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分类制度
绩效考核分类制度
制度名称
绩效考核分类制度
受控状态
编 号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辅助公司更好地做好绩效考核,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原则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形成绩效考核的良性竞争机制。
第3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分类绩效考核。
第9条 按考核形式划分
绩效考核按考核形式划分,可分为口头考核与书面考核、直接考核与间接考核、个别考核与集体考核。
第10条 按考核标准的设计方法划分
绩效考核按考核标准的设计方法划分,可分为绝对标准考核和相对标准考核。所谓绝对标准考核即按同一尺度去衡量相同职务人员,它可以明确地判断员工是否符合职位要求以及符合的程度。小组内部同类人员相互比较作出评价。它可以确定人员的优劣顺序,但不能准确地把握员工与职位要求之间的符合程度。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编修部门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第5条 按内容划分
1.特征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诚实度、合作性、沟通能力等,即考量员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2.行为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如服务员的微笑和态度,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即对工作过程的考量。
3.结果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劳动效率等,侧重点是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生产的产品。
第6条 按目的划分
绩效考核按目的划分,可分为例行考核、晋升考核、转正考核、评定职称考核、培训考核、对新员工考核等。
第7条 按考核对象划分
绩效考核按考核对象划分,可分为对员工考核、对干部考核。对干部考核,又可分为对领导干净、中层干部、科级人员的考核。
第8条 按考核主体划分
绩效考核按考核主体划分,可分为上级考核、自我考核、同事考核、专家考核和下级考核,以及综合以上各种方法的立体考核。
第11条 按主观客观划分
1.客观考核方法。客观考核方法是对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考核,如生产指标和个人工作指标。
2.主观考核方法。主观考核方法是由考核者根据一定的标准设计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被考核者进行主观评价,如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第3章 附则
第12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13条 本制度的编写按时间划分
1.定期考核。企业考核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一年。考核时间的选择要根据企业文化和岗位特点进行选择。
2.不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组织中对人员的提升所进行的考评,另一方面是指主管对下属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为定期考核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