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实施过程

2015《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实施过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实施过程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2.掌握“计算机”的使用;3.掌握对文件与文件夹管理的基本操作;4.掌握磁盘管理的常用操作;5.掌握控制面板的基本设置;6.掌握软件的安装和卸载;7.掌握在Windows 7下使用常用的DOS和Windows命令。

二、实验内容1.Windows的基本操作①设置计算机为休眠状态,然后重新恢复;设置计算机为注销,然后重新进入。

观察对比这两种状态进入前后的情况并记录。

②打开计算器程序,分别用不同的模式,完成以下任务并记录结果:计算10的阶乘;将十进制数5684分别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将16英尺的长度转换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

③打开画图程序,再使用Windows任务管理器将其关闭2.对磁盘的操作①查看磁盘信息和修改磁盘卷标。

②检查磁盘。

③清理磁盘。

④整理磁盘。

⑤磁盘格式化3.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1)搜索文件在C盘搜索文件名为explorer.exe文件,并记录其位置、文件大小、占用空间大小和创建时间。

(2)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复制、移动和更名等操作;4.控制面板的基本使用①将时区设置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观察当前时间和日期,并记录。

然后重新设置回北京时间和中国时区。

②将鼠标右键设置主要键,双击速度设置为最快并体会其感觉。

③添加一个名叫“classmate”标准用户类型的账户,④将桌面主题设置为“Windows 7 Basic”样式⑤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三维文字”,⑥使用控制面板中“添加或删除程序”安装一个由教师提供的软件,正确安装后删除该软件。

⑦关闭Windows里面的“Windows小工具平台”的功能。

5.DOS命令和Windows命令使用方法①执行“运行”,在弹出的“运行”对话框运行explorer.exe命令,观察执行结果。

②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执行ipconfig.exe命令,记录本机IP地址。

6.文件和文件夹综合操作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下,使用DOS命令完成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复制、移动和更名等操作;三、思考、探索与提高1.如果将文件属性改为隐藏,通过什么方法能查看到这些隐藏文件?2.如果只知道一个文本文件内容中带有“大学计算机基础”字符串,如何在电脑中查找到该文件?3.为什么一个文件的大小与其占用空间大小不一致?4.试分析快速格式化的优点和不足。

5.试分析定期进行磁盘检查、磁盘清理和整理磁盘的优点。

6.如何利用Internet时间服务器进行当前计算机时间的校正?7.如何显示鼠标指针踪迹?8.如何将桌面背景图片设置为动态变化、每隔一定时间自动更换图片的?9.综合评价使用DOS命令的特点和Windows操作系统不能取消DOS命令的原因。

一、实验目的1.掌握Word的启动与退出、工作环境及组成2.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打开及基本编辑操作3.熟练掌握字体设置的方法4.熟练掌握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5.熟练掌握页面及段落格式的设置及图文混排的方法与技巧6.掌握表格的建立及内容的输入、编辑7.熟悉Excel的基本功能及窗口的组成。

8.掌握Excel工作表创建、编辑、数据修饰和格式化。

9.掌握Excel工作表中数据的自动填充、单元格的引用。

10.掌握Excel工作表中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

11.掌握Excel中数据排序、筛选、分类。

12.掌握Excel中图表的创建和编辑和格式化。

13.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及设计模板的使用14.学会PowerPoint母板的使用与编辑15.学会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的切换设置;16.学会超级链接和影音对象的插入二、实验内容1.按照要求完成下述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和编辑排版,该文档最终效果见实验教材图5-9。

要求为:(1)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打开文档“实验5素材 1.docx”,然后将该文档以“爱因斯坦简介_班级姓名.docx”命名,保存到用户盘(如E盘)根目录下。

(2)页面设置页面设置如下:纸张大小为A3(42×29.7 cm),纸张方向为横向,上下页边距为3.17 cm、左右边距分别为2.54和2.1 cm。

(3)文档的编辑排版①将文档中除“基本信息”部分的以外的部分,除标题外的内容段落全部设置为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②将文中所有的公式“E=mc^2”,改为用公式编辑器编辑的“”替换。

③在文档左上角插入艺术字“爱因斯坦”,选择艺术字样式中的倒数第一行中间的图标,样式为“红色,强调文字颜色2,粗糙棱台”。

在“绘图工具”的“格式”选项卡中,选择“形状效果”为“预设9”,并将该艺术字的文字环绕设置为“顶端居左,四周型文字环绕”。

④在艺术字右侧插入一个文本框,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移入其中。

再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使艺术字与该文本框左右并列。

⑤删除文档中所有虚线分隔线。

⑥将文字“科学成就”、“人物评价”、设置为“副标题”样式并左对齐;将文字“基本信息”设置为宋体16号字并加粗;将文字“1.相对论”、“2.物质不守恒定律”、“3.光电效应”、“4.宇宙常数”加粗。

⑦将“科学成就”这部分选中,然后设置为3栏。

在第一栏左上角插入素材图片“爱因斯坦1.jpg”,设置为“四周型文字环绕”,保持原图片长宽比例,高度与8行正文文字相同。

⑧在中间一栏的右上角插入素材图片“相对论.jpg”,也设置为“四周型文字环绕”,保持原图片长宽比例,高度与8行正文文字相同。

⑨将文档中“基本信息”部分设置为以下表格形式:要求:1)表格第一列宽度为3cm,第二、三列宽度为8cm。

2)表格外边框线为双实线,0.5磅粗;表格内框线为浅灰色单实线,0.25磅;3)所有文字为5号字,冒号前的文字加粗。

4)第一列文字对齐方式为:居中两端对齐,单元格背景为浅灰色;第二、三列单元格对齐方式为:靠上两端对齐。

⑩在该表格最上方插入一行,再将该行上方、左右表格线设置为无颜色,无底纹。

然后把文字“基本信息”移入该行,并靠左对齐。

然后将整个表格移动到“人物评价”部分的左侧,与该部分文字并列。

2.Excel 2010的使用1(1)创建教师工资工作表按实验教材表6-4所示录入数据,要求为:①职工号要求输入第一个职工号后,其他职工号采用填充柄填充。

②采用快捷键输入系统日期(可能与表上日期值不同)。

③按实验教材表6-4所示数据输入其他各单元格的数据。

④保存工作簿,命名为“mytest61.xls”文档。

(2)编辑和格式化工作表①“教职工工资报表”,楷体,字号为20,加粗,居中排列;其他文字,宋体,字号为12,表头文字加粗,居中排列;②院系、姓名和职称三列数据两端对齐,其他各列居中;③设置表格边框,能观察出粗细效果;④在“赵四”行前插入一新行,在该行“院系、姓名、…”对应的单元格中分别输入“机械、胡飞、教授、1950、3000、249”,并重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职工号;⑤计算并填充所有职工的“实发工资”数据。

并采用条件格式的方式将“实发工资”高于4000的用红色字体显示;⑥将格式化后的工作簿文件另外保存,命名为“mytest62.xls”文档。

(3)从大学计算机实验素材文件打开test61.xlsx文件,要求为:①将该工作表改名为“成绩单”;②计算并填充每位学生的“总分”、“平均分”(保留1位小数)、“名次”以及“物理课程不及格人数”、“各科不及格人数”;③用公式计算并添加一列数据,列标题设为“等级”,该列数据为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五分制成绩,要求百分制成绩转换为五分制成绩采用IF函数嵌套实现。

(注:将百分制成绩转换为五分制成绩的规则为:成绩大于等于90分,等级为优秀;80分到89分,等级为良,70分到79分,等级为中,60分到69分,等级为及格,低于60分的,等级为不及格),保存该工作簿文件,命名为“mytest62.xlsx”。

④采用样式浅15格式化工作表,保存文件命名为“mytest63.xlsx”。

(4)从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素材中打开test62.xlsx文件,要求为:①根据工作表中的学号第六位表示班号,确定每位同学的所在的班级;②根据test62.xlsx文件提供的三张工作表,统计每位同学所修课程的总学时数。

操作指导:①打开test62.xlsx文件,选择学生学时统计表,单击B2单元格,插入mid 函数,text设为A2,start_num设为6,num_chars设为1,再通过填充柄操作可确定每位同学的班组编号。

②根据课程表获得选课表中各记录的学时数,在选课表中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VLOOKUP(C2,课程表!A$2:B$7,2,0)③有条件的汇总每位同学的总学分:在学生学时统计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选课表!B2:B19,C2:C9,选课表!D2:D19)④从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素材中打开test63.xlsx文件(选做题),要求为:采用Lookup函数,根据表中分数转换标准,转换每位同学分数等级。

操作指导: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OOKUP(C2,$G$2:$G$6,$H$2:$H$6) 分析为什么?3.Excel 2010的使用2(1)从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素材中打开“test71.xlsx”文件,并按以下要求对工作表进行操作:①用公式计算“实发工资”,实现以“院系”降序,“实发工资”升序排列;排序后的工作表对应工作簿文件保存为“mytest71.xlsx”。

②利用自动筛选功能筛选出“计算机”学院“技效工资”在3000以下2000以上教师工资信息;筛选后的工作表对应工作簿文件保存为“mytest72.xlsx”。

提示:首先筛选出“计算机”学院的记录,再采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技效工资”字段进行筛选,“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如实验教材图7-5所示。

③以“院系”作为分类字段,对“基本工资”、“技效工资”和“实发工资”进行分类求和。

建立一张没有明细账目的分数汇总表,并进行相应的格式化,要求:增加一标题行,标题设为:“各院系教师基本、技效和实发工资汇总表”,20磅,合并居中,其他数据为16磅,给表格加上边框。

④条件格式分类汇总数字,给大于等于3000小于10000的数字加上“浅红填充深红色文本”,分类汇总后的工作表对应工作簿文件保存为“mytest73.xlsx”,如实验教材图7-13所示为分类汇总后的工作表的预览形式。

(注:不得删除其他列数据)⑤利用“test71.xlsx”文件中教师信息工作表为计算机学院创建数据透视图表,图表中添加图表标题“计算机学院”,白色字体,图形样式设置为“样式41”,如实验教材图7-14所示,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姓名”、“基本工资”和“技效工资”,以柱形图中的“三维簇状柱形图”进行构建,分别创建内嵌入式图表和新工作表图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