险化学物品时,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

6.化工生产中,为了防火防爆,宜将生产设备布置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筑物、构筑物中。

7.压缩气体必须与氧化剂、易燃物品隔离贮存。

8.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分为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三种。

9.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设法扑救。

10.可燃物的种类有固体可燃物、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等。

二、选择题
1、发生电器火灾时应使用( B )进行扑救。

A、水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2、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A)。

B、继续作业
C、向上级汇报,等待上A、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
级命令
3、正确描述动火证的有效期限的是(ABC)
A、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有效期为
24 小时。

B、二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有效期为120小时。

C、动火作业超过有效期限,应重新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4、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5、三不动火”的内容是(ABC)
A没有经批准的火票不动火。

B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C没有防火监护人或防火监护人不在场不动火。

6、6 级以上大风(A)室外高处动火作业。

A、禁止
B、允许
C、无所谓
7、氧气、乙炔瓶在使用时的安全距离为(B)
A、2 米
B、5 米以上
C、1 米
8、生产型粉尘按照性质可分为为(ABC )类。

A 无机性粉尘、
B 有机性粉尘、
C 混合性粉尘
9、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有( A )
B、压力表、炉门、炉条
A、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
C、安全阀、液位计、风机
10、安全标志分哪(ABCD )类。

A 禁止标志
B 警告标志
C 指令标志
D 提示标志
11、离岗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复工的工人,要重新进行( A )
A.岗位安全教育B.厂级安全教育C.车间安全教育
12、当被烧伤或烫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A)
B、迅速包扎
C、不用管A、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13、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 B )
A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 专门机关的原则
14、乙炔气瓶在使用时,瓶体温度不能超过( A )度?
A、40℃
B、100℃
C、0℃
D、没有限制
15、常用灭火的方法有(ABCD)
A 冷却法、
B 隔离法、
C 窒息法、
D 化学抑制法
16、乙炔气瓶的安全附件有(ABCD )
A、瓶阀
B、易熔合金塞
C、瓶帽
D、防震圈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两类危险化学品,不得混合贮存。

(√)
2.气瓶使用到最后应该留有余气。

(√)
3.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该设有避雷设施,并且每5年至少检测一次。

(×)
4.工人有权了解化学品的特性、危害性、预防措施、培训程序;当有充分理由判断安全与健康受到威胁时,可以脱离危险区,并不受不公正待遇。

(√)
5.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的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
和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

(×)
6.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改建、扩建的无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
查批准,但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依照规定经审查批准。

(×)
7.剧毒物品的库房应使用密闭防护措施。

(×)
8.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能力、年需要量、最大储量不需要进行登记(×)
9.申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之前必须经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申请许可证单位的经营条件进行安全评价。

(√)
10.对于易产生粉尘、蒸汽、腐蚀性气体的库房,应使用密闭的防护措施。

(√)
四、问答题
1.危险化学品分为哪7 类?名称是什么?
答: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然液体、易
然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七类。

2.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什么?
答: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1)没有动火证不动火;(2)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3)监火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3.为什么个人防护用品不能作为控制危险化学品危害的主要手段?
答: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
障。

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