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尊敬的教研室领导、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今天受学校委托有机会与各位同仁一起就小升初语文复习备考进行交流探讨,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策略,我感到非常荣幸。

说实话,在座的老师都是语文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很没有发言权,所以,在此不存在经验介绍,只是我校毕业班的一些做法而已,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多指点。

我们学校的做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思想上确立目标,明确复习方向。

以教育局“六个文件”为抓手,以新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为目标,借助教参再次细致认真的钻研教材,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单元章节,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调整,归类重组;找全知识点,抓出重难点;明确那些知识必讲,哪些知识可讲可不讲,然后由主到次,由易到难排好序,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提高。

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校毕业班教师重抓“三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考题、研究学情,力争做到科学备考。

一是研究课标、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重难点,合理安排复习侧重点;二是研究近三年小升初考试题,洞察考试热点、题型及命题理念,明确考试方向;三是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不同复习阶段心理特征的变化,使复习课堂,做到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注重基础,务实高效,适应学生心理。

二、制定统一的复习计划,按计划落实。

我校新课已全部结束,利用每周周二、周四的集体备课日,我们同年级的八个老师共同研讨语文复习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重点,每人备好一堂复习课,然后共同商量,精心修改复习教案以提高复习课质量。

我校语文总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回归课本、系统归纳、重抓基础。

(在5月中旬至5月底完成第一轮教材复习,夯实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以教材为本,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进行复习,明确每单元课文的主题、类型、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抓住课文重点知识点及课后习题,并结合长江练习册、单元测试卷中的知识点、错题集加深学生的巩固、理解与记忆,字词关、背诵关、默写关,人人必须过关,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能力。

复习课型应当多种多样,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复习课我们采用讲一—练——讲,练——议——讲,回顾总结——练习测验——讲评提高等不同形式;有时让学生先根据复习内容和要求,自己先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最后再让学生针对薄弱环节练一练,达到温故而知新。

单元复习课这样安排:第一节自我复习质疑问难,第二节字词背诵检测,第三节阅读复习,第四节读写检测。

同时做到以下两点:1.生字、高频错别字和背诵与默写的筛查。

生字、背诵、默写要求学生逐个筛查过关。

生字词的复习:首先要掌握文中现有的生字词,其次是加以拓展,学过的生字组成新词,也要会写。

对于听写、练习中出现的错别字,老师要分析、总结出错的原因,进一步指导识记方法。

如同音字乱用时,可以指导学生从字义这一根源上加以分析、判断;形近字乱用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字大多有形旁表意的特点来加以区分。

学生改错时,引导他们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如记在错字本、把错字写在纸上贴在家里的书桌上或桌前的墙上,不断强化,或者让家长、同桌随时听写检测等,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过的字一错再错。

要求背诵的部分可以主要放到学习小组或家中检查,必须人人过关,分三个环节背诵:家长关、组长关、和教师关。

一环一环地过关,落到实处。

背诵之后的默写不可忽视,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经常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的默写比赛,学生很感兴趣。

过好教材关才能将学习新知识时一知半解的知识弄通学会、将已经遗忘的知识勾起回忆、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加深印象。

关于课后题,重点题目要人人过关:基础字词做到准确无误,回答问题要全面准确,资料袋中的内容要熟知,小练笔要确保练到且指导、讲评过。

对各单元的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的复习,要做到“三会”:会理解、会背诵、会默写;二要注重题目的拓展、迁移运用。

总之在系统复习时,我们要尽量做到不遗漏、不留知识死角,不能说面面俱到,也要统筹兼顾。

2、自主梳理知识点,实现差异互补。

自主梳理知识点就是对知识的整理、回顾、积累和总结,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串成“知识链”。

我们的做法是:指导学生编写积累本的方式把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如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同类词语、古诗古文等。

这样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积累本不仅归纳了知识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复习起来十分方便,每天拿出来从头到尾读一遍,印象更加深刻。

实现差异互补就是让优等生和学困生组合,给优等生定计划,定任务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促进提高,达到优生更优,差生不差的目的。

第二阶段:专题分讲、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在5月底至6月中旬完成第二轮板块复习,构建体系。

)1.专题分讲。

在教材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点分类,做好专题板块复习,构建知识体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以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修改病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习作指导为专题,以八个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

我们同年级的八个老师每人负责搜集整理一个专题的复习试卷,做到讲、练、评、测结合,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基础知识部分。

以拼音、字、词、句、标点的复习为主。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在前面系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遗漏之处,设计看拼音写字词、多音字组词、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填上合适的词语、查字典填空、照样子写词语,仿写句子、补充句子、给句子加标点等专项训练。

(2)阅读部分。

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教学,复习只能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所以复习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读,而是放在审题、解题的方法上,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技巧。

我们可以选择或设计部分典型的阅读题,让学生见识各种题型,学会做题的方法,知道遇到这样的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怎样规范作答。

(3)习作部分。

习作的复习应以方法为主,而不应以写为主。

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审题,拿到一个作文题目至少读三遍:一读想想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什么;二读看看有哪些具体要求;三读看有没有遗漏的要求。

考试时,由于时间较紧张,有些同学往往萆草地看一遍题目就自以为是地匆匆动笔,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

我们要告诉学生,考试作文题目都是命题者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才拟定的,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应该咬文嚼字、字字入眼,而且写作时把这些要求全部严格落实。

对于本册教材中的八篇习作,我们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列出简单提纲,找出共性的部分,如写人的,叙事的,书信演讲的等,指导学生在遇到这一类习作时知道从何处入手去想、去写。

2.精讲精练。

期末复习,离不开试题训练,但不能搞“题海战术”。

习题训练是集“加强记忆、加强理解训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

新课程考试形式常变、多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熟练掌握试题解答过程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

在练习时,要把住一个原则: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

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让学生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

这就要求:(1)要精选、精编试题。

兼顾常规题和新颖题型,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能力的考查。

(2)要精讲、精评。

首先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掌握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讲评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就典型性问题举一反三、合三为一。

(3)要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加强能力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

通过改变书中的原有题型,多角度深层次的强化训练的辐射面。

(4))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

复习也和平时一样,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训练。

如诗句的理解,可以让薄弱生对照注解来说;可以让优秀学生展开来生动的描述;可以在本上默写;可以同桌间相互提问;还可以和老师比赛看谁讲的更精彩。

(5)培养学生良好的错误纠正习惯,使练习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订正习惯,订正一定要用不同的颜色的笔,订正完后,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记录自己出错的题目,定时归类总结有针对性地整理复习。

3.抓学法指导,提升能力,向科学学习要质量。

指导学生掌握复习语文方法,必须加强能力培养。

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培养得好,即使没有见过的题型、没有训练过的内容,也难不住他。

因此应当把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复习课要培养学生“一叶落知天下”的能力和由此及彼相关知识串联的敏锐感觉,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法无限生发,由“吹面不寒杨柳风”想到有关“风”的诗句还有哪些,由“风”联想到“雨”、“雪”,由“长江”联想到“黄河”,由历史联想到现在,所以课堂练习中特别要重视发展性的学习设计,尤其复习时更要做到一题多练。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让学生见到知识点,头脑中立即呈现知识链,知道这一类知识的解题方法,由知识点,构成知识面。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学法,生教生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6月中旬至小考前完成第三轮综合模拟,全面提升复习。

)1.综合训练。

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复习,我们要把学生的各种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归纳和整理,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在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后,要避免让学生重复性地做大量已掌握的知识部分的习题。

要求他们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的知识部分上,真正做到学生缺什么,教师补什么。

2.模拟检测。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摸清考点,收集筛选小升初考试信息,罗列考点清单,查漏补缺,精选模拟试题,进行2-3轮综合模拟考试,对学生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诊断性的测试,从而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

检测前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考试答卷的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规范做题的习惯。

要把小考当大考,把大考当练习,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检测后我们不仅要精讲巧评,而且要让学生把知识缺陷记录下来,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

面对难度大的习题学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去进行解决,得出自己的经验,以便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和方式方法。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要想使学生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复习,我认为首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