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2 为人民服务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含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姿势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贺他们的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选定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
天刚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一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
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5000 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气温陡降至零下40 摄氏度。
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
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
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冻死。
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
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
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营救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孩子需要一次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一次又一次地下降。
在这个风雪狂舞的 5000 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着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 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生命的姿势”在文中指的是一种怎样的姿势?(2)为什么说母亲的这种姿势是一种“生命的姿势”?(3)在夫妇俩带着孩子登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4)为什么说“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答案】( 1)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
(2)因为在 5000 米高山上,这位母亲给孩子每喂一次奶,就会严重损耗自己的体能,使自己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这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的儿子却脸色红润,神态安详地睡在父亲的怀抱里,是母亲用生命哺育了孩子。
(3)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40 摄氏度。
(4)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是平凡而简单的,却倾注了母亲对孩子全部的爱,母亲为了让孩子活下来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之爱是伟大的、永恒的。
【解析】【分析】 (1)本题可以从“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2)此类题型主要是结合文章或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找出解答题目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归纳总结。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4)解答本题要熟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①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2)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①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②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4)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那些感慨?【答案】( 1)世间万物都有衰败的时候,都有再开放的时候,都是有轮回的。
(2)我因浪费很多时间而感到羞愧。
( 3)① 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②用巧妙的比喻告诉我们:流逝的时间就这么白白的过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暗示自己没有什么作为!(4)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
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比喻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 )、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故答案为:( 1)世间万物都有衰败的时候,都有再开放的时候,都是有轮回的。
( 2)我因浪费很多时间而感到羞愧。
( 3)①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②用巧妙的比喻告诉我们:流逝的时间就这么白白的过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暗示自己没有什么作为!(4)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
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3.课外阅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大吃大喝。
他叫我睡在地道里,他的小崽子一哭,我就想睡,只好那个。
的,慈悲吧,我离开儿回家,回到我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您跪下了,我会永您祷告上帝。
我离开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1)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________第二段: ________(2)第一段是从 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它之是 ________关系。
(3)系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
“吃的呢,直没有。
” 句是:A吃的西根本没有。
B吃的西数量少,量差。
C吃的西可以,得去。
(4)文中描述的是凡卡的童年,与之比,你有什么感想?【答案】( 1)写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凡卡求他离开儿回家。
(2)挨打、挨、睡不好;先后(3) B(4)凡卡的童年生活太悲惨了,我生活在幸福的代,要好好珍惜。
【解析】【分析】( 1 )考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段有几句并了解每句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中的重点或中心,然后把些起来,成一句通的。
(2)考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要着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的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此目关是抓住各表述的要点,仔回作品有关内容,比判断正。
(4)自己的感想,回答种开放性目需注意两点:一要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合个人的。
故答案:( 1)第一段:写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第二段:凡卡求他离开儿回家。
( 2)挨打、挨、睡不好;先后;( 3) B;( 4)凡卡的童年生活太悲惨了,我生活在幸福的代,要好好珍惜。
【点】( 1 )此主要考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考在理解文内容的前提下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考学生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考就某一点看法的能力。
此属于开放性,合文本内容和生活。
表述正确,文通句即可。
4.下文,回答。
艾学特真。
上的候,他是全神注地听老,并极思考,手言。
他的作每次都按完成,写得又工整又漂亮。
一次放学,老把作下来,他看到自己的作中有一道,便自己留在班上正作。
其他同学都回家了,而他却一个人在教室里苦苦思索,直到做出正确的答案,他才露出了意的笑容,安心地回家。
(1)段共有 ________句,主要是________句来写的。
(2)文中写艾学特真,主要是从艾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三个方面的表来介明的。
(3)照子写。
又工整又漂亮________________( 4 )在文中找出下列的近。
仔—________聚精会神—________思考—________(5)文中画横的句子,用“直到⋯⋯才⋯⋯”造句。
【答案】(1) 5;艾学特真(2)听;写;作(3)又惊又喜;又气又(4)真;全神注;思索(5)直到上声响起,同学才乖乖拿出要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