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理论与应用
20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世纪。
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创新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就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
缺乏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
江泽民同志根据世界发展趋势的主要特点,及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学习创新理论与应用这门课程也这么长时间了,虽然说不能达到知之甚详的地步,但至少也略知皮毛,一听创新理论这个名字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会让人觉得这应该是科学家的事情。
至少一开始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学习的是生物,是了解探索生命的本质而这些似乎真的和创新一点都联系不上。
我当初选择这门课程是因为一篇报道,外国的一家报道称,测试几十个国家当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位居榜首,而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却排倒数第一。
泱泱大国却是这样的结果,我很纳闷,真的想了解到底创新为何物,所以我选择了这门课程。
其实在了解了创新的真正含义之后,你就会觉得创新真的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近,可以说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界。
就拿我们的生物来说吧,多知道我们学生物的离不开大大小小的实验,整天围着实验室转,那我们的实验仪器是怎么来的呢,是凭空出现的吗?当然不是,都是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总结,再加上想象与创新然后再创造实验,所以出现了电、出现了灯泡、出现了体温计,等等。
创新与发明学是研究人类发明与创新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宗旨在于通过人们对创新活动和发明与创新方法的研究,揭示人类发明与创新的一般规律,并用以指导、启发人们进行各种发明与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实“创新”一词并没有什么确切的定义,你甚至可以直接把它理解成“创造”。
虽然“创新”与“创造”从语言逻辑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上来看,其实就是“破旧创新”。
当然从专利的角度上将又分成发明创新(发明专利)、变异创新和组合创新(新型实用专利)等。
所以,在教科书上一般都会这么定义创新一词:“创新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高度发挥,是为了满足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破旧基础上的立新”。
从这个概念上不难看出,创新既是一种有过程的活动,又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的成果。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triz的40中发明原理与物理矛盾,以及运用triz解决物理矛盾。
TRIZ,又称为萃智。
源于冷战时期的一项在当时被称为“点金术”的理论,最后被称为TRIZ 理论。
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因而阿奇舒勒也被尊称为TRIZ理论之父。
TRIZ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
论。
TRIZ的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
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3类:TRIZ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知识数据库。
其中,TRIZ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用来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或模式,它们使TRIZ理论能够得以在实际中应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阵、物-场分析、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而知识数据库则是TRIZ理论解决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阵 (39个工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决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比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不是逃避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而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
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
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它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如今TRIZ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经过实践的检验,为众多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