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统一考试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0分)1。

下列不属于新的课程体系所涵盖的一项是A。

幼儿教育 B。

义务教育C。

普通高中教育D。

中等职业教育2。

新课程要求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设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维度的一项是A。

知识与能力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价值观D。

各门学科的特点3。

对新课程的评价功能,下列表述欠准确的一项是A。

取消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B。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C。

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的功能D。

发挥评价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4。

对《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阶段性禁行规定》有关条款的表述欠准确的一项是A。

不准随意停课、换课、占课、拖课B。

不准违背课程计划增加课时C。

不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D。

不准让学生家长批改家庭作业或学生代改作业5。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认识不准确的一项是A。

《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B。

《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C。

《规范》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可以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

D。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学习贯彻时应注意和教育法规的学习结合进行。

二、填空题: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提高,促进。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改善教师的,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基本形成,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主题是" "。

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率先实现减负。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魅力和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1。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阶段性禁行规定》指出:(1)不准占用节假日给学生;不准违反国家规定以举办辅导班、补习班、提高班、实验班、快慢班或超常班等为由(2)不准无故拒绝参加继续教育,不准无故拒绝参加。

12。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规范》中"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13。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4。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5。

国家课程标准是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6。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的现象。

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17。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建立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8。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9。

2009年8月份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0。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的权利" 。

21。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2。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三、简答题: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5分)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怎样规定的?(5分)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党的教育方针,其内容是什么?(5分)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10分)27。

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5分)28。

新课标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了哪些要求?(写出其中三条即可)(6分)四、论述题29.材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10分)30。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四、教学过程的要求",联系工作实际,简要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0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统一考试试题答案一、1.D 2.D 3.A 4.B 5.C二、填空题6.发展教育事业全民族的素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7.合法权益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8.教育现代化学习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育人为本促进公平9.身心健康共同责任小学生10.人格学识11.(1)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向学生收取费用。

(2)校本培训12.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终身学习"13.课程体系、结构、内容14.自主、合作、探究15.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16.设置偏题、怪题17.分析与反思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18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指导和监督19.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20.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21.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22.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三、简答题:2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2分)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3分)24.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2分)。

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1分)。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分)25.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分)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分)26.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1分)(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分)(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分)(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分)(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2分)(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分)27. (5分)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28(6分)①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②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③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⑤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四、论述题29.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2分)(2)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2分)(3)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

(2分)(4)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

(2分)(5)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2分)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才能逐步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才能使教育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30. (10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