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第十一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需迅速达到药效又不能或者不宜经口服给药时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用药
【操作要点】
皮下注射法
严格查对,询问病人过敏史 选择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两侧腹壁 后背 大腿前侧、外侧
皮下注射法
【操作要点】
以进针点为中心,螺旋形消毒注射部位
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迅速将针梗 1/2~2/3刺入皮下
回抽无回血才可推药
效应器








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
血管活性物质
胸闷、气促、哮 喘呼吸困难、濒 死感
呼吸系统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
效应器
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
面色苍白、冷汗 紫绀、脉细弱
血压下降
其它
意识丧失 抽搐
大小便失禁
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青霉素过敏试验
[评估]用药史、既往使用青霉素情况、 了解药物生产批号、心理状态。
护理学基础
第十一章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二、药疗原则 三、给药途径 四、给药次数与间隔时间
药物的种类 内服药
外用药
注射药
新颖制型
药物的领取方法
➢ 病区设有药柜,存放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由 专人负责。
➢ 患者使用的贵重药或特殊药物,凭医生处方 领取。
口服给药法
【定义】
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 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目的】 协助患者依照医嘱安全、正确地服下药物,
以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 功能、协助诊断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评估 计划 实施 评价
自理能力 吞咽能力 合作程度 用药知识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评估 计划 实施 评价
❖ 发生率(5~10/万),常发生于20分钟内。
❖ 症状 ❖ 处理原则 ❖ 处理措施
呼吸道阻塞症状 循环衰竭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迅速及时 分秒必争 就地抢救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 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保暖、吸氧。 ❖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小 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 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 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呼吸受抑制时,施行人工呼吸,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等 呼吸兴奋剂,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 ❖抗过敏:
评估 计划 实施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评价
皮内注射法
评估 计划 实施
皮内注射法
【操作要点】
严格查对,询问病人过敏史 忌用碘类消毒剂 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 皮内
评价
皮内注射法
评估 【操作要点】 推注药液0.1ml
计划 实施
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20分钟后 观察结果
评价
皮内注射法
[预防]
➢用药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正确• 实有施青过霉敏素试过验敏,史准者确禁判做断过试敏验试结验果。 ➢备好• 急停救药药三品天,后严再密用观时察需患重者做反试应验。 ➢青霉• 素使敏容用试易中验降更。解换产药物物,批要号现时用,现需配重。新做过 ➢配置试验液或稀释青霉素的生理盐水应专用。
常用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ID)
【概念】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 皮之间的方法 【目的】
药物过敏试验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皮内注射法
评估 计划 实施 评价
病人用药史及有无过敏反应 注射部位皮肤状况 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
反应 病人对皮内注射法的理解合作程度
评估 计划 实施 评价
操作方法正确、熟练;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注入剂量为0.1ml,局部皮丘呈一 圆形,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按时观察试验结果,做出正确判 断并记录 治疗性沟通有效
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H)
【概念】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
• 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休克 • 链霉素与Ca2+结合,致使血钙降低,病人表现麻
木、头晕、抽搐,最初仅口周麻木,严重者四肢、 面部、头皮等全身麻木,甚至四肢抽动
• 阻滞神经、肌肉接头作用,可发生呼吸抑制和四 肢软弱
• 对第八对脑神经的影响引起眩晕、耳鸣、耳聋等, 多呈进行性或永久性。
二.链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之间 服刺激食欲的健胃药:饭前服 服助消化药以及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 饭后服
评估 计划 实施 评价
口服给药法
【注意事项】
服抗生素及磺胺类:准时服药 服止咳糖浆:服后不宜立即饮水 服磺胺类及发汗药:多饮水 服强心甙类药物:测量脉率(心
率) 及节律
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
注射法:是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或生物制 剂,经皮内、皮下、肌内、静脉途径注入体 内的方法。 一、注射原则
消毒范围直径要大于5cm 针头与皮肤垂直快速刺入针梗的2/3
回抽无回血才推注药物
【臀大肌注射】
联十线字法法: :从从髂臀前裂上棘顶至点尾向骨左作或一右联侧线划,其一外水1平/3 线,然处为后注从射髂部嵴位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 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 内角)为注射区。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四肢浅静脉注射法
股静脉注射法
部位: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 的内侧。
股静脉解剖位置
【概念】
动脉注射法
自动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目的】
➢抢救重度休克,加压输入血液 ➢施行某些特殊检查 ➢区域性化疗 ➢采集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
常用注射部位: 股动脉、桡动脉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链毒素过敏反应的机理 链霉素过敏试验液的配制 链霉素过敏试验结果的判断 链霉素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链毒素过敏反应的机理
• 链霉素及所含杂质(链霉素胍和二链霉胺) 具有释放组胺作用,可引起过敏反应。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制
青霉烯酸/噻唑(半抗原)
体内 组织蛋白质/多肽分子
青霉烯酸蛋白/噻唑蛋白(全抗原)
机体 产生


抗体(IgE、IgG、IgM)

粘附于

肥大细胞 嗜硷性粒细胞
青霉素再次
机体
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脱颗粒
释放


血管活性物质


平滑肌收缩、CaP扩张、通透性↑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 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三 角形区域,其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
【股外侧肌注射】
【三角肌注射 】 上臂外侧,肩
峰下2~3横指处
静脉注射法(intravenous injection IV)
【概念】 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目的】
intravenous injection IV
➢ 剧毒药、麻醉药,病区内有固定数,用后凭 医生处方领取。
药物的保管
1.药柜放置 2.药品放置 3.药瓶应有明显标签 4.定期检查 5.药物根据不同性质,分别保存
❖ 易挥发、潮解、风化:盖紧 ❖ 易氧化、遇光变质:深色瓶、黑纸盒 ❖ 遇热易破坏:阴凉、干燥、低温 ❖ 易燃、易爆:阴凉、低温、远离明火 ❖ 期限的药物: 视有效期先后,有计划的使用
评估 计划 实施
口服给药法
【摆药要点】
全部药物配备完毕后,根据服药 本重新核对一次 发药前与另一护士再核对一次
评价
评估 计划 实施 评价
【注意事项】
口服给药法
吞服的药物:温开水 服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 色的药物:用吸管并服后漱口 缓释片、肠溶片、胶囊:不可嚼碎 舌下含服片:放舌下或两颊粘膜与牙齿
2万u/ ml(摇匀)
2000u/ 0.1ml + 0.9ml
2000u/ml(摇匀)
500u/0.25ml + 0.75ml 500u/ ml (摇匀)
50u/0.1ml (ID)
[评价] 皮试结果的判断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 无自觉症状
阳性:皮丘隆起,红晕,直径>1cm,有伪 足,痒感。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 恶心、甚至 发生过敏性休克。
[评价] 皮试结果的记录
结果记录:阴性(-) 阳性(+)
体温单 病历
医嘱单 床头卡 注射本 门诊手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阻塞症状 循环衰竭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血清病型反应
发热、关节肿痛、荨麻疹 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
器官/组织的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 消化系统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
药物过敏产生特点 1.是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与所用药物的药
理作用和用药剂量无关。 2.必须有致敏过程。 3.通常首次用药不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上最常见的过敏药物
一、青霉素(PG)
二、链霉素 青霉素药物过敏发生机制 三青、霉破素伤过风敏抗试毒验素法(TAT) 四青、霉普素鲁皮卡试因结(果的pr判o…断) 五青、霉头素孢过菌敏素反类应药及物其过处敏理试验法
二、注射前准备
三、常用注射法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