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加工学-混合及混炼
目的:提高流动性,有利于加工 本质:降低相对分子质量。
一、高分子材料混合与混炼的过程
塑炼机理
低温塑炼:力、氧的作用
橡胶大分子
过氧化氢物
进一步分裂成较小分子
起主要作用的是机械力,氧起到封端作用。
高温塑炼:力作用相对小(起活化作用),
主要是氧引发断链,通过链引发、链增长, 生成橡胶过氧化氢物,分解成较小的大分 子链,链终止。
b. 密炼机的操作 以上,软硬制品,塑料与橡胶共混。
温度、时间 c. 连续式混炼:单螺杆、双螺杆,
设备的结构对混炼效果很重要。 温度控制: 便于流动,混合,过高造成物料分解。
温度控制:便于流动、混合、 温度过高造成物
料分解
功
率Hale Waihona Puke 塑化料散料T>(塑化)
T
<T <
本章总结
混合与混炼是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
一次塑炼 分段混炼
生胶 配合剂
a. 一次混炼
密炼
冷却至100℃以下
开炼(压片)
开炼机混炼
硫磺 超速促进剂
混炼胶
b.分段混炼(生热量大,填充量大)
生胶 配合剂 填充剂
密炼
母胶
密炼
开炼(压片)
硫磺 超速促进剂
低速密炼
开炼(压片)
密炼工艺条件
填充系数:0.48~0.75 转速:20,40,60,80 高速时需要冷却 时间:10~12,4~5,1~1.5 温度:初始50~60℃,最高低于160℃(温
补强剂 填充剂
液体 软化剂
硫磺 超速 促进剂
影响因素
温度:T
辊隙:e 塑炼效果 e:0.3~0.5
装胶容量:Φ16英寸 16~22
工厂中: Φ22英寸 45~62
密炼工艺
密炼 生胶 塑解剂
开炼
开炼
高温塑炼
塑炼胶
密炼机操作:140℃~160℃,上顶栓压力0.5~0.8, 装胶容量,填充系数0.48~0.60,1~2
什么情况需混合,混炼?哪些料可以共混? 共混的原则和机理 混合、混炼设备的工作原理 橡胶混合与混炼原理和工艺 塑料混合与混炼原理和工艺
从分子量分布了解两种混炼方式的分子量变化 低温塑炼
橡胶分子受力而断裂, 断裂部位:大分子中央。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塑炼中越先被切断, 低相对分子质量级分变化小 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级分增加 ——塑炼后相对分子质量 分布变窄。
从分子量分布了解两种混炼方式的分子量变化 高温塑炼
氧化对相对分子
质 量 分
1、橡胶
(1)准备工序:烘胶、切胶、破胶
(2)开炼工艺:
塑炼(低温塑炼40℃~50℃)
一次塑炼:塑炼时间长,塑炼效果
差
分段塑炼:生产效率高,可塑度高
薄通塑炼:可塑度高且均匀
混炼温度与炼胶状态
二、混合与混炼工艺
混炼 T=50℃~60℃
包胶
吃粉
捣胶
加料顺序:
出片
塑炼胶 再生胶 母胶
促进剂 活性剂 防老剂
高温塑 炼后
数
质量大小同样起 断链作用,所以
%
高温塑
相对分子质量分
炼前
布曲线整体向相
对分子质量降低
相对分子质量 方向移动。
影响因素
机械力作用:力作用越强塑炼效果越好。 温度的作用: 低温区:力作用为主,温度越高,分子
易滑动,不易断链。T↑,η ↑ 高温区:温度越高,氧化断链作用为主,
粘度降低,塑炼效果提高。 T↑,η ↓
第三节:高分子材料的混合与混炼工艺
一、高分子材料混合与混炼的过程
1.橡胶的塑炼与混炼
橡胶:弹性、强韧性 可塑性(易流动) 生胶——未硫化的橡胶 例: 分子量100万左右
加工过程需降低分子量
(1)橡胶的塑炼(素炼) 定义:通过热、氧、机械力或某些化学试剂 作用使生胶韧性、弹性下降,柔软度、可 塑性上升。
度太高,料太软,不利分散)排料120℃~ 130℃
密炼过程的有关参数变化
V
混入
N
T
V
出料
t
密炼过程的有关参数变化
2. 塑料(化纤原料)的混合与混炼 (1)混合、预处理、初混合加料顺序。 (2)混炼(塑化、混合)
a. 开炼机的操作 以上,顺序加料 混炼 出片 破碎或给下道工序供料
操作控制:温度、辊间距、混炼时间、打三角包
(1)初混合:常温、玻璃态、晶态、硬粒料、 粉料,不发生状态的变化,只发生位置变 化。
(2)混合(塑化、分散):树脂与助剂、填 料经塑化,制成均匀的混合料、防止热、 氧、力的作用下的降解。
举例:色母粒生产工艺
颜料 树脂 分散剂 其他助剂
初混合 熔融混合 成粒 冷却 干燥 色母粒成品
二、混合与混炼工艺
氧的作用 、化学降解剂的作用
影响因素
氧的作用:高温塑炼时,翻动生胶,增加橡 胶与氧的接触,温度越高,橡胶大分子的运 动和氧越活泼,氧化引发的断链加剧。
化学塑解剂(硫醇类)
与氧有同样的断链作用
—— 生胶塑炼时加入,提高可塑性。
橡胶的混炼
多种生胶混炼
生胶+配合剂
混入(润湿)
分散
均化
2. 塑料(化纤)的混合与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