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槐树学名:Sophora japonica Linn.英文名字:Flower of Japanese Pagodatree, Pagodatree Flower Bud科名:豆科豆科(Leguminosae sp.)为双子叶植物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
模式属:Faba P. Miller 。
约650属,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有172属,1485种,13亚种,153变种,16变型;各省区均有分。
该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25米, 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
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条,不等长。
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颗,肾形。
花果期9-12月。
生长习性: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
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
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
病虫害不多。
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中国庭院常用的特色树种;优良的蜜源植物;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槐花性凉味苦,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止血的作用;槐花可用作染料。
222、云实学名: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Alston英文名:Decapetalous Caesalpinia科名:豆科Leguminosae豆科(Leguminosae sp.)为双子叶植物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
模式属:Faba P. Miller 。
约650属,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有172属,1485种,13亚种,153变种,16变型;各省区均有分。
该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
形态特征:落叶攀援灌木,密生倒钩状刺。
2回羽状复叶,羽片3—10对,小叶12—24,长椭圆形,顶端圆,微凹,基部圆形,微偏斜,表面绿色,背面有白粉。
总状花序顶生,花冠不是蝶形,黄色,有光泽;雄蕊稍长于花冠,花丝下半部密生绒毛。
荚果长椭圆形,木质,长6—12厘米,宽2.3—3厘米,顶端圆,有喙,沿腹缝线有宽3—4毫米的狭翅;种子6—9颗。
花期5月,果期8—10月。
产地:产本省南部山区,平原地区常栽培作绿篱,生于山坡岩石旁及灌木丛中,以及平原、丘陵、河旁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功能:种子:止痢,驱虫。
用于痢疾,钩虫病,蛔虫病。
根:发表散寒,祛风活络。
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蛇咬伤。
223、棕榈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 H.Wendl.英文名称:Fortunes Windmill Palm科名:棕榈科棕榈科(学名:Palmae)又称槟榔科,棕榈目只有这一科,目前已知有202属,大约2,800余种。
该科植物比一般都是单干直立,不分枝,叶大,集中在树干顶部,多为掌状分裂或羽状复叶的大叶,一般为乔木,也有少数是灌木或藤本植物,花小,通常为淡黄绿色。
是单子叶植物中唯一具有乔木习性,有宽阔的叶片和发达的维管束的植物类群。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大约有22属60余种。
从美洲引进的王棕和澳大利亚引进的假槟榔都是南方常见的行道树和庭院栽培树。
形态特征:棕榈树属常绿乔木。
树干圆柱形,高达10m,干茎达24cm。
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叶簌竖干顶,形如扇,近圆形,茎50-70cm,掌状裂深达中下部;叶柄长40-100cm,两侧细齿明显。
雌雄异株,圆锥状肉穗花序腋生,花小而黄色。
核果肾状球形,茎约1cm,蓝褐色,被白粉。
花期4-5月,10-11月果熟。
分布:原产我国,除西藏外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北起陕西南部,南到广东、广西和云南、西达西藏边境,东至上海浙江。
从长江出海口,沿长江上游西岸500千米地带广为分布。
习性:棕榈是国内分布最广,分布纬度最高的棕榈科种类。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
耐寒性极强,可忍受零下14度的低温,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早的棕榈类植物之一。
用途:棕榈树栽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叶色葱茏,适于四季观赏。
木材可以制器具。
棕榈叶鞘为扇子型,有棕纤维,叶可制扇、帽等工艺品,根入药。
单子叶植物中的棕榈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构成了热带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观。
224、茶条槭学名:Acer ginnala科名:无患子科Sapindaceae无患子科,双子叶植物,约150属,2000余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5属,56种,各地均产之,但主产地为西南部和南部,其中如龙眼和荔枝为著名的果品,无患子的果皮可供洗濯用以代肥皂,大部的木材很有价值。
中国的主要属有:Allophylus,Dimocarpus,Koelreuteria,Litchi,Mischocarpus,Sapindus等等。
形态特征: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
树皮灰褐色。
幼枝绿色或紫褐色,老枝灰黄色。
单叶对生,卵形或长卵状椭圆形,长5-9cm、宽3-6cm,通常3裂或不明显5裂,或不裂,中裂片特大而长,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为不整齐疏重锯齿,近基部全缘;叶柄细长,为1.5-4cm。
花杂性同株,顶生伞房花序,多花,淡绿色或带黄色。
翅果深褐色,长2.5-3cm;小坚果扁平,长圆形,具细脉纹,幼时有毛;翅长约2cm,有时呈紫红色,两翅直立,展开成锐角或两翅近平行,相重叠。
花期5-6月。
果熟期9月。
习性:阳性树种,耐庇阴,耐寒,喜湿润土壤,但耐干燥瘠薄,抗病力强,适应性强。
常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向阳山坡、河岸或湿草地,散生或形成丛林,在半阳坡或半阴坡杂木林缘也常见。
用途:本种树干直,花有清香,夏季果翅红色美丽,秋叶又很易变成鲜红色,翅果成熟前也红艳可爱,是良好的庭园观赏树种,也可栽作绿篱及小型行道树,屏风,丛植,群植,且较其它槭树耐阴。
萌蘖力强,可盆栽;清热明目,主治肝热目赤,昏花。
225、色木槭学名:A.mono Maxim.科名:槭树科Acer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
乔木稀灌木。
单叶或复叶对生,无托叶。
花小绿色,先开花后生叶或嫩叶长大后才开花,秋后落叶前常变红色。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20m。
树皮粗糙,常纵裂,灰褐色;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色,具圆形皮孔;冬芽近于球形,鳞片卵形。
叶对生;叶柄长4-6cm,细瘦,无毛;叶片纸质,外貌近椭圆形,长6-8cm,宽9-11cm,5裂,有时3裂及7裂同生一树;裂片卵形或宽三角形,长渐尖,全缘,无毛,仅主脉腋间有簇毛,主脉5条,在上面显着,侧脉两面均不显着,上面光绿色,下面淡绿色。
花多数,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多数常成圆锥状,伞房花序顶生,无毛;花带绿黄色,总花梗长1-2cm;萼片5,长圆形,黄绿色;花瓣5,椭圆形,淡白色;雄蕊8,无毛,比花瓣短,花药黄色;子房无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无毛,柱头2裂,反卷。
翅果嫩时紫绿色,成熟时淡黄色,小坚果压扁状,长1-1.3cm,宽5-8mm;翅长圆形,宽5-10mm,连同小坚果长2-2.5cm,张开成锐角或近于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习性:耐寒性强,耐干旱程度一般。
较耐荫,喜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但也耐瘠薄。
根系较发达,萌芽力中等。
不耐涝渍,能抗烟尘。
分布:为中国原产种,主产东北地区,以松花江一带最多,在山东可见于泰山山顶有栽培。
用途:材性和用途与桦木略同。
材色较桦木略深,为浅肉红色。
材质优于桦木,花纹也更明晰。
木材锯解、切削稍难,但车旋、钻孔容易。
胶接不易,干燥常有开裂,但反翘不甚严重。
在家具制造中成材多用于拉手、腿脚等,色木也是乐器用材,经过染色也可以代替红木用于乐器制造,还可作模具用材、纺织用材等。
树姿美观,叶片特别,秋叶红棕,花色清淡,翅果美丽,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可作孤植、片植、群植。
耐荫性较好,可植于建筑物北侧、西侧或东侧。
在厂矿绿化中也能有较好的生长。
可作为树桩盆景材料。
226、李学名:Prunus科名:蔷薇科蔷薇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经济价值较高的一个大科。
绝大多数为木本,少数为草本。
叶片从单叶到复叶,常有托叶。
花多两性;整齐、离瓣、极稀为单性或稍不整齐,从上位花到周位花。
雄蕊多数离生,极稀退化为2或1;心皮1或多数,分离或为各式连合;果实类型很多,如蓇葖果、瘦果、梨果或核果。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到亚热带,南半球为数很少。
全世界共有126属3300余种,中国有53属1000余种。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8m。
枝、叶片、花萼、花梗、雄蕊都呈紫红色。
叶卵形至椭圆形,重锯齿尘细,背面中脉基部密生柔毛。
花单生叶腋,淡粉红色,径约2.5cm,与叶同放。
果球形,暗红色花期4~5月,果熟7~8月。
习性:喜光,光照充足处叶色鲜艳,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在北京栽培幼苗须保护过冬。
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粘质土壤中生长,根系较浅,生长旺盛,萌芽力强。
用途:促进消化;清肝利水;降压、导泻、镇咳;美容养颜。
227、紫花前胡学名:PorphyrosciasdecursivaMiq.科名:伞形科Umbelliferae伞形科是伞形目下的一科,通常为茎部中空的芳香植物,都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此科下包含有孜然、香芹、香菜、胡萝卜、莳萝、葛缕子、小茴香等植物。
此科包含有三百个左右的属和三千多个物种,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或热带的高山上。
中国大约有90属,500多种。
全国均有分布。
伞形科包括很多日常食用的蔬菜和调料。
伞形科这一名称是因为其花序为伞形之故。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2m。
叶1回至近2回羽状分裂,小叶柄的边缘翅状延长,最终裂片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3cm,宽2.5-5.5cm,边缘有细而规则的锯齿;茎上部叶片成膨大的紫色叶鞘。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小总苞数个,披针形;花深紫色,成近球形的小伞形花序,花梗丝线状。
果实卵圆形至卵状长椭圆形。
花期8-9月,果期10月。
分布:生于山坡、林缘或灌丛、草地。
主产江西、安徽。
用途:提取紫花前胡苷;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228、耳挖草学名: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科名:唇形科唇形科植物通常为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