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诚信的缺失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
”孔子把“信”视为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论语》中“信”字出现了三十多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在漫长的历史中,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约束,是人们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是社会正常运转、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认知能力比较强、接受教育比较完整、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诚信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水平理应要比其他社会群体高。
但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缺失严重的情况下,学校并非一方净土。
大多数学生都能把诚信当作第一要义,表明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试作弊。
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一个主要体现。
一部分学生平时把主要时间用于学业之外的上网聊天、观看影碟和小说等,学习不专心,经常旷课、迟到,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耍小聪明,采取各种“精明”的手段作弊。
“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看就行。
”这是大学里流行的书桌文学之一。
四川某高校大三学生小谢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刚进大学没多久,师兄就到宿舍“传授经验”,说逃课、作弊、谈恋爱才是大学真正的必修课。
据《扬子晚报》报道,一项对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江苏高校的5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近一成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在考试中经常作弊,另有59.5%的被调查者承认偶尔会作弊,而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肯定不准备作弊的则只58.1%。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给学生做报告,有个学生给他递了一张条子:“朱校长,如果告诉你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在考试中作过弊,你相信吗?”朱校长当即回答:“我不相信!我只相信少数人作过弊,因为作弊对个人的学业是没有好处的。
”话刚落就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
由此可见,作弊的现象在当今大学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了。
另据了解,一些高校存在请人代考和替人考试的现象。
每年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都有这种事情发生。
更有甚者,高价招聘“枪手”的启事公然张贴在校园的广告栏上。
一些学校,特别是外语类大学、外语系、法律系,替考“枪手”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兼职;另外有些学生则经营起校园中介来,针对不同的需求轻易找到合适的人选。
应该看到,考试作弊现象固然反映了高校学生自律精神的欠缺,但其反映出的大
学生的人格隐忧则更为严峻。
第二,弄虚作假。
学术抄袭: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移花接木,东拼西凑一番,搜寻、拷贝和粘贴,一篇论文就算完成了;履历掺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制造假证件,绞尽脑汁玩手段。
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个个都有一叠荣誉证书、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甚至出现了一个班级里有十几个“学生会主席”的“咄咄怪事”;投机取巧:评奖评优、入党、竞选干部等的时候,不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拼搏、努力,靠实力去获得,而是想法设法弄虚作假,编造事实,用虚假材料瞒骗老师和同学,极力放大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淡化和遮掩自己的缺点,与班主任、辅导员套近乎,甚至请客送礼、以达到目的。
第三,拖欠学费。
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比较普遍。
西北工业大学财务处的盛其杰说:“到2004年年底,我们统计的数字是,在校学生拖欠学费已经达到了960万元,这还不包括已经离校的大学生所拖欠的270多万元,占到了学杂费的12%,影响到学校的财政预算与支出。
”据调查,除部分学生确因家境困难,无力缴纳学费外,许多并不贫困的在校大学生却将父母给予的学费挥霍掉,恶意拖欠学费。
有些学生因为谈恋爱开销大不缴学费;有些学生把学费拿去高消费,穿名牌、买手机、买电脑、出入高消费场所,将家长给予的学费乱花,家长却往往被蒙在鼓里。
第四,有意不还贷款。
高校收费后,为了使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能够继续读书,并顺利完成学业,从1999年起国家实施了教育助学贷款计划,现在这个计划却因“信用”而进展缓慢。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
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
”一份资料显示,2003年是助学贷款者偿还贷款的高峰期,数据显示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为20%,列入银行黑名单的高校起码有100多所,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名牌高校,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
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无力偿还外,更主要的是大学生们的诚信出现了危机,许多毕业后的学生想反正我已经毕业了,不还,学校和银行也拿我没办法,国家又没有相关的法律处罚不还的人。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不能不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无形资本,信用缺失将使大学生很难在踏入社会后有所发展。
倡导诚实守信,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新时期大学生诚信体系,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