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根据市委与各县区委签订的基层党建目标责任状,认真落实“三百四五”工程,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整建和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全面深化和推行党员承诺制、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制,认真抓好党员队伍的发展管理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如下:
1、一定三有,按照2016年各县区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标准,普遍提高农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实行村书记(村主任)年度岗位奖励津贴制度,根据村书记(村主任)任职资历和工作实绩,给予一定数额的年度岗位奖励津贴,年底考核后一次性发放兑现;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年初,签订村“两委”班子成员任务目标责任书并公开承诺,年底,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向乡镇党委和本村党员、村民代表分别述职,接受乡镇党委考评和党员群众测评。
2、六位一体,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和谐促进会等村级组织设置健全完善。
3、一清四议两公开。
在工作运行上,全面推行“一清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提高村级事务运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三大网络。
全面推进农村“三大网络”建设,围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干、广大党员为基本力量的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三大网络。
5、三三为民。
在乡探索推行以“三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信访调解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三服务”(集中服务、代理服务、上门服务)、“三联系”(信息平台联系、连心卡联系、恳谈会联系)为主要内容的“三三”为民服务模式,构筑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6、“双育”工程。
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切实抓好农村“两委”干部的任职培训;按要求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轮训,推动大学生村官学用结合、服务基层;对新发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轮训一遍,;对党员技能培训平均每村不少于10名。
7、学历教育。
完成全市天主教信教群众聚居村优秀青年中专班招生任务;完成素质工程专科招生任务。
8、发挥作用。
制定乡党建示范区实施方案、细则和规划;实施“领头雁”工程,建设一支“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积极推选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班子;建立“三诺一争”(承诺、践诺、评诺和争星)教育管理机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9、活动场所。
村级活动场所建筑面积全部达到200
平方米以上,有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播放室)、农家书屋;乡统一为各村建立标准较高的党务、村务公开栏,统一公开目录,细化公开内容;规范村文书档案的整理存档。
10、幸福乡村。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开展“四清四化”(得1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新民居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体系建设和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1、便民服务。
按照“轻办公、重服务”的原则,控制办公用房,拓展服务党员、群众场所;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保证每天至少有一名村干部值班;组建村民事务代办、村务党务公开、文化娱乐活动、信息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公开标识标牌、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和办理期限,努力做到“六个不出村”。
12、产业示范。
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定位,规划“加工服务”、“生态旅游”、“科技养殖”、“设施种植”等区域经济示范区;建立《党建示范区综合示范项目创建台账》,到2016年底前,形成产业明晰、特色鲜明、品牌闻名、辐射明显的“一村一品”特色示范产业。
13、组建机构。
成立农村基层建设促进会;有章程、有活动。
2016年,经过乡党委和广大党员的辛勤努力,全乡
3 / 4
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支部依然存在党员干部管理不严和党员组织活动不及时现象。
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将认真查漏补缺,切实整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和“三百四五”工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服务基层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