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传记读后感两篇

人物传记读后感两篇

人物传记读后感两篇
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人物传记读后感
【第1篇】
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

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们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

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

人们往往只看到拿破仑作为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或者独裁者的形象,但是他为法国的《民法典》、国家银行以及学校教育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拿破仑的推动下开始编纂的《拿破仑法典》,内容包括民法、民事诉讼法、商业法、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

把大革命自由平等、自然理性的思想用详细且通俗易懂的形式规定下来,被称为奠定了现代市民社会法律体系的基础。

法典的颁布,不仅解决了当时法国法律体系混乱的问题,而且随着拿破仑权力的扩张,同样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

甚至在欧洲以外的加拿大、埃及、玻利
维亚等国,也都曾经以《拿破仑法典》作为自己立法改革的蓝本。

到目前为止,这部只有436页的法典在经历了两个皇帝、三个帝
国和四个共和国之后,一半以上的法律规定依然有效。

另外一方面,艾米尔*路德维不愧为一代传记大师。

拜读其作品,犹如与其本人促膝而席,共同探究传主一生曲折的心路历程!不难看出路德维希对于拿破仑情有独钟,对这位伟大的天才倾注
了满腔同情,他几乎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这长达600多页
的巨著。

不仅文采斐然,对于拿破仑的性格与心理活动分析的细
致入微,引人入胜。

令每一个阅读者,都不经然间随着传主一生
之浮沉而或喜或悲。

被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倾注的情感所深深感染!人物传记读后感
读完本书,最触动于我的却是其在精神上的某种特质。

拿破
仑就其本生而言,他的身上有很多的缺点,比喻说身体不好,身
高也不高,自卑,他心中一直有一种仇恨在心头,但是这些并没
有阻止其征服世界的步伐!这个是因为他身上有着许多的优点,
譬喻说,有激情,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任何时候,做事雷厉
风行,决不拖泥带水,特别是在指挥战斗的时候,他的这个优点
表现去来的作用就是获胜的必要条件。

而且他热爱学习,无论在
什么时候他都不忘学习,就是在战场上他也会带上他心爱的书籍
学习,有时这些点滴的知识积累起着很大的作用。

还有那不知疲倦,永不懈怠的精力;那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
自信心……总而言之,他那极具魅力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
恒星,而他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
来的光芒,绚丽而华彩,照亮他人生的全程,甚至在他被囚于圣
赫勒拿岛乃至死亡,这种光芒尤未消亡,而是化作漫天星辰,永
悬于苍穹!
在看到他的优缺点之后我在想:是的每个人都会有种种不足,但是这些并不是你失败的理由。

有人成功是因为他的优点!一个
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幻想,凭借勤奋和意志所能得到的,拿破仑全都得到了,而今天,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锦
绣前程又一次展现在才能卓越者面前,热血青年难道可以找到比
拿破仑更伟大的榜样和更可参鉴之镜么?把花在改正自己不足的
时间用在发扬自己的优点上吧!改掉自己的缺点可不是很容易的
事情,这需要很多的毅力,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无限扩
大自己的优点上呢?让我们优点的光辉遮盖住我们的不足吧。


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坚信,我们的人生也必将辉煌!人物传记读
后感
【第2篇】
“痛苦便是人生”这是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也是
他那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

这是欧
文斯给梵高写的传记《渴望生活——梵高传》的前言。

在传记中中,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笔勾勒了这位一代印象
派巨匠那充满痛苦的悲剧人生。

这个荷兰画家因为精神失常,割
掉了自己的耳朵。

最后开枪身亡。

这本书看过很久了,它给予我
心灵极大的震撼。

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他的伟大毋庸多言。

人物传记读后感
他的弟弟提奥则是在他背后默默支撑他的另一个伟大的人,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

因为梵高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奥定期给生活窘迫的梵高汇钱,让他能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继续创作。

梵高则不断地写信给弟弟,告诉他自己创作的过程,对生活的信心和绝望。

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出生+绘画+死亡,除此以外再无其他。

虽然他也曾追求过爱情,却从未获得。

当他为爱情把手放在燃烧的蜡烛上方,以此表白时,我感动得无意言语。

无疑他的爱是疯狂的,可惜没人敢接受。

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时间,更加没有爱情可言。

在绝望中无以回归的梵高,最终选择了以绝望的方式离开自己。

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

他的画有点类似儿童的创作,线条和色彩大胆纯粹,醉心于风景,植物和贫苦大众的描绘。

鸢尾花,向日葵,星空,麦田,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拾麦穗的妇人。

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以独特的方式燃烧着它的生命力。

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静物。

它们是凄艳的生命。

没有一个画家的用色,会像梵高这样浓烈,明亮,无法控制般的亢奋。

深红,铭黄,碇蓝,艳紫,苍绿。

油彩有时候以凝固状态呈现在画布上,无法稀释和抹匀,好像一颗被揉搓的灵魂,把暗红的鲜血喷射在包容着无限向往的空白上。

粘稠的血液因为激情,在丧失倾诉的寂静中,像混乱的手指,因
为无法抓住空虚而扭曲。

危险天空下的麦田。

一种骚动激越的情
绪纠缠在压抑而明丽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气息扑面而来。

是暴
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风。

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

但梵高发现,生命的疼痛滋长于他自己挖掘的伤口。

于是,
他在阳光充沛的田野上,对着自己的身体开了一枪,没打中心脏,然后掩着伤口回到家里,当天晚上,凡高叼着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凡高还与来看它的提奥谈起他对艺术的见解.到了晚上,他开始
虚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时30分,凡高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
弟提奥的怀里离开了这个世界。

享年37岁.他的遗言是:“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更是让人感觉到他的内心深处那久久的痛苦和绝望。

人物传记读后感
梵高死后六个月,弟弟提奥在对哥哥痛苦的思念中带着无限悲
痛离开了人世。

他被人们安葬在他哥哥的墓旁-奥维尔墓园。

墓园
很简单,兄弟两的墓碑也很简单,上面分别写着:文森特.梵高与
文森特提奥.
也许梵高早就意识到:破碎会带来快乐。

可以让自己不再绝望,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