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中心地理论
由于高级中心 地可以提供低 级职能,所以 中心地序列是1, 2,6,18……
3(n-1)-3(n-2)
以上的分析是基于市场区最大的原则,可以称之为市场原则
很明显,市场区范围得到最优,但是行政管理上每个中心地的市场 区都被分割,从属于不同的行政辖区,而交通上两个高等级中心地 的道路不经过次级中心地,交通低效
居民对商品消费量与距离直接 相关,距离越近消费量越大, 距离越远消费量越小,因为部 分原来可以用于该商品的支出 被交通成本消耗掉了
居民为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随 距离变化的曲线
一期商人
二期商人
商人
商人
三期商人
商人
商人
商人
每个商人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市场区,这就要求在同样的面积里可以摆放最少的 商人而又需要覆盖全区域,那么最为紧凑的多边形就只能是六边形网络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3.六边形网络的形成
由于两个限制原则(最少数量、全覆盖)——六边形形成
从单一职能均衡建立推导过程 在均质地表上引入一个供应者——能全部覆盖吗??
一期商人
最大销售距离
单一职能时的推导
最大销售距离
很明显,即使没有竞争,销售 也是有距离限制的,因为当距 离太远时,交通成本高到让居 民无法承受,则对该商品的消 费量变成零。例如买面包,恐 怕不会有谁会跑到沈阳去买面 包吧?
交通运输演进
机动化提升的影响 交通成本下降的影响
中心地区位固定条件下的情形 中心地系统动态变化模式探讨
基于人口迁移(城市化)的演变路径 等级替代
水资源分布造成的中心地系统形变
山体的单向阻隔畸变 河流穿越畸变效应
异化的边界效应 1
异化的边界效应 2
四、中心地理论的新进展
与城市体系理论、网络化理论等的融合 严格假设条件的逐步缓和 动态中心地理论体系……
GH系统(Parr,1978)
一般中心地体系GH体系 (k1=3,k2=3,k3=4)
Tinbergen体系( Tinbergen,1960)
Tinbergen体系 (k=3)
推荐阅读著作和论文
克氏理论的评价
主要贡献
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城市地理 学的奠基人
描述归纳 变
逻辑演绎—地理学研究范式转
计量革命的兴起——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
城市等级、城市职能、
理论不足
严格假设导致普适性缺失(区位论的经济学传统,德国严密数学
Economic geography, 1958, 34(2): 145-154. Berry B J L. City Size Distribu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1, 9(4): 573-588.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谢谢!
试讲人关于中心地理论研究简况汇报
新时期多要素作用下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 扩散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年9月
正式获得批准
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扩散域研究——博士学
位论文
博士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新时期开展中心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背景 中心地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未来导向 中心地系统形成与演变的一般机制与作用要素 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 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扩散域演化 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优化与调控 结论与展望
克里斯泰勒的生平
特定的时代背景——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化,聚落变动加剧,体系更加明 显
经济学背景,师从韦伯,德国的数理逻辑思维传统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2.理论假设与体系建立条件 3.六边形网络的形成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与发展透视
冯章献
2019年4月
本节主要内容
一、中心地理论缘起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三、克氏中心地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四、中心地理论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一、中心地理论缘起
(图)城市规模为何有大有小,为何不同的区位 城市的发展情况大不相同?是否有决定城镇数量、 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
思维逻辑的喜好)
传统中心地理论基本概念与内涵已经落后于当前发展 实际(相对封闭地区,农业化地区,不能理解现在的全球化、信
息化、分工网络)
K值固定,静态理论无法适用于动态主体 缺乏对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适应 缺乏对城市分工、不同等级城市间、不同系统同等级
城市间的联系研究
时代背景不同,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每一次 技术革命都带来了聚落布局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学者提出 用网络化理论来代替中心地理论)
交通系统演进导致中心地系统重组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组织网络演进 生产技术革新与组织制度创新——导致生产集聚的空间转换 制度与体制演变——中心地组织原则转化
研究的新技术条件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获得大空间、长序列中心地系统地理数据 现代统计手段和统计资料为系统研究创立基础数据
二、条件缓和下的中心地系统及其动态演化
单一职能一般均衡的讨论
Imax ,汽车下乡
人口密度差异下的不同结构
不同密度情况下中心地系统结构的变化 由于人口密度差异,密度低的地区难以形成高等级的中心
地,高等级职能的门槛人口限制
对消费者行为异化的讨论
多样性购物的影响
高等级中心地 获得发展,职 能规模扩大, 直到成本上升 超过边际利润, 该职能外迁
引入交通原则
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图例
核心中心地 次级中心地 扩散域边界 主要交通线 次级交通线
此时次级中心地位于 两个高级中心地交通 线的中点,显然市场 区要小于市场原则下 的面积。
K=4的系统,市场区序列是1,4,16,64,…… 中心地等级序列是1,3,12,48,……
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推荐阅读著作和论文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著,常正文,王兴中译.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 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9
杜能著,吴衡康译.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
阿尔弗雷德.韦伯著,李刚剑等译. 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德]奥古斯都·廖士.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问的关系(中译
自给自足、偏僻、盆地——行政原则 新开发地区、移民地区——交通原则
例如美国西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
三、克氏中心地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斯金纳(G.W.Skinner)——成都平原
围绕中心的枢纽市镇, 周期性的市场在六个 二级集镇上轮流出现, 基本形成六边形的网 络,符合市场原则的 中心地系统
平 移 d1
d2>d1
d2
六边形网格形成
多种职能均衡时
B
B
K
r-2
r-1 B
r 职能等级越低,服务半径越小,低级职能无法覆盖整个 市场区,因此,需要低等级的中心地来填补这些空白
如此,向下和向上形成了各个层次的中 心地相互嵌套的组织网络
对于市场原则下每个中心地包括周围六个次级中 心地各1/3的面积,加上中间的完整的一个次级市 场区,因此是三个次级市场区构成一个完整的高 一级的市场区,那么市场区的数量就是1,3,9, 27……,即所谓的K=3的系统:3n-1
GIS数据库
实地调研 企业访谈 问卷调查 系统分析 区域比较
测度中心性
划分中心地等级
中心地结构空间表达
确定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 划分城市扩散域
结构优化与扩散域拓展机制
职能优化 空间整合 区域管制 基础设施拓展
范式分析 模型归纳
模型修正 理论反馈
汇报的主要内容
一、对中心地理论的再审视
——开展中心地理论创新的背景与条件
贝利(B.J.L.Berry)——美国衣阿华州、华盛顿州
美国学者贝利(B.J.L.Berry)和加里森(W.L.Garrison)在1950年 代开展的一系列关于美国各地的实证研究与理论修正最为著名。 1958年,Berry等连续发表多篇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论文,论述 了中心地的等级性、商品供给的范围和中心职能的成立过程,贝利 等对华盛顿州的一个郡的中心地进行了计量研究,证实了中心地等 级性的存在
文献收集、整理、理 论归纳和比较
自然—人文要素耦合 作用下中心地结构与
扩散域研究框架
典型区域 调研案例分析
模型验证与理论应用
文献综述 问题辨识
国际研究新进展 国内研究新进展 主要模型评价 实证研究评价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理论缺陷 要素甄别
全球化、信息化
理想模型 动态模型
各要素影响机制
东北地区
指标体系构建 中心职能选择
交通距离 最远,效 率低下
行政原则下的市场区与行政区
交通组织
K=7的系统,市场区序列是1,7,49,343,…… 中心地等级序列是1,6,42,294,……
不同原则的适用区域
城市体系(Urban hierachy)是三种原则共同 作用下形成的。
经济发达、开放、便于通行——市场原则
例如克氏实证的德国南部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为向居住在其周围地
区的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克氏认为中心地不等于城镇, 城镇是中心地的主要部分,但中心地还包括农村地区的一些具有 中心职能的村庄,而城镇也不一定就是中心地(采矿点);
中心职能(central place function):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
交通运输干线对均质化地面的重构
交通网络演进对中心地组织形式变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