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充分利用北大四年时光――给2008年入学新生】去年我写了给2007年新生的建议,6000多字,现在我将它浓缩如下:北大本科是世界最好的,北大给你今后飞得更高的平台,因此这四年要充分利用。
四年的起点是高考后。
北大广东招生组组李靖博士在北大广州校友会欢送会上第一句话,就是“停止旅游,进入学习状态”。
我认为首先要按教学大纲将自己完善为合格的中学生,即中学要学的几门课除历史、政治外都要补齐,因为北大是文理兼修。
进北大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会做人和做学问。
做学问就要掌握本学科的最基本知识和方法,将来就依靠这些学习新的知识。
工作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北大培养目标是各领域的领军人,但将军是从士兵做起。
因此在大学学会如何在三个层次――基层、中层、领导层处理人际关系。
还要有健康的身体,艺术修养。
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要各方面都做好,还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善于利用时间。
就是毛泽东提倡的“学会弹钢琴”。
(作者 su)附:给2007级北大新生的建议今天高考,考后你认为有把握上北大,可先看;没有把握,等你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看。
今年春节前,我带两位在校学生去暨南大学见一位校友。
他说:“做什么事要比别人快半步,这样你的机会比别人大得多,你和别人的差距会愈来愈大。
”我认为很有道理,做起来很不简单,因为人有惰性。
你要在北大强手如林中脱颖而出,必须快半步。
也就是说现在起你就要以北大人要求自己,开始自己的征程。
一、上北大干什么?实际上就是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孔夫子是十五岁就定目标,而你们已晚了两三年。
我把高中定义为由初中到大学的过渡。
大学则是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
大学(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也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次集中学习的阶段。
学习是终生的,“学不可以已”。
大学后的学习是边工作边学习,以工作为主。
再没有这样完整的时间系统学习了。
大学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北大,就是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为求学而来,以研究学问为天职。
“北大学生求学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具有被选择的庄严感。
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
“北大人求学就是为了祖国富强,民族复兴,重振中国雄风。
“学”,按孔夫子的观点应包括做人和做学问两方面。
学会做人,包括三方面:1.做一个不畏权威,不畏权势,敢讲真话,愿听真话,服从真理的人。
也就是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士可,不可辱。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自己的情商。
钟南山说,在大学时就要学习和培养在人群中的凝聚力,通俗点就是“好人缘”。
有好的人缘的人往往容易成功。
与人相处,要待人以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学会生存,能保护自己。
当前的社会是个竞争社会,要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
要善于将压力转化动力。
做事要量力而为,目标定得恰当,即跳一跳能达到的。
一个人最宝贵就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不管处于任何环境,遭遇到多大挫折,活着就是第一选择。
外出活动时,各种意外都可能发生,发生时要让危险减至最小,为此事先要有准备。
到野外要防蛇,防狼,还要学会辨别方向。
一个人的生命有政治生命和肉体生命。
政治生命更重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保护政治生命不可以用刀枪,只能用法律。
做学问也包括三方面:1. 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理兼修,本专业的基础,跨领域的知识。
2. 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能做到学一反三,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新的知识不断出现,你学过的知识有一部分是超越时空的,但很大一部分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你要有自学的能力,做到无师自通。
3. 养成严谨的学风,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始终保持好奇心。
北大毕业生应尽量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我认为坚强意志或者说毅力应表现为:一、自控能力,能抵住任何诱惑;二、不怕困难和挫折,把它看作磨炼自己的最好机会。
要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养成预习的习惯,,一要明白重点,二要知道不明之处。
其次要认真听课。
重点是听老师如何分析。
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理解所讲的内容,二是发现讲课中的问题。
这有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来不及讲透的问题,这占大多数。
一是有不同理解,这是少数。
总之,一句话,要思考。
复习时,建议看三本教材,一是老师指定的,二是同一科目的另一位作者写的书,三是研究生教材,对重点部分看看他人是如何论述的。
再看看不同例题。
如是文科,最好看不同观点的教材,逼使你去思考。
要重视考试前的总复习,不仅要把未懂的东西搞懂,更重要是建立知识网络框架。
既有纵向(按讲课顺序),又有横向(按内容分类)。
能将几百页压缩为几十页,几页甚至几行。
也就是由厚到薄的过程,也是知识升华的过程。
考完后还再看重点知识,知识要生根,几十年不忘。
当然指本专业的主干知识,不是大学所学的全部知识。
但要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李开复先生认为融会贯通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所谓融会贯通,他认为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二、做好四年规划四年时光很快过去,要珍惜每分钟,珍惜时间等于延长生命。
要学会以分钟为单位(一分钟可读七律三遍)。
首先要明确今后从事的职业。
北大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研究,从商,从政。
我认为理科生主要是从事研究,也可以从商。
但不适合从政。
如想从政,则进文科读研。
文科生三者俱可。
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从政的应该是学文科的。
目标不同,要求不同。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一的基础课必须学好。
从事研究的,大一的绩分点必须在3.3以上。
大二是要申请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科以后一定要读研,可以在国内,最好在北大。
也可以到国外深造,首选是美国。
保研和出国都要争取到实验室工作(指理科,文科和学数学的不在内)。
保研最好先找好导师。
欲出国者要做的事很多,要安排好考托和考G的时间。
记住,托和G只要够用就可。
国外看重的是你北大背景和研究能力,因为你英语再好,也比不上美国或英国的学生。
因此,学英语尽量用零碎时间,整段时间看英文专业书和英文文学名著包括圣经。
从事研究的,要以校友王选为榜样。
他的出发点就是汉字是中国人的,不应该由外国人开发,中国人要用自己的产品,把国外的产品赶出国门。
从商的,不一定要读研,最多到硕士即可。
你要在读书时积累社会商业经验和对市场的观察力。
要利用假期到大企业实习。
你们的榜样是校友百度的李彦宏。
从政的,首要的是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注意品德修养,做一个正直的人,在校时成为北大学生的榜样。
为政以德,德治的基础主要是领导者本身的高尚品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争,虽令不从。
作为领导者,必须的德才兼备。
也就是未名湖畔的“德才均备体健全”。
在学校还要培养领导能力。
既要培养爱心,只要爱民才能为民。
又要成为学生干部。
领导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实践,老读书是不行的。
当然,书是要读的,而且要读好,读透。
你们的榜样就是校友牛玉儒。
在专业选择上,首先是选你所爱,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他的追求和努力在旁人看来是“苦”事,他却认为“乐”。
但你们是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各专业了解是很不够,对自己真正兴趣和能力也是不够了解。
如果你读的专业不是你所爱。
我建议你试试“爱你所选”,把本专业读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兴趣。
如果你真没有兴趣,可以在入学第二年五月争取转系。
转系是有条件的。
如不能满足,可以读双学位或辅修学科。
再不行,可以读研时再转专业。
对北大本科生来说,本科只是基础,因为北大本科的教育是宽口径,厚基础。
可以说,只要本科基础扎实,研究生读哪个专业都可以。
北大有三个课堂,一是选读学分的,一是快速了解各领域前沿的讲座,一是发展自己能力的北大社团。
三个课堂全方位培养北大人。
每个课堂角度,层次不同,你自己可以妥善安排。
对于第一课堂,首先要会选课。
应以主干课程(也就是专业必修课)为主线,将体育课、通选课和公选课穿插在各个学期。
总的原则是课程宁可少些,但要精些;速度宁可慢些,但要好些。
一句话,对所学的主干课程要真正弄懂。
北大有暑期学校,有些通选课放在暑假选,这样你可用更多精力于主干课程。
北大本科课程分为三类,一是公共课,每个大学生必修的;一是专业课;一是素质教育的通选课。
三类要求是不同。
第二类要求有相当深度和广度。
你要了解各类要求,学会分配力量。
聪明人能讲事情分三类,一是非做不可,必须集中主要精力;一是可做可不做,分配极少力量;一是不应该做的,则不分配力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有建树。
必须在整个领域付出一生的精力。
时间是个常数,但你可把时间分成整段时间和零碎时间。
很多是可以用零碎时间完成,腾出精力用整段时间去攻费时的事。
三、要充分利用好北大资源北大虽是百年学府,但她承继我国近两千年的太学和国子监这个传统。
文化底蕴很深很深。
特别是东方传统文化。
有学者说今天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里,只有融会中西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国际化人才。
对于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来说,它既需要西方的科技合理性,也要东方的心胸和美德。
相比之下,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因为东方文化影响的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许多中华的传统美德,例如“中庸之道”、“正大光明”、“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在追寻成功时的最好指南。
北大的资源分为有形和无形两方面。
有形的是老师、同学、图书馆、北大的景物;无形的是北大的历史,北大精神,蕴藏在有形之中,尤其需要发掘。
北大的老师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都有一颗如圣人之心,他们的知识是渊博的,但像未名湖一样平静而不张扬,你们要认真听他们(特别是老先生)的课,他们几十年积累的精华,经常在无意中说出来,你们要记在笔记本上,终生受益。
争取和老师零接触。
北大老师是爱才的,但他们时间很宝贵。
他们喜欢有思考的学生,乐意回答他们的问题。
因此,你们不要问低级问题,也就是认真看书,稍加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
你们的问题必须是百思不解或发现老师漏洞的问题。
你能把老师问倒了,使他哑口无言或者说,这个问题我要认真想一想。
你不要怕丢老师面子。
这时,他非常高兴,他会说我教出一个好学生。
让学生超过自己。
把自己毕生经验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北大老师的胸怀。
王选宁可让自己十多项专利失效,也要学生用软件代替他的软、硬件结合的技术。
北大老师由于水平高,对同一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同的。
我读书时,高年级有个读书班,由老师指导学生学习。
我有幸得到许宝禄(同音)先生的指导。
许先生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
1940年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执教。
他是中国最早从事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研究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数学家。
他身体不好,不能上大课。
每次学习都在他家。
他指定一本外文专业书,每人看一章,然后在读书班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