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三级安全教育
非 非 非
3
3 3 0.5
6
6 6 6
7
7 7 40
126
126 126 120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是
是 是 是
1.工段建吊索具台帐; 2.工段长对吊索具进行点检; 3.分厂进行周检查。
非
非 非 非 非 非 非
0.5
0.5 0.5 3 3 1 1
6
6 6 3 3 3 3
40
40 40 15 15 40 40
爆炸
爆炸 爆炸 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 火灾 火灾
吊、索具的破损、断 裂 吊、索具的破损、断 裂 吊、索具的破损、断 裂 吊、索具的破损、断 裂 乙炔气(瓶、罐)爆 炸 氧气气(瓶、罐)爆 炸 丙烷气(瓶、罐)爆 炸 氧气气(瓶、罐)爆 炸 叉车系统失灵 叉车系统失灵 天然气泄漏引起火灾 稀料油漆火灾
非
电器作业的安全技术
• 5.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
• 分类:绝缘(干燥场所)、双重绝缘(潮湿场所)、 安全 电压供电 • 5.1电动工具的一般安全要求 • 保持工具良好状态 • 损害工具标识,防止误用 • 及时更换磨损工具 • 工作时使用电动工具,分析危险性,采取措施 • 安全操作规程 • 使用安全方式
• • • • • • • • • •
23
2.2.3刀具造成的伤害; 2.2.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伤害; 2.2.5电气系统造成的伤害; 2.2.6手用工具造成的伤害; 2.2.7其他伤害。 3.1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 3.1.1布局合理; 3.1.2强度可靠; 3.1.3安全装置; 3.1.4安全规程、制度,以便操作者遵守。
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事故原因
物的不安全因素
间接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电器作业的安全技术
• 1.电气事故的特点及对人的伤害
• • • • 1.1电气事故的特点 危害大、难于直接识别、涉及领域广。 1.2电对人体的危害 死亡、灼伤。
• 2.触电事故的防护
27
有毒有害作业的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
• • • • • • • • • • •
28
3.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3.1神经系统; 3.2呼吸系统; 3.3血液系统; 3.4消化系统; 3.5泌尿系统; 3.6其他。 4.预防措施 4.1消除毒物; 4.2密闭、隔离; 4.3加强个人防护;
有毒有害作业的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
道路机械事业部筑路制造中心结构件分 厂,是全系列平地机、铣刨机、路拌、厂拌 和养护机械的主要结构、加工件生产单位, 下设下料、加工、结构3个工段和分厂技术 组。
7
分厂工艺流程
生产计划
工件折弯 材料领用 材料切割 下料编程 工件调平 板材抛丸 不合格品控制 工序打磨 工件打坡口
实施首/自检及分类 标示
• 4.4提高机体抗御力(营养费、体检); • 4.5其他(宣传、健全责任制)。 • 5.个人防护措施
• 不在工作场所吃东西、班后洗澡,穿戴防护用品,工作服不 带回家洗等。 • 生产性粉尘 • 粉尘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 1.粉尘的主要产生过程 • 1.1粉尘物料的生产、运输、成型、包装过程; • 1.2固体物料的破碎过程; • 1.3金属物质的熔炼和焊接过程; • 1.4物质燃烧和加热过程。
风险评价 序号 部门 班组/工段 涉及活动 可能产生 的事件 可能产生事件的原因 和因素 D=LEC法 是非 直接 判断 非 L 3 E 6 C 7 D 126 是否为 风险等 不可接 级 受风险 二级 是 控制措施
1
结构件分厂
加工工段
起重吊运
高处坠落
2
3 4 5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 • • •
16
2.1直接接触触电的防护 安全电压、绝缘、屏护和间距 2.2间接接触触电的防护 防护性接地、防护性接零、工作接地
电器作业的安全技术
• 3.静电的危害与防护
• • • • 3.1静电的危害 爆炸和火灾、电击、影响生产。 3.2防静电措施 人体接地、工作地面导电化、安全操作。
• 4.电焊安全
24
机械作业的安全技术
• 3.4机械设备作业现场的安全要求
• 良好的环境,照明、湿度与温度、噪声和振动要小,零件工 具摆放整齐。
• 4.机械操作基本安全要求
• • • • • • •
25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1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4.2操作前检查; 4.3运行中检查; 4.4严禁带故障作业; 4.5设备安全装置按规定使用,不得拆除; 4.6刀具、夹具、零件装卡可靠;
8
分厂工艺流程
实施首/自检及分类 标示 外协件
加工
控制条件 生产计划 设备 工艺 技术文件 检验
结构
涂装 入库
9
不合格品 控制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 • • • • • • 现场观察法 文件资料查阅 工作危害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
分厂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 3.机械设备的安全要求
机械作业的安全技术
• 3.2机械设备电气装置的电气安全要求
• • • • • 3.2.1供电导线; 3.2.2电机绝缘; 3.2.3开关完好; 3.2.4接地; 3.2.5局部照明安全电压。
• 3.3机械设备的操作手柄、手轮及脚踏开关 的安全要求
• 3.3.1定位、锁紧; • 3.3.2手轮在机动时与转轴脱开; • 3.3.3脚踏开关有防护、藏入床身凹陷处。
• • • •
17
4.1遵守规定 4.2持证上岗 4.3防护用品 4.4熟悉设备性能、电气防火知识、触电急救常识
电器作业的安全技术
• • • • • • • • • • •
18
4.5设备检查、熟悉环境 4.6接地保护 4.7焊钳绝缘 4.8区域围挡,避免伤害他人 4.9禁止容器上(易燃易爆)作业 4.10容器处理 4.11容器内作业通风、监护 4.12间距 4.13焊后工件 4.14工作中断关闭气源 4.15工作后断电、清理现场
结构工段
下料工段 涂装工段 结构工段
起重吊运
起重吊运 起重吊运 气割作业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爆炸
6
7 8 9 10 11 12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结构件分厂
结构工段
下料工段 下料工段 下料工段 涂装工段 涂装工段 涂装工段
气割作业
气割作业 气割作业 叉车作业 叉车作业 烘干 调漆
机械作业的安全技术
• 4.7设备运转时,严禁调整、测量、润滑、清理杂物; • 4.8设备运转时,不得离开; • 4.9工作结束,关闭开关,清理保养。
26
有毒有害作业的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 • 有毒有害作业的安全技术
• 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存在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 温、辐射等(职业病、生命)。 • 生产性毒物 • 1.生产性毒物种类 • 1.1原料和生产辅助材料(油漆中的苯等); • 1. 2中间体及反应产物(一氧化碳); • 1. 3废气、废水、废渣; • 1. 4成品、半成品或副产品。 • 2.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 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4
基本术语
• 4.事件
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 (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注1:事故是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注2: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称为“未遂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理解要点: 事件是指对人身发生或可能发生损害或伤害的情况,当发生 人身损害或伤害时称为事故,当未产生后果时,通常称为事 件或未遂事件。事件与事故有一点的因果关系,应对事件予 以关注。
12
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 事故: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 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 说明: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失误、人的不 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因素等造 成的。
13
事故隐患的分类
•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 隐患。 •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 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 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 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 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
基本术语
• 1.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 或行为,或其组合。
理解要点: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 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情况。分六类:1.物理性危险和 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 因素;4.心里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 因素;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从造成伤害、损失和破坏的 本质上分析,可归结为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和能量、有害 物质的失控这两大方面。
19
电器作业的安全技术
• 5.2手持电动工具的注意事项
• • • • • • • • • • • •
20
漏电保护 导线、插座符合要求,一相接地 绝缘手套或绝缘板 保护导线 使用前检查(长期不用) 不得加长线 不得换插头 损害停用 专业人员修理 防护装置 劳保用品穿戴 电常识
5
基本术语
• 5.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 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组合。
理解要点:可能性和严重性。
6.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 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 过程。 理解要点:根据法律法规、组织目标和社会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