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讲述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讲述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的涵义与分类
“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的,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


——亚当·斯密,1776
一、外部性的涵义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从其经济行为中得到的利益不等于该行为带来的社会利益,从而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又称为“外部效应”、“外部经济”、“外部影响”、“外在性”等。

➢正外部性:利益,增加他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成本,对他人造成损失
07-09年金融危机:外部性的解读
金融危机:负的外部性
➢房地产投机社会成本(即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金融体系不稳定)大
于房地产投机的私人成本。

➢金融机构的社会成本(不良资产问题、大型金融机构不能倒闭、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等)大于金融机构的私人成本。

➢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国际性社会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大于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私人成本。

➢外部性逃逸不出地球,全世界埋单。

正的外部性:个人收益<社会收益
➢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负的外部性:个人利益>社会利益
➢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危害,而他并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大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我们身边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关系
➢公共物品现象事实上是收益外部化的表现,也即正外部效应。

例如:教育
➢作为公共品的教育:诚实和美德来源于良好的教育
——使学生融入社会
——教会学生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

➢“要立志站在学术的前沿上,拥有舍我其谁的勇气。

要培养充满正义和力量的人格,养成付诸理性的思维习性。


➢视频:帝国春秋——教育的外部性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联系密切
➢公共物品现象是正外部效应,而负的外部效应也往往与公共物品有关。

➢污染成为外部成本,因为清洁的空气或水也是公共物品。

公路、桥梁这类产品的消费中产生的拥挤成本也是外部成
本。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共性:外溢性的共同消费性。

外溢性存在,使得市场价格无法发生作用;
不管愿意与否,受益者或受害者无法拒绝。

➢差异:
公共物品是正产品,外部性是副产品和伴生物,是在提供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
公共物品是有意识的提供,外部性的生产往往是非故意的。

例如:造纸厂
市场失效有差别。

公共物品处于市场无效状态,而外部性则是处于市场低效状态。

三、外部性的分类
➢1、影响效果: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益、正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负的外部经济效益、负外部性
是否有活动同时具备正的和负的外部经济性?
➢2、产生领域:生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性:生产活动所导致的外部性
消费的外部性:由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性
➢3、产生的时空:代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
代内外部性:即期考虑资源是否合理配置
代际外部性:解决人类代际之间行为的影响
➢4、稳定性:稳定的外部性与不稳定的外部性
稳定的外部性:可以掌握的外部性。

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及其副作用的暴露需要一个潜伏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

例如:D D T的发明和使用
滴滴涕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D D T的使用前后大概拯救了大约2500万人的生命。

在19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滴滴涕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滴滴涕。

➢5、方向性:单向的外部性与交互的外部性
单项的外部性:一方对另一方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
济。

例如:化工厂V S渔场
交互的外部性:所有当事人都有权利接近某一资源并可以给彼此施加成本。

例如:各国V S生产环境
➢6、根源:制度外部性与科技外部性
➢制度外部性:
制度是公共物品,极易产生外部性;
制度变迁可能造成在一种制度下存在,而在另一种制度下无法获得的利益;
由于禁止自愿谈判或资源谈判成本极高,个体得到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不一致。

例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科技外部性:
缺乏有效机制,会导致供给不足
科技进步为其他成果的研究、开发、应用开辟道路
第二节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负的外部性导致效率损失
➢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使用不当。

➢负的外部性导致效率损失
在负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该经济主体也并不承担超过私人成本的那部分成本,因而该经济主体的生产量或消费量就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佳数量。

➢你能举例吗?
正的外部性导致效率损失
➢正外部性的物品给其他人或整个社会带来很多好处,但在
资源配置上会出现许多消极影响。

➢在正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受益小于社会收益,但社会从私人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额外利益,并未通过一定的手段或途径转移到该经济主体手中,这使该经济主体不会增加生产或消费。

这造成了经济主体对资源的使用不足。

第三节外部性的治理
两种思路1:政府的纠正
➢庇古:新古典经济学思路
➢“外在成本内在化”: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并未承担社会用于治理负外部性的费用——政府将服务增加到经济主体的成本中。

➢例如:污染税
➢可用的措施:罚款或征税、补贴、公共管制、法律制裁
两种思路2:私人的纠正
➢科斯:新制度经济学思路
➢外部不经济问题具有相互性,制止甲对乙损害的行为,会对甲造成损害。

科斯反对了干预的做法,而认为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产权
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需界定并保护产权(产权: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

➢例如:河流的产权属于谁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以致于企业可以将它当成一个方便的垃圾箱,如果这是一条某富翁庄园的河流,情况就不同,企业必须经庄园的主人同意才可以向河流排污。

而为了博得同意,企业向庄园主支付足够的补偿,这项成本对企业决策者而言不再是外部成本,且等于污染给庄园主带来的效用损失。

你认为这两种思路哪种更好?
➢二者都肯定了国家干预在控制外部性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庇古:政府规制——直接抑制
政府干预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科斯:产权界定——间接抑制
政府使产权明晰,放任私人市场对外部
成本进行交易
➢二者的比较:庇古更看重政府的作用,认为由于技术原因和交易费用的存在,市场不可能覆盖整个社会,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有限,因此市场失败是客观存在的,在解决市场失败特别是外部性的问题上,政府的直接干预最有效而现实。

两种思路的不足
➢产权方法的不足(有适用实例,但条件严格)
要求产权容易界定。

有些情况,产权难以界定,如空气,河水、阳光等。

要求外部性影响的方面少。

即使产权明晰,有时由于谈判人数
太多,交易成本过高,导致结果不经济。

例如,钢铁厂要与成
千上万的污染受害居民谈判。

一体化具有负面的影响。

当一个企业的生产影响到其他企业,可以采用企业合并的办法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但这会导致垄断,会造成另一种市场失灵。

两种思路的不足
➢政府干预的不足(政府自身行为也存在外部性,可能因为政府失灵造成社会成本增加)
政府规模的过度扩张导致财政负担上升。

政府的存在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和腐败的加重。

政府的公共政策有时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副作用。

政府机构的特殊地位和性质使其没有竞争压力,从而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低效率的超量供给。

利益集团的压力和政府官员的利益追求。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