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复习题第一篇至第三篇一、填空题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_要求的程度。
2. 9000标准把质晕特性定义为: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4. 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六个方面。
5. 产品的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
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_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从_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
8.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_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_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_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_不满的那些特性。
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_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
2.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_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 8402:1994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_质量为中心,以_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_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4. 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_全过程、全员和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所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5. 全过程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一是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二是_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6.朱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即_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_改进。
7.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_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8.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情预防_”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
1.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所有成员所共有的_核心价值观、信念、_共识及规范的组合。
2. 质量文化主要由_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_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
精神文化层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层。
3.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它为组织提供了—个清晰的图景,描述了组织正在_向何处去,以及希望成为什么或被看成什么。
4.2000版 9000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八原则构成了质量文化的基本内容。
它们分别是_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_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_改进_、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卓越绩效模式提出了追求卓越绩效企业应该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包括:_领导作用、以顾客为导向、培育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建立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关注未来追求持续稳定发展、_管理创新、基于事实的管理、_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和_系统的观点6. 质量文化的功能包括_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7.组织依存于顾客。
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8.使命是指一个组织的总的_功能,说明组织存在的理由或价值,回答“_组织要实现什么”的问题。
1.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_活动。
2.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_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利于提高组织的_有效性和效率。
3.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_指挥和_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4.质量方针是组织的_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纽织总的质量_宗旨和_方向。
5. 9001:2000标准将质量管理体系活动分为:管理职责、_资源管理、_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
6. 卓越绩效评价是对组织_管理成熟度的评价。
7.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包括_领导、战略、_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_经营结果,等七大类目的要求,包括_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
1.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_质量要求的能力。
2.质量改进可分为“_突破性改进”和“_渐进性改进”两大类型。
3.质量改进的基本程序是循环。
4.循环中P表示计划,D表示实施,C表示检查,A表示处置。
5.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_循环活动。
6.质量改进过程中,寻求要因或最佳方案的步骤是设立假说,验证假说。
7.按照 9001:2000标准基于过程方法的质量改进可细分为:识别和确定改进机会、_调查把握现状、寻求要因或最佳方案、_制定对策计划、实施对策计划、确认改进效果和巩固和分享改进成果七个步骤。
1. 9000;2000标准中对质量方针的定义是:由组织的_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2. 9000;2000标准中对质量目标的定义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_目的。
3.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方法。
4.方针目标展开过程中是部门的负责人根据分配给部门的课题、目标,结合部门提出的课题,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_逐步展开,最后落实到实施责任人,制定出每项工作责任人的实施计划。
5.对一个部门方针目标管理的评价采用打分制,便于_考核和横向比较。
6.方针目标的评价可分为_自我评价和上级评价。
1.质量教育培训是指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让员工的工作及其结果满足要求,并考虑员工个体的_职业发展,所需进行的教育培训活动。
2,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包括组织_各级各类人员,从_高层领导到_一线工作人员的全体员工。
3,质量教育培训可在提高员工的_认知水平和质量知识技能方面发挥作用。
4.质量教育是指致力于介绍新的质量概念和原理,帮助人们_转变观念,唤醒意识的学习过程。
5. 质量培训是指致力于培训对象掌握新的质量技术、充实某些技巧,使个体达到_规定的岗位要求的学习过程。
6. 为质量培训系统的开发、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指南的国家标准是19025-2001等同于国际标准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7. 培训结果的评价应依据_培训需求和_培训计划进行。
8.教育培训泛指提供和开发_知识、技术和行为以满足要求的过程。
1. 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_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_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_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2 . 小组活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明显的_自主性、广泛的_群众性、高度的_民主性和严谨的科学性。
3. 根据选题性质的不同,小组的活动分为“_问题解决”和“_课题达成”两种类型。
4. 小组活动课题分为五种类型,即:“_现场型”、“ _服务型”、“ _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
5. 小组实施改进,解决问题除运用专业技术外,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_遵循循环;其二是_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其三是_应用统计方法及其他多种工具方法。
1.管理水平达到6西格玛时,其对应的缺陷率为3.4 (考虑1. 5西格玛的偏移)。
2.在六西格玛管理的方法论中,用于过程改进的指的是_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这5个步骤。
3.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包括:_关注过程、关注相关性、使用科学方法、依据数据决策。
4. 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信的一项基础工作是_测量系统分析。
5 . 流程中的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确定输入对输出的影响,识别_关键影响因素。
1. 5S由5个日语词汇组成,是整理、_整顿、清扫、清洁和自律的简称。
2.5s的基本含义为:整理即区分清理;整顿即_定置标识;清扫即清扫维护;清洁即_维持效果;自律即约束习惯。
3.研究物品的取用方法,合理安排所需物品的摆放位置,并根据需要恰当标识的活动是_整顿。
4.5S习惯形成的三个阶段是:行为化、规范化和习惯化。
5.整顿活动遵循的3定原则是:_定点、定容和_定量。
6.5S是实施管理和_现场改进的基础。
7.明确区分用与不用,并将不用的物品清除现场的活动为_整理。
8.做好标识及定置管理,合理安排使用物品的取放方法的活动属于_整顿。
1.全面生产维护简称。
企业实施全面生产维护的宗旨是通过提高_人的保全能力和设备的效率,力求达到_零灾害、零不良、_零故障的目标。
2全面生产维护是以_5S活动和_目视管理为基础,以_八大支柱为依托,通过_职务性重复小组活动来实现意识的更新和行为的改善,从而达到最佳的设备综合效率和经营效率。
3.目视管理是利用_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生产活动,达到提高_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方式。
4.全面生产维护的八大支柱为:_自主保全、计划保全、_逐项改善、质量保全、初期管理、业务改善、_安全环境和教育训练。
5.设备综合效率由_时间利用率、_设备功能开动以及_产品合格率三个关键要素组成。
6.在全面生产维护工作中,_活动看板、单元课程和_职务性重复小组活动是常用的三大工具。
7.坚持自愿自律、_坚持实践主义、不断改进工作流程、_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是全面生产维护的五项推进原则。
8.广义的全面生产维护,其活动的目标是:_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
9.企业实施全面生产维护的宗旨是“通过提高人的保全能力和设备的效率,力求达到_零灾害、零不良、零故障的目标。
1. 质量工具是指为解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断改进而采用的方法和技术,通常是把某些成功的管理实践进行整理和程序化处理,使之成为普遍适用的方法。
2.质量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帮助建立解决质量管理问题的思路的工具,另一类则是涉及到如何分析和处理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波动。
3 涉及质量数据波动是以_统计技术为核心,用于质量控制或质量改进的各个阶段中,以帮助我们系统识别、分析、诊断和改进产品或过程质量。
l. 数据可分为_定性数据和_定量数据两类。
2.定量数据主要可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两大类。
3.按照对客观事物测度的精确水平,可将计量尺度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_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定比尺度。
4.我们所关心的事物的全体构成_总体,样本是总体的子集。
5.在总体分布中,最常见的是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主要统计参数是_均值和_总体方差σ2(或总体标准差σ)。
_总体方差σ2 (或总体标准差σ)的数值越小,说明总体数据的波动越小,散布情况越集中。
6.统计推断是指利用有限的样本数据对总体未知的重要信息(如: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等)进行合理的判断和估计,常用的方法有参数估计和_假设检验。
7. _参数估计是指应用有限的样本数据对总体未知的重要信息(如: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等)进行合理的估计。
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符号表示_开始或结束_,_过程、活动_,符号表示_决策,符号表示流程线。
2.绘制整个组织或复杂过程的流程图可以采取_自上而下的流程图方式,用层层分解的方式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