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观题中,材料题是最常见的题型。
对待材料题,一般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掌握审题方法。
1.粗读材料,细审设问。
材料题试题的问题有一个也有多个,或明确或隐蔽,也有问题中套问题。
但不管怎样,问题都是针对材料提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材料的理解。
可以说,问题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
反映材料内容,体现命题者的意图。
因而明确问题往往是解答问题的良好开端。
面对试题,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问题。
第一确定问题是从经济、哲学还是政常角度提出的。
这
一点比较简单,但不能马虎。
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
第二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
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
第
三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
这些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
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
通过这三步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
握阅读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
离开了对材料的理解,就谈不
上理解题意。
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实内涵。
其一
是时间。
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时间则是
事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标志。
注意时间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加以考查。
其二是
总结性语句。
即点明材料的中心的语句。
就表格类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标题往往点明表
格所反映内容的中心。
其三是材料中出现的概念、名称。
它揭示了材料与教材的关系。
通
过上述三方面的推敲并借助从问题中得到的启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从而明确题意。
再次是“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材料类试题的特点之一就是““题在书外””但解决问题需借助书本知识,也就是说,对试题的分析,离不开书本知识。
只有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解答,也可以在分析、把握材料内涵时进行。
在明确题意后更需要应用书本知
识加深对试题的理解并组织答案
在解答材料型主观题时,有的考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
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
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不仅有利于克服审题不清的问题,
还有利于提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审题过程中,以下几点必须特别要注意克服:一是急躁冒进。
面对陌生的材料,许多考生仿佛进入迷宫,往往会产生一种急躁情绪,企图在较短时间内明确题意,解答问题。
事实上,审题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知识对试题进行
分析、归纳、综合的过程,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仔细推敲。
而急躁冒进往往阅读分析不细,结果或是经偏盖全,偏离题意,或是挂一漏十,一知半解,或是思维混乱,罗列知识,最
终是欲速则不达。
2.材料。
试题的材料和问题是统一的,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反映了命题者的意图。
但许多考生审
题时将两者割裂开来,不懂得借助问题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内涵,不善于利用材料中的
“有效信息”辨清设问方向,把握材料内涵,更懂得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明确题意。
于
是对题意的理解只能是既费劲又不能切中肯綮。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了解试题信息
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技巧二: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
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
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
因此,在做客
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
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技巧三:准确空间定位。
试题以地图为载体,定位是入图解题的关键。
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有助于理解题意,进一步解题。
常见的定位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法、特征地理事物定
位法、特殊注记定位法等,关键是灵活使用。
技巧四:训练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归类。
地理客观题强调对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理主
观题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①就图
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
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
技巧五:答题列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
列出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是针对具体答题而言的,是要落实在卷面上的,是要答题
者将自己的思维表现在规定空间内。
我们的答题必须按要点体现在卷面上,分出层次,而
且要将重要的观点写在最前面,在书写时还要注意字间距和行间距,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约、到位。
最后预祝莘莘学子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