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工程(****段)焊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审批:*****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 适用范围 (1)1.2 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第三章母材及材料设备 (1)3.1 母材 (1)3.2 焊材 (1)3.3 焊接设备 (2)第四章焊接准备 (2)4.1 作业人员 (2)4.2 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2)4.3 焊接工艺评定 (3)第五章焊接工艺 (3)5.1焊接坡口 (3)5.2对口点焊 (3)5.3焊接方法 (4)5.4焊接工艺要求 (4)5.5焊缝返修 (5)第六章质量检测 (5)6.1 外观检测 (5)6.2 无损检测 (6)第七章安全管理措施 (6)7.1 现场安全管理 (6)7.2 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7)第一章总则1.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热力管道的焊接工作。
1.2编制依据(1)《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14(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5-2010(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4-2011(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2011(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83-2011(6)******设计图纸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2.1.1本工程项目为********,管线全长为860米。
该管道为GB2级压力管道,钢管材质Q235-B;管道采用有补偿与无补偿直埋相结合的冷安装方式敷设。
热力管道主线包括DN500、DN450、DN400三个规格,起点为***,DN1000热力主干线,终点至***,端点设DN500、DN400的堵板各一个,穿越****采用顶管方式,在****东侧设置固定支架,主线阀门及波纹补偿器。
在主干线上预留三个热力分支,一个DN300、两个DN250,在分支末端处设阀门井,内设分支阀门。
第三章母材及材料设备3.1母材3.1.1本工程的复合钢管焊接坡口均为V形坡口,焊缝均为环形对接焊焊缝;其所用预制直埋保温管管径为Φ529*8、Φ478*8、Φ426*7、Φ325*7、Φ273*6五种规格;管材钢号均为Q235-B。
3.2焊材3.2.1焊条选用为E6010纤维素焊条、自保护药芯焊丝,焊条规格为φ3.2*350mm、φ2.0mm。
各种规格的预制直埋保温管和焊条,均须有材料质量证明书和出厂合格证。
3.3焊接设备3.3.1投入现场使用的焊接设备应性能完好,并按规定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四章焊接准备4.1 作业人员4.1.1参加本工程焊接施工、无损检测等的人员均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持证上岗;焊接作业人员必须具有在有效期内的焊工证,焊工证所列项目需覆盖本工程所需的焊接项目。
4.1.2无损检测人员要持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资格证,并按考核合格项目及权限从事焊接检测及审核工作。
4.1.3施工前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执行工序交接活动,严格进行“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4.2焊工安全操作规程4.2.1焊接场地,禁止放易燃易爆物品。
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4.2.2操作场地10米内,不应储存油类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包括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器皿管线)。
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而又必须在此操作时,应通知消防部门和安技意部门到现场检查,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
4.2.3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包括打渣)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
仰面焊接应扣紧衣领,扎紧袖口,戴好防火帽。
4.2.4对受压容器、密闭容器、各种有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进行操作时,必须事先进行检查,并经过冲洗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及管道压力,消除容器密闭状态(敞开口、施开盖),再进行工作。
4.2.5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
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良好通风措施,照明电压应采有12伏。
禁止在已做油漆或叶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4.2.6电焊机接地零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
工作台回线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4.2.7在有易燃、易爆物的车间、场所或煤气管附近焊接时,必须取得消防部门的同意并与煤气站联系好。
工作时应采取严密措施,防止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4.2.8工作完毕,应检查场地。
灭绝火种、切断电源才能离开。
4.2.9助手必须懂得电焊、气焊的安全常识。
操作者必须注意助手的安全。
4.3焊接工艺评定4.3.1需提前完成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必须有已报验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
4.3.2焊接工艺评定随着图纸的完善和工程的开展可能会适当增加,工程焊接以实际报验为准。
第五章焊接工艺5.1 焊接坡口5.1.1坡口的加工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或火焰加工方法,当采用火焰加工方法时必须除净表面的渗碳层,坡口及其内外侧表面20mm范围内的杂质、污物、毛刺等清理干净,并不得有裂纹、夹层、加工损伤、熔渣等缺陷。
坡口如下图:V型坡口5.1.2本工程采用坡口焊,坡口形式均为V形坡口,坡口角度65~75°,钝边厚度0~2mm,间隙0~2mm。
5.2焊接对口5.2.1组对要求:(1)对口焊接前应检查坡口的外形尺寸和坡口质量。
坡口表面应整齐、光洁,不得有裂纹、锈皮、熔渣和其它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不合格的管口应进行修整;(2)对接管口时,应检查管道平直度,在距接口中心200mm 处测量。
允许偏差为1mm,在所对接钢管的全长范围内,最大偏差值不应超过10mm。
(3)焊接在管道上的组对卡具不得用敲打或掰扭的方法拆除。
(4)钢管对口错变量允许偏差如下:5.2.2对口完成,检查合格后对接口进行点焊,点焊由焊工进行,其他工种不得自行点焊,点焊工艺及焊接材料与正式施焊一致。
5.2.3 支管点焊,DN250和DN300的支管点焊长度要控制在10—20mm,点焊点数为4个点,点焊应分布均匀;5.2.4主线点焊,DN500、DN450、DN400的主线管道点焊长度要控制在15—30mm,点焊点数为5个点,点焊应分布均匀。
5.2.5点焊后检查各点质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进行清除,并重新点焊。
5.3 焊接方法5.3.1河南路段工程管道焊接采用下向焊焊接形式;5.3.2下向焊采用一人打底焊接,两人进行填充及盖面焊接。
第一层焊缝根部应均匀焊透,不得烧穿。
下向焊每层厚度一般不超过2mm;根焊预热焊的间隔时间不易超过5min,同时施焊中应特别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热焊接头应与根焊接头错开。
5.4焊接工艺要求5.4.1 管道焊缝的设置,应便于焊接、热处理及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缝管道对口及容器、钢板卷管相邻茼节组对时,纵缝之间应相互错开100mm 以上;(2)管沟和地上管道两相邻环形焊缝中心之间距离应大于钢管外径,且不得小于150mm;(3)在有缝钢管上焊接分支管时,分支管外壁与其它焊缝中心的距离,应大于分支管外径,且不得小于70mm;(4)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5)钢管、容器上焊缝的位置应合理选择,使焊缝处于便于焊接、检验、维修的位置,并避开应力集中的区域。
5.4.2 不得在焊件表面引弧或试验电流。
5.4.3 在焊接中应确保起弧与收弧的质量。
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相互错开。
5.4.4 除焊接工艺有特殊要求外,每条焊缝应一次连续焊完。
如因故被迫中断,应采取防裂措施。
再焊时必须进行检查,确认无裂纹后方可继续施焊。
5.4.2 管道冷拉伸或冷压缩的焊接接头组对时所使用的工、卡具,应待该焊接接头的焊接及热处理工作完毕后,方可拆除。
5.4.5 焊工按上述要求完成焊缝的焊接并检查合格后,及时填写焊接施工记录,并在焊缝一侧50mm处标清管线号、焊口号、焊工代号及焊接日期。
5.4.6焊接技术人员或其他责任人员要及时做好各种施工记录及其它资料。
5.5焊缝返修5.5.1进行焊接接头抽样检验,若有不合格时,应按该焊工的不合格数加倍检验,若仍有不合格,则应全部检验。
5.5.2不合格的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第六章质量检验6.1 外观检测6 .1.1焊缝焊完后应清除熔渣和氧化层。
焊缝外观成形良好,不应有电弧擦伤;焊道与焊道、焊道与母材之间应平滑过渡;焊渣和飞溅物应清除干净,检查数量为全部检查。
6.1.2焊接接头表面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夹渣、飞溅存在;(2)咬边深度应小于0.5mm,且每道焊缝咬边长度不得大于该焊缝总长的10%;(3)焊缝表面不得有局部集气孔,单个气孔和夹渣;(4)对口错边量:6-10mm壁厚管道,允许错边量1mm,12-14mm壁厚管道,允许错边量1.5mm;(5)表面加强高度不得大于该管道壁厚的30%,且小于或等于5mm,焊缝宽度应焊出坡口边缘2-3mm;(6)表面凹陷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每道焊缝表面凹陷长度不得大于该焊缝总长10% ;6.2无损检测6.2.1 焊接完毕后,应进行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无损探伤检验,无损探伤检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射线探伤,射线探伤符合GB/T3323的Ⅲ级。
抽样比例和质量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6.2.2 焊缝的无损检验量,应按规定的检验百分数均匀在焊缝上,严禁采用集中检验量来代替应检焊缝的检验量。
6.2.3 对于返修的焊缝应进行表面质量及100%的无损检验,其检验数量不计在规定检验数中。
第七章安全管理措施7.1现场安全管理7.1.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
在施工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7.1.2各工种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业主安全施工的相关要求。
7.1.3焊接作业现场应配备消防灭火设施,防止和消除火灾事故发生。
7.1.4现场用电设备动力接线和接地应符合行业规范及业主要求。
7.1.5根据施工作业环境进行风险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明确区域安全责任人和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现场安全作业规范。
7.2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