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理解“稠密、蓬蓬勃勃”等意思,用“无论……总是……”等练习说话。
3.研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关联词在文中的作用,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关联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樟树旺盛的生命力,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2.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3.出示1~3自然段,指名读。
(读完提示)第一小节:两棵什么树,不告诉你。
第二小节:两棵什么树就是不告诉你。
第三小节:这是两棵樟树。
作者这样写,你有什么感受?(设置悬念,让你有继续读下去一探究竟的愿望,引人入胜。
)4.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树让宋庆龄舍不得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樟树,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相机出示:这是两棵?的樟树。
)【设计意图】通过指读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行文的巧妙,在层层深入中对两棵樟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欲。
二、紧扣词句,感知樟树蓬勃的生命力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樟树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它的外形特点,回答:“这是两棵?的樟树”。
相机板书:蓬蓬勃勃。
理解意思:说明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繁荣、很旺盛。
2.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词句。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交流辨析两个“伸”:伸得不简单哪——伸得广,伸得远。
长得多么有力呀!(结合观看插图)粗壮中蕴含着力量,这就是蓬蓬勃勃。
(指名读、齐读)(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稠密”“发亮”的树叶充满了活力,这也是蓬蓬勃勃。
(女生读。
)(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从“无论……总是……”这个关联词中更看出它生命力顽强。
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赞一赞樟树。
(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3. 季节在变,环境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樟树的(蓬蓬勃勃)。
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出樟树蓬蓬勃勃的气势。
4. 小结提示:作者写樟树的外形,先写粗壮的枝干,再写稠密发亮的树叶,最后写四季常青的生长特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宋庆龄故居樟树的蓬蓬勃勃。
你能把樟树的样子牢牢记在自己的心中吗?练习背诵:自己练练,提示关键词助背,学生齐背诵。
【设计意图】紧扣词句,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
借助关联词拓展想象,用“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进行口头说话,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意象,移情入境,从而加深理解,更深刻领会樟树蓬勃的生命力。
三、关联对比,感悟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这又是两棵?的樟树,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先自己圈圈画画,再和同学交流。
2.学生交流:这是两棵“香气永久保持”的樟树,从哪儿可以读出来?(1)“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
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理解“永久”的意思。
(永远,长长久久)樟树从什么时候就有一种香气?帮助学生理解“本身”。
(与生俱来,天生就有就叫“本身”。
)而很多树木是不具备这个本领的。
所以说樟树的可贵之处首先体现在它本身就有香气。
(2)“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句式练习:即使它已经被(劈成一片片木柴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即使它已经被(),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小结:是啊!无论怎样的情况,哪怕成了一个小箱子,一张小凳子,一个小木片……它的香气永远不变。
指导朗读。
(3)“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拓展: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百年千年……),虫类就怕它……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呢?相机板书:香气拒虫正因为樟树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可以防蛀虫,所以人们在装修房子时,喜欢用樟木板做衣橱,铺地板时把樟木块放在下面,这样做既环保又实用。
3. 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这三层意思是通过什么来连接起来表达的呢?(关联词)师生合找。
去掉关联词试着读一读,说说感受(用上关联词更加突出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
4.小结:樟树本身就有香气,还能永久保持,而且它那特有的香气,能够让害虫永远害怕,这种可贵的品格实在令人可敬可佩!来让我们完整地把这段话读一下,读出我们的敬佩之情。
5.比较强调“可贵之处”。
(1)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已写得很明了,可作者在这一段的开头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呢?请一生读。
(2)再交流:对比突出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抓对比)(3)师:作者只用了一个关联词“而”字,就把这看似无关的两段内容作了巧妙的连接与过渡,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樟树拒虫的可贵品质。
请同学分别读这段话前后两部分内容,体会这种语意的转折与强调。
6.对比读好第5节。
师生齐合作(师前生后)。
7. 小结:通过这样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两棵香气拒虫的樟树。
(指板书)所以,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抓住带有关联词的语句品读体味,情境采访,拓展连说,进一步感受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
在与“别的树木”的对比中更衬托出这是两颗香气拒虫的樟树。
四、人树联系,感受宋庆龄的人格美1. 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树,不写其他人的树?(是不是树与人有什么关系?)2. 读写训练:读读敏悟学习单《宋庆龄资料》,圈划宋庆龄的可贵之处,也学着用上关联词写一句或几句话来赞美宋庆龄。
3.交流点评,樟树的主人一身正气,不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这就是她的可贵之处。
4. 再读课题,你觉得仅仅是写樟树吗?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这种写法叫“以树喻人”)5. 怪不得人们瞻仰宋庆龄故居的时候,总是怀着——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6. 人们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留下的不仅仅是两棵樟树的形象,还有对樟树主人宋庆龄的深深怀念。
你们说,这还是两棵?的樟树呢?(不平凡、值得纪念、令人崇敬、让人想起宋庆龄)【设计意图】借助“敏悟单”补充学习资料,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用“即使……仍然……”、“只要……就……”等关联词写话,赞一赞宋庆龄的可贵之处,既是对宋庆龄的进一步了解,更是对所学关联词的迁移运用,帮助学生领悟树如其人、以树喻人的写作特点。
五、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故居的樟树,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可贵,通过读书体会到这樟树也是宋庆龄人格的象征。
她就像这两棵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她高雅的形象、一身正气、满腔的爱国热情永远播洒在人们的心间!六、作业设计:1.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 课外推荐阅读:茅盾《白杨礼赞》,林清玄《高原红柳》【设计意图】用关联词造句,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借助实际的言语训练得到实践、锻炼机会,进一步体会关联词的合理运用。
推荐阅读,拓展“以树喻人”的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抓对比蓬蓬勃勃用关联一身正气以树喻人香气拒虫教学反思:巧抓关联词,品味樟树的可贵《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结合课后的练习提示,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的几组关联词,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感悟文本的内涵。
一、借助关联词,感知樟树的蓬勃生命力师:还从哪里感受到它生命力顽强呢?(从“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从“无论……总是……”这个关联词中看出它生命力顽强。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赞一赞樟树。
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练习说话)生: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干旱还是洪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是啊,季节在变,环境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樟树的蓬蓬勃勃。
通过拓展训练,借助关联词想像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四季常青,体会樟树不因环境变化、条件变化而始终蓬蓬勃勃的顽强生命力。
二、连接关联词,凸显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出示句段: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句式练习:即使它已经被(劈成一片片木柴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即使它已经被(),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年、百年千年……)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这三句话是通过什么来连接起来表达的呢?(关联词)师生合找。
去掉关联词试着读一读,说说感受(用上关联词更加突出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
对比“别的树木”,作者只用了一个关联词“而”字,就把这看似无关的两段内容作了巧妙的连接与过渡,“一招一拒”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樟树拒虫的可贵品质。
再分别读这段话前后两部分内容,体会这种语意的转折与强调。
对比读好第5节。
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既用关联词“而”将“别的树木”与“樟树”的对比连接起来,又用“即使……仍然……”、“只要……就……”等几组关联词把樟树香气持久、拒虫的可贵凸显的淋漓尽致。
通过带上关联词细细品读和去掉关联词后语意强弱的对比诵读,更加凸显出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
三、迁移关联词,感悟宋庆龄一身正气的可贵读写训练:读读敏悟学习单资料,圈划宋庆龄的可贵之处,也学着用上关联词写一句或几句话来赞美宋庆龄。
交流点评时,有的学生说:“无论蒋介石写匿名信、寄子弹或打电话恐吓,宋庆龄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
”有的说:“无论困难多大,宋庆龄总是为革命不懈斗争。
即使蒋介石采取各种手段威逼利诱,宋庆龄仍然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
”还有的说:“即使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宋庆龄仍然冒着危险,积极组织通过各种途径营救了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人士”。
写话的过程不仅是对资料内容的一个内化,更使学生对这几组关联词的用法有了语用实践的机会。
樟树主人一身正气,不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的可贵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高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