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在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有亭台楼阁,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
有一书生导湖心小岛去读书备考,因书生刻苦读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冷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痛,思讨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之,用砂锅炖熟,
配上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其它佐料,给他送去,许时,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醉在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手,揭开锅盖,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鸡油,加之陶土器皿散热慢,书生尝之,味道鲜美,贤惠的妻子常常仿此做法给书生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忘妻子的辛苦,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高中,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去湖心小岛时要经过一座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叫做“过桥米线”。
民间又叫“状元米线”之说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子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