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莫怀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莫怀戚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思考后决定 走大路(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主 意,(母亲喜爱孙子)这些细节描写, 细致而传神。
什么是“大”? 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体 贴和理解的亲情。
佳句赏析:
读一读,品一品。找出你最欣 赏的语句,看它佳在哪里?
提示:
是因为巧用了某种修辞方法; 还是运用了特殊的句式;还是因为 作者的情感渗透其中?还是含蓄地 告诉了人们一个生活的道理,震撼
了你的心灵 等等。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 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 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便去拿外套。”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作者很会替 母亲的健康着想,非常孝顺母亲。如 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很 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之间浓 浓的亲情。
耐人寻味的语言
请给下列括号里的字注音:
散(sàn)步 莫怀戚(qī) 很累(lèi)
熬( áo) 咕咕(gū) 分歧( qí)
一霎( shà)时
水波粼粼( lín )
嫩(nèn)芽
拆散(chāi)信服 xìn fú 讷讷( nè )
读一读
齐读课文, 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 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 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初春田野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蓬 勃的生机。由“铺”字我们会想到铺地毯,地毯踩
上去柔柔的,软软的。说明这草是新生的芽,很嫩。 由“密”字让人感觉春的气息正越来越浓。“咕咕地”
二是“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 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过去的时代和世 界;一个孩子,代表着现在和未来。
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 出了作者本人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 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 的美德。
小结
《散步》是 一篇蕴涵丰富的 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 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 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 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 旅行。
这篇课文写了 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
后来在散步的时候又发 生了什么事情?
抢答
1.散步的时间是 初春

2.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3.散步的人有我 、母亲 、妻子、儿子 。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5、结局如何?
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1.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 事情?(用一句话概括)
拟声词,让人似乎听到了春的动人旋律。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 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 欢乐的氛围
品一品
“但我和妻子都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一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生 怕给老人和孩子带来伤害。因此他们" 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 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 田野散步的事情。
“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文章的基本线条是: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
→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我”母亲 依从了“我”儿子,在不好走的地方,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 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怀戚先生于2014年7 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 不幸去世,享年63岁。
学习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亲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
从而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爱护、 尊重、体贴和理解。
揣摩语言,分析人物

听从
听从
母亲(慈祥和蔼)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大路
分歧
小路
返回
以小见大
• 本文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 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 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 一种传统的美德。
• 什么是“小”?请指出反映一 家人互敬互爱的细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