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知识表格

八年级历史知识表格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
宣传
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光绪皇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京师大学堂――新式学堂(北京大学)


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了变法运动。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康广仁、杨锐杨、深秀)
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条件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标志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到嘉兴南湖)
一大
内容
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确定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条件
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准备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在广州建立(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5、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在廊坊、老龙头、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张德成、聂士成)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代表
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失败
没有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原因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标志
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或旗帜):民主、科学
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赔偿白银4.5亿两(最多)
2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 强的活动;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铁路沿线;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2、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南京;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2年慈溪大战,击毙华尔。
1856-1860
1894-1895
1900
侵者
英国
英、法
日本
奥俄德美法意英日八国
重要
事件
《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黄海大战(邓世昌)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签订
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
1895年
《马关条约》
1901年
《辛丑条约》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政治运动。
作用
影响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
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民国与公元的换算公式:± 1911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
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
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成功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罢课
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转折
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初步
胜利
释放爱国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割香港岛
2赔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关税协商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割地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2赔白银2亿两
3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日本第一个取得在中国开厂特权
新阶段
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
地位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原因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中国的科技人才,吸引了一部分私人资本投身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序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列强侵华战争表
根本
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原料市场,维护扩大侵略权益。
战争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原因
借口林则徐
虎门销烟
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起止
时间
1840-1842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新式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同文馆)
创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局限性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