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向世界的汉语 - 副本

走向世界的汉语 - 副本

走向世界的汉语
摘要:近几年来,全球兴起了“汉语热”,这种现象不仅仅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与经济发展的提高,也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汉语学习的内冷外热现象,国人学习汉语学习古文化渐渐被学习英语等外语取代,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汉语正在走向世界,但同时在世界普遍被学习的时候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汉语热、经济发展、地位提高、内冷外热、
正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英语热”学英语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甚至比学汉语还重视。

如果说持续了三十多年的英语热表明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愿望。

那么,近些年在世界兴起的汉语热则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开始显示对于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响力。

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一亿,全球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

世界学汉语的热潮成了阻挡的势头,全球“汉语热”传达了世界渴望文化的讯息,而“孔子”得以遍地开花正是诉求下的体现。

古老而神秘的东方语言焕发出了新的的生机。

为什么汉语会在国际上迅速崛起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是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力的增强分不开的。

只有中国经济实力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世界才能听到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市场能给别人提供机会的时候,人们才会重视你的语言,想了解和研究你的文化背景。

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为海外华人带来了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汉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

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心理动力与精神动力。

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学习汉语的很大比重。

其次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

中华文明以“和”、“合”以及“道法自然”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人类的智慧,对人类解决工业文明困境问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和价值引导作用。

现在西方很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站到了科学的尖端,却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目光聚焦到中国传统文化上,并且提出了人类应该回到
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像阿根廷了解与学习中华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和谐”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兴趣。

第三是与个人工作与机遇密不可分。

许多人自己将来就业、事业的发展等原因开始学习汉语。

巴黎的街头打出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学汉语吧,那将是你未来20年的机遇和饭碗。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学习的机会。

虽然汉语学习成为世界的一大趋势,但却呈现出内冷外热的现象,不得不引发国人的思考。

大陆媒体曾经就“汉语是否已经处于危险时刻”展开调查。

结果显示,80.8%的人确认中国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

中国国内汉语应用水平比之20年前明显下降,文句不通、辞不达意的情况比比皆是,更别提领悟古代诗词与小小方块字里蕴含的精微美妙。

不仅如此,一些人还将语言舶来品与汉语混杂,把书面语与口语混用。

而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中,电脑的兴起,手写汉字大量减少以及“重外语教育,轻汉语教育”现象突出等原因,也从客观上使得汉语文化面临“失语症”的危险。

像英语,一直以来被称为重点学科中的重点,而语文反而没有人重视,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心理,我们从小就学习汉语,现在就算不学也不会考差,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还不如来学英语,当然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有很大的问题,之前英语四级不过就不能毕业等这样的措施无疑把大学生学习重点转移到英语上而忽视了汉语的学习。

对中国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汉语热却在继续升温。

目前,除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外,学习汉语总人数已达一亿,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以每年50%的幅度增加。

在汉语踌躇满志地出门远行之时,她的老家却正经受英语的“侵蚀”,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英语等西方文化对汉语的渗透,不过是外因,而造成汉语式微的内因却是中国人自己。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文化交融是一种趋势,不可阻挡;文化包容是一种可贵的品格,需要珍惜,但在泥沙俱下的交流浪潮中,如何汲取他山之精华、保守住自己文化根本之密钥却掌握在每个民族人民自己的手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锤炼,铸就成今天的博大精深。

今天的中国,经济连创奇迹,国力日益增强,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文化命脉是万万不能的。

20世纪中期美国也曾出现类似的危机。

当时,面
对美国人语文素质下降及大量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涌入等情况,美国人发起“只学英语运动”,这对中国的汉语教育或许是一个启示。

中国人能把外语学好,就不能把自己的母语学好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由是呼吁之,当引起国人同胞警醒。

虽然汉语学习在国外很热门,但同时也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是汉语学习不系统。

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几乎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希望学习汉语,他们都意识到汉语在未来将成为世界流行语言之一,因此在世界汉语热风潮卷起的今天,都开始踊跃地学习汉语他们学习目的大多是为了工作和兴趣,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华裔,从小就开始受到家庭熏陶学习汉语,而欧美国家的人更多是在成年后由兴趣所致。

但是,许多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是不系统的,学习的时长跨度也非常大以印尼为例,许多印尼人特别是印尼华侨都会进入私立学校学习汉语虽然,私立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有汉语课,但是每周仅两节课,一直从幼儿园学到高中,这每周仅两节课的时间仅仅是表面上的学习,这对要学好汉语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材是由学校自己选择,每个学校的选择都不同,有的学校甚至自行编写,这些因素导致了许多印尼人的汉语学习不够系统充分,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而欧美国家的汉语学习,大多是在大学里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选修课的短暂性更是注定了学生们学习汉语的不系统性。

二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水平不一。

由于汉语教师紧缺,导致教师队伍水平不一,一些学校片面追求经济效应,不顾自己的实力,一再扩大招生,于是师资不够,让一般行政人员或者仅会一点汉语的教师来上汉语课。

在国外,许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他们的学历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水平方面就产生很大的差距。

许多教师虽然身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岗位上,但仍只是搞原先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怎么将自己原先所学的学科知识跟对外汉语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是对外汉语教材参差不齐。

面对许多国家兴起的汉语热,高质量的对外汉语教材仍然不足,本土化教材是制约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不同国家学汉语在发音语法书写上有云泥之别,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一市场太窄差异性太大,所以在研发上要注意针对
性,针对不同需求,细分产品,制定出针对不同国别不同语种的汉语教材由于中国出口的对外汉语教材不能满足各国学习汉语者的需求,许多国家都开始自行编写教材虽然不可否认其与本国学习者需求贴近的优点,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如何能让汉语学习在国际上持续的更久呢?一是要重视汉语教材的编辑出版,二是要重视汉语教学师资人才培养。

目前国际汉语教材普遍存在观念陈旧、数量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汉语国际推广的教材在编写时要针对不同对象编写适合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汉语教材,教材要分级别,考虑使用对象,既有针对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教材,也有针对成年人的教材,要编辑出版多媒体教材,以便于需求者用MP3、网络等手段学习。

对汉语师资严重短缺问题,国家已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以扩充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

参考文献:
【1】韦静《世界汉语热的现状分析及思考》中国知网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6年5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常敬宇《从全球“汉语热”谈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周报,总第1376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