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振动沉管法施工介绍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8、接桩
比桩身强度高一级混凝土
接长长度
扩大桩头底部标高
10cm
10cm
≥20cm
CFG桩桩身
CFG 桩接长示意图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9、砍桩头
•在确定桩顶标高、施工扩大桩头前,应先 凿除桩体保护桩长至扩大桩头底部标高。砍 桩头前桩四周工作垫层碎石土为避免机械扰 动造成断桩,宜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可采用 风稿自上而下凿除砼至指定标高,也可用錾 子对称截桩至指定标高。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4、桩机的配管长度
桩机的机架高度和沉管的有效长度在配置时 应比设计桩长高出6.0-8.0米,以满足地质变 化起伏较大的情况。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5、混合料的生产及灌注
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 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有现场见证抽验报告。 粉煤灰一般采用细度不大于25%的Ⅱ级或Ⅱ级以 上的粉煤灰,粉煤灰进场时必须有合格证并有现 场见证试验报告。 碎石粒径采用20-40mm级配,其含泥量不大于3% 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3 控制拔管速率:拔管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桩径 偏小或缩颈、断桩,拔管速率过慢会造成水泥浆 分布不匀,桩顶浮浆过多,桩身强度不均匀和产 生离析现象。正常的拔管速率应控制在0.8~ 1.0m/min。成桩过程中,除启动后留振5~10S外, 拔管过程中不再留振,避免混合料分崩离析,造 成桩身强度不足。拔管过程中要避免反插,因为 采用反插难以保证桩管垂直度,也容易使土与桩 体材料混合,导致桩身掺土等缺陷。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1、布桩、分区与编号
布桩是CFG桩施工优化的关键工序之一,设 计的布桩是在原地面线上进行的,但对于现 场施工,布桩应在工作垫层施工完毕后的实 际地面线上进行的;因此,对桩的布置存在 优化设计的情况,布桩应根据工作垫层的实 际标高进行布置。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1、布桩、分区与编号
为使软基加固施工均衡有序进行,首先应对软 基加固区域根据不同桩型、地质、桩长、桥涵 构筑物和桩机数量等情况进行分区,分区的一 般原则:1、根据工作垫层的实际填筑标高进 行分区,将标高高差不大于15cm的分为一个区。 2、根据桥涵的情况进行分区,将处于两桥涵 或涵涵之间的分为一个区。根据分区的情况将 同一区域的每一根桩进行编号,以便施工过程 的统一管理。
一、铺设工作垫层
•整个工作垫层填筑完成后要大致整平,并向 外设4%的排水坡。工作垫层上面最好铺设 15cm厚中粗砂,以利排水。垫层四周设置排 水沟。 •工作垫层的材料宜采用C组以上填料,其粒 径不宜大于30cm,以免在沉桩过程中挤压偏 桩或引起桩断裂。
二、试桩
1、试桩目的和意义 在软基加固全面展开施工前,应根据不同 的地质情况、不同桩间距以及不同施工机械 拟定两到三个不同桩长方案进行试桩。地质 条件最差的地方和设计桩最长的地方必须试 桩。设计单桩承载力变化时,必须重新试桩。 通过试桩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质的合理 施工参数和确定终孔条件以指导下一步的全 面施工。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8、接桩
•当CFG桩在凿除浮浆后或由于断桩造成桩 体顶面标高低于扩大桩头底面标高时,应采 用强度高出桩身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接桩。接 桩部分的桩径应比设计桩径大20cm,与既 有桩体的咬结长度不小于20cm。如图所示。 •断桩在桩顶以下1.5m之内可直接开挖,超 过1.5m接桩开挖土体可能会导致相邻CFG 桩断桩,所以超过1.5m可采用钢护筒护壁开 挖。
正在施工的CFG桩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振动沉管桩机进场前一定要查验设备 重量、沉管内壁直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 及设备其它性能是否完好,对不合格设备坚 决不得进场施工。 2、CFG成桩质量问题主要有缩颈、断 桩、桩体强度不均和不足,为避免上述质量 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2 加强沉管与投料控制:桩机就位须保持 水平、稳固,调整沉管与地面垂直确保垂 直偏差不大于1%;待沉管至设计标高并抬 架时应开动马达,原地留振不小于10s;终 孔后须尽快用料斗进行空中投料,直到管 内混合料面与钢管料口平齐,如上料量不 够,须在拔管过程中补充投料,以保证成 桩桩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2、桩顶标高的确定
桩顶标高即CFG桩扩大桩头顶面标高应在一 个区段或若干个区段的CFG桩全部施工完毕 后根据现有工作垫层的平均标高、桥涵等构 筑物重新分批确定。确定标高的基本原则是, 同一区域的CFG桩桩顶标高应保持一致,不 宜形成横坡或纵坡。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3、桩尖的预制与埋设
结束!
二、试桩
2、试桩报告
• 28天后对以施打的试桩进行小应变无损检测和单桩静载试 验,以验证不同工艺参数施工的成桩效果。通过静载试验 和小应变的检测,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前提,总结处一套适 合本地质的合理的施工参数(CFG桩设备选型、配重、提管 速度、施打顺序、保护桩长、混凝土坍落度等)和终孔条 件以指导下一步的全面施工。一般情况下,振动沉管桩机 及配重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以机身出现明显抬架为终孔条 件。 • 试桩报告形成并经监理批准后,即可依据该报告进行CFG桩 大面积施工。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10、验收及检测
•CFG桩在施工完满28天后对其进行小应变 无损检测变和单桩静载试验。小应变检测时 间不能提前,因为桩体混凝土在软基不同深 度,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养护环境各不同。在 混凝土龄期以前,不同深度桩体混凝土强度 相差可能较大,会给小应变检测造成误判。 小应变的抽检比例一般为总桩数的10%。静 载试验的抽检比例一般为总桩数的2‰。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5、混合料的生产及灌注
•石屑一般采用粒径2.5-20mm,含泥量不大 于5%,细模度符合中砂要求,当石屑缺少 时,可采用中砂或粗砂代替石屑。 为控制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不超过200mm, 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30-50mm之内。混合 料应严格计量,强制搅拌,每盘混合料的搅 拌时间不得小于1min。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5 设置保护桩长:每根桩在加料时,要比设计计要求外,在桩顶多压 0.5m以上桩长的混凝土。将沉管拔出后,用插入 式振捣棒对桩顶混凝土加振3~5秒钟,提高桩顶 混凝土的密实度。上部用土封顶,增大混凝土表 面的高度即增加了自重压力,可提高混凝土抵抗 周围土挤压的能力,避免新打桩导致已打桩受振 动挤压,混凝土上涌使桩径缩小。在桩头施工时 再将保护桩长剔掉,确保成桩与设计标高一致。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6、保护桩长
保护桩长是指成桩时预先设定加长的一段桩 长(一般取50-70cm),扩大桩头施工时将 其剔掉,以确保顶部桩体质量。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7、测量与试验
•施工过程中应有计划地进行,打新桩时对已打 但尚未结硬桩的桩顶位移测量,以估算顶部桩 径的缩小量;对已打并结硬桩进行桩顶位移测 量,以判断是否断桩。一般当桩位移超过 10mm,需开挖进行查验。打桩过程中应随时 测量地面是否隆起,是否有浮桩,浮桩量大小 如何。试验人员每天都应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 一次抽检。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应随机对每台 桩机每一个台班做一组试块,测定其28d抗压 强度。
2.1 选择正确的打桩顺序:施打顺序与土性和桩距有 关,在饱和软土中成桩,桩机的振动力较小,当采用 连打作业时,新打桩将挤压已打桩,使已打桩被挤扁 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的产生缩颈和断桩,而且 后打桩沉桩困难,因此宜采用隔桩跳打。在饱和的松 散粉土中施工则不宜采用隔桩跳打方案,因为松散粉 土振密效果好,先打桩施工完后,土体密度会有明显 增加,而且打的桩越多,土的密度越大,桩就越难打。 在补打新桩时,一是加大了沉管难度,二是非常容易 造成已打桩断桩。当满堂布桩时,宜从中心向外推进 施工,或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施工。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4 正确的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重点应控 制坍落度,坍落度过大,桩顶浮浆过多, 桩体强度也会降低。坍落度控制在3~5cm, 和易性好,成桩质量易控制。冬期施工, 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完桩后表面应进行 覆盖,防止受冻;雨期施工,应严格控制 材料含水率和拌合物水灰比,同时做好现 场排水措施,防止早期浸泡,降低桩体强 度。
由于桩尖外形特殊,采用钢模结合地模进行 预制。桩尖的锥体部分埋入地模,柱体部分 外露采用钢模,以便桩尖脱膜时地模免受破 坏。为提高桩尖预制进度,在桩尖混凝土内 掺入早强剂。当桩尖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 采取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按技术放样位置进 行埋设。桩尖应埋入地表下300mm左右, 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50mm之内。
CFG桩 振动沉管法施工介绍
摘编:朱庆华
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梅山监督站
二〇一三年八月
目录
• • • • 铺设工作垫层 试桩 施工工艺及方法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铺设工作垫层
•在CFG桩施工前,先在原地面上铺设工作垫 层,该垫层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满足施工机 械行走,二是为抵抗因软土受挤压而隆起提 供反力,控制因施工产生的隆起。因此,工 作垫层厚度的选取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考虑 满足施工机械的行走,二是考虑对软基起到 一定的压力,预防超限隆起,三是考虑完成 填土与增加桩长的经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