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端崖之辞
特点。
• 小测试:
• 1、庄子属于先秦哪个学派?
道家
• 2、《庄子》一书的别名叫什么? 《南华经》 • 3、庄子最重要的篇章是什么? 《逍遥游》
• 4、庄子本人的文章即《庄子》内篇,突出的
特点是什么?
奇妙深幽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周, 时期 战国 宋国蒙人,著名的 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清静无为 。在政治上, 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 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 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庄子无端崖之辞
奇品 文读 ,《 感庄 悟子 人》 生, 。欣
赏
猜猜这是谁的话
孔子负责八小时以内,庄子负责八小时以外.
——于丹
在八小时之内要以一种儒家的职业化标准要 求自己,为这个社会去尽一份道义和良知,在八 小时之外,人的那种自由、闲散,善待生命中的 每分每秒,这则是庄子给我们的逍遥游 .
“子非鱼”感悟
辁 (quán ) 鲵(ní)鲋(fù) 破痈(yŌng)
溃痤(cÚo) 忿(fèn)然 鹓鶵(yuānchÚ)
醴(lǐ)泉 鸱(chī)鸮
第一则 郢人斫垩
①顾谓从者曰 ②漫其鼻端 ③吾无以为质矣
顾:回头 漫:污,弄脏
质:对象,目标
第一则“郢人斫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成语: 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庄子》一书,今存 33 篇,分 为 内篇7 , 杂篇11 ,外篇15 。文笔 汪洋恣肆 ,想 象 奇特丰富,气势 波澜壮阔。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 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 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 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 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 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 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 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是说匠石的高妙?是说郢人的高妙? 其根本是说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 换一个工匠,郢人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
对象,匠石也言之矣” (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
己已没有谁可以说了。表达惠子死后庄子的失落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 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 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 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 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重在信任, 密切和谐才能成为知音,表达对惠子的怀念。
第一则的 “言”外之意是什么?
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告诉我们,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充当对 象”。斫者与被斫者都同样了不起,失去任何一方都不能成 功。故庄子与惠子同匠石和郢人,双方的对立与配合是自然 和谐、天衣无缝的。他们的对立与配合,不仅凝聚着思想互 异的默契,凝聚着友谊,而且也凝聚着个体生命得以最自由 最充分发挥的自然真实。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 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厚,就像 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 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 然(生动逼真的)胡蝶也,自喻适 志与(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 不知周也。俄然(突然间)觉,则 蘧蘧(qú)然(惊惶不定)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先前往表达心意),曰:“愿以境内累(lèi) 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用锦缎包裹、用 竹匣装)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 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 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 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wù)(恍惚,不可捉摸)之间, 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 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安稳地)寝于巨室(天地间), 而我噭噭(jÌao)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一)请五位同学朗读第1、3、4、6、7则,正字正 音。 (二)集体朗读,分组讲解。 (三)梳理五则内容(生讲解,生点评,师指导。)
郢(yǐng) 垩(è )
斫 ( zhuó )
儵(shū )
缁(zī)
犗 (jiè )
会(kuài)稽 期(jī )年 錎(xiàn )
鬐(qí )
侔 (móu) 腊 (xī)
大道合乎自然
知鱼之乐 曳尾于涂 鼓盆而乐 庄周梦蝶
快乐观 政治观 生死观 人生观
游于自然 归于自然 顺应自然 融于自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
的深刻含义。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
一、无端崖之辞
解题:语出《庄子·杂篇·天下》:“以谬悠之 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 的话,所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 “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这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
本课重点讲解1、3、4、6、7则选文。
学海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