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浅析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浅析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浅析论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语是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忽略。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摘要: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指对课堂的评价,包括课外评价和课堂评价。

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现的学习态度,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等方面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对于总结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当前课堂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象。

课堂评价功能的缺失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而评价?”许多老师会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老师们也日益感到评价的重要,正努力走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

巧妙运用评价,发挥评价本身,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从而使评价为课堂添彩。

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一、评价语要有热切的激励性《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们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困难生表现不理想时如何及时送上激励语,这就需要老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需要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

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男生,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

那天,他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马上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他站起来什么也说不清,我耐着性子,不停地在边上打气:“别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

”那男孩憋红了脸,在不断鼓励与提示下,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让那位获得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甚至出错时,教师还一味肯定或故意视而不见,应该机智地加以处理。

如某教师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请学生朗读蜻蜓报信的一段话,学生读得很慢,教师幽默地说:“你是急话慢说呢。

”这短短的几个字既巧妙地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同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纷纷读出了蜻蜓急切、快速的语气。

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评价语要有科学的导行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一位学生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

”我连忙问:“丁丁看电视、吃饭同时进行,这样好吗?请你加上评价语言,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

学生想了想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既影响了吃饭又不能好好地看电视。

”学生的第一次发言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对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教师提醒这样做好不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造句,又明白边看电视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三、评价语要有真挚的情感性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负责。

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要以情动人,不但语言要感人,而且语气要亲切,语调、语速等都有讲究,都能透出教师真实的心语。

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

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

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

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

下面这些课堂中常用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心声的传递:1、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2、别着急,再想一想。

3、只要你肯动脑筋,一定会变得更聪明!4、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

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

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

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评价者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

如,示意学生的眼神;表扬学生时竖拇指、摸头、拍肩;表示不满意时的皱眉、摇头;对学生做“画勾”的动作,打“×”及“OK”的手势;课件中卡通人物的“笑脸”与“哭脸”。

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看其形、观其境,就明义。

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我会在巡视过程中,时不时低下身子关切地看一看,用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手,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1] 梁志萍.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魅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2] 李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2:《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摘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空前的重视,老师们都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有效评价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语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语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语言。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忽略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或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点评,或是一味的激励性评价,或是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忽略对非学业情况的评价,这些都无疑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一味表扬鼓励“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盛行,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们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

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秋天的雨》时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当时是秋天),并指名学生回答,该生答对了,教师不加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其余学生听了全是一脸不屑一顾的神色,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我也会”。

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

的确,如果我们教师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会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产生淡漠感,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信口开河,回避错误在一次课上,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诗歌,学生断错了句子,还漏掉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朗读评价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

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对学生回答不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胡乱加以评价,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如果我们教师这样不加辨别地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可能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含糊偏离文本一位教师在教学《放小鸟》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疑:“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窗外那只鸟在叫什么呢?”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唱歌。

”老师说:“好!”示意该生坐下,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发言,老师也没有给予单独的评价。

最后,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讨论就到这里。

”好在哪里呢?教师根本没有说清楚,十分含糊。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作诊断、不予以导向,学生就难以从老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辨优劣、明确方向。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教师如果在评价中脱离文本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结果反而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四)主体单一,流于形式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

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

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有的教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是相同的。

评价时,一些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还有一些课堂,反复出现学生鼓掌这种评价形式,师生之间就像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有的评价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胸前等。

是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