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1、微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微电子产业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气体、培训等相关联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地区之一。
上海微电子产业正向浦东、漕河泾、松江、青浦等地区加速集聚,从东到西横贯上海的“一带二区”微电子产业基地格局已基本形成。
一、微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概况2005年,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在高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快。
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3个制造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
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资产总计560亿元。
行业规模继续扩大,主要产品在全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出口交货值达2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占全市出口交货值比重的55.4%。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新增3l 户企业。
年内,集成电路行业科技投入增大,技术水平提高,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70.7亿元,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达33.95亿元。
第五代TFT—LCD(彩色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液晶平板生产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视盘机EVD等都大大提升了技术水平。
二、微电子产业园区1.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浦东微电子产业带以张江为核心,向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延伸,并向周围区域辐射,形成南北走向的基地核心区。
目前投产或在建的企业已初步构成包括集成电路产业、IC配套产业、微电子信息、整机及软件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已发展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最具发展潜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区域。
2.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已形成包括咨询、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封装、销售、服务及相关配套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先进、贝岭、新进、讯科等6条生产线、2家国家级集成电路研究中心、30多家研发企业及10多家配套企业。
光电子产业,拥有美国朗讯科技、康宁光纤、捷普科技、上海光通信、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等知名企业。
计算机及软件产业,拥有英业达、日本电报电话、爱普生、理光、PFU、麦迪实等众多企业。
目前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企业数,已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一半;销售收入占开发区总销售收入的80%以上,出口总额超过开发区出口总额的90%,是投资最集中、项目集聚度和关联度最高的支柱产业。
至2005年底,开发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57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2.54亿元;光通信及网络设备企业117家,年销售收入57.52亿元;计算机软硬件企业166家,年销售收入646.99亿元;电子器件及数字电子企业90家,年销售收入20.24亿元。
3.松江工业区微电子产业松江园区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出口加工区A区形成的以达丰电脑为主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西部科技园区形成的以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为主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产业集聚步伐明显加快,产业规模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在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进出口额最大500家企业和出口额最大200家企业名单中,分别以167.67亿美元、114.55亿美元荣获进出口500强第三名和出口200强第二名。
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计划建设二条8英寸、0.25微米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
在未来8-10年内,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投资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4.青浦工业区微电子产业青浦工业园区从2002年起加大引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力度,目前,青浦已经集聚了包括全球第三大专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提供商新科金朋(上海)有限公司(STATS ChipPAC)、专业封装测试服务提供商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ChipMOS)和配套企业等在内的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和配套设备材料为主的产业群。
三、上海微电子产业发展目标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集成电路加工和设计为重点,引导对芯片制造业的投资,从而带动电子整机产品实现跨越式突破,发挥集成电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核心战略性作用。
到201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40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7.2%,集成电路占上海工业销售额比重达到20%。
上海自主发展的集成电路生产技术达到0.07微米、64Gb DRAM;BGA、μBGA-SP及其他PD型封装在封装总量中达到30%,并有条件地建立起有关支撑产业;MCM产业化,大量用于系统产品。
到2015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目标800亿美元,带动相关产业112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8.0%,集成电路占上海工业销售额27%,力争把自主版权芯片的自给率提高到60%至80%,设计队伍增加到1万人以上;生产技术达到0.05微米、256 Gb DRAM,同时使8英寸或12英寸生产线累计总数超过30条,累计投资1000亿美元以上;BGA、CSP、多层CSP、μBGA-SP、WSI及其他PD型封装成为主流;MCM、SLIM、SOC、WSI普遍使用在系统产品中。
通过引进资金和多方投资,建成年产10亿块以上的封装厂7-8个,并进一步形成以FC技术为主、年产1亿块以上的生产线4-5条,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加工基地。
按照发展规划,上海将形成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主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微电子产业带;以张江、漕河泾等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形成以松江、青浦等区域相对集中的加工制造、封装、测试基地,使上海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配套最全和出口最多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和封装中心。
2、汽车产业基地上海汽车产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中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资产和业务,主要从事汽车和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配套服务。
上汽股份的主要产品包括轿车、微型车、客车、重型卡车、摩托车、拖拉机和工程机械,并且形成了车身饰件、底盘、电子电器、动力传动、空调和铸锻热加工等六大零部件供应系统。
公司直属管理的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海申沃、上海汇众等8家主机企业,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家上市公司,延锋伟世通、联合汽车电子等零部件企业,上汽通用金融公司、安吉天地等多家汽车服务贸易企业和汽车工程院、泛亚技术中心等技术开发机构。
2005年,上汽股份整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跨国经营也迈出新步伐,成为国内首家收购国外整车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
上汽股份全年实施项目122项,投资139亿元。
其中,整车企业项目32项,年度投资53亿元,占总投资比例38.10%;零部件企业项目75项,年度投资32亿元,占23%;其余为服务贸易以及兼并收购项目。
在市场开拓方面,上汽股份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成为整车销售“销量百万辆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集团。
其中,在乘用车领域,上海通用夺得2005全国乘用车企业销售冠军,上海大众获得2005全国乘用车销售亚军;在微型车领域,上汽通用五菱在国内微型车市场列产销增幅第一。
在出口创汇方面,上汽股份努力拓展全球的整车和零部件销售市场,各零部件企业凭借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自主创新,研发新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整车出口开创了新渠道,产品已销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市场。
二、上海国际汽车城2001年9月28日,上海国际汽车城在嘉定区安亭镇拉开全面建设的大幕。
5年后,一个占地68平方公里,以汽车为龙头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的综合性、国际性、现代化新城已在上海“西大门”崛起。
1、汽车城建设呈现五大特点——整合资源集聚做强。
汽车城打破行业、地域、条块的界限,把分散在全市的汽车资源,如二手车市场、同济汽车学院、上汽工程研究院、机动车检测中心和上海汇众、上海乾通、上海天合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和20多家国内外品牌汽车专卖店,集聚到汽车城内,通过六大功能区的重新布局,拉长汽车产业链,产生聚焦的放大效应。
——总体策划谋定而动。
汽车城以“按照功能定项目、按照定位定标准、按照节点定工期”的“三定”原则进行总体策划。
如为培育汽车制造研发、教育功能,建设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上汽工程研究院,设置汽车城研发区;为开发汽车制造的贸易、会展等功能,建设国际赛车场、会展中心、国际零部件采购中心等项目。
汽车城建设按照节点定工期,保证了各大主体工程的建造竣工。
——二产三产比翼双飞。
汽车制造原来就是安亭的强项,5年来汽车城制造业设立了“攀登产业高端,巩固龙头地位”的目标,构筑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平台和服务全国的汽车研发平台。
汽车城还大手笔构筑以汽车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近年来三产发展增速明显超过二产。
——新老联动产城合一。
安亭镇正确处理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在构筑汽车产业高地的同时,高起点、大手笔启动以“442”,即“4条特色街”、“4个商务圈”、2个大型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老镇改造,使安亭的城市化与汽车城建设融为一体。
——五个统筹全面发展。
汽车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把握好:数量与质量的对应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2.汽车城建设发展五大变化——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的框架。
汽车城建设5年累计投资380多亿元。
目前,六大功能区、10多个功能性项目和主要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已相继建成启用。
国际赛车场每年举办F1大奖赛、A1大奖赛、摩托GP大赛、全锦赛、C1超级赛车劲爆秀等汽车竞技活动和F1嘉年华等汽车文化娱乐活动;制造区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和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核心区汽车会展中心、汽车博览馆于年底全部竣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中心积极筹备,其他汽车城配套设施也基本完成计划。
——基本形成产业链联动发展的格局。
在研发方面,上海大众、德尔福派克等10多家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洁净能源工程中心、国内惟一的轿车专用试车场已初步建成,国内惟一的全尺寸整车风洞正抓紧建设。
国家级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已经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汽车碰撞实验室、排放实验室、耐久实验室等项目;同济大学研发的10辆燃料电池汽车今年2月已开始试验性运行;上汽工程研究院研发的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可望年内下线、明年年初上市。
在制造方面,上海大众研发的帕萨特领驭去年一炮打响,今年上半年销售5.6万辆,拉动上海大众上半年销售猛增90%;与德国大众同步开发、自主创新的POLO劲情、劲取今年6月上市。
——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雏形。
嘉定区、安亭镇两级政府按照汽车城建设总体规划,把推动汽车城的城市化建设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结合起来。
5年持之以恒的探索初见成效。
2005年汽车城范围的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