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气事故案例学习

燃气事故案例学习


第三,安全意识淡薄。
根据台湾劳工局的调查,发现华运仓储输送李长荣化工厂的丙烯管线流 量,当晚八点到九点间突然由每小时二十二吨降到十九吨,少了三吨,九点 以后,每小时甚至仅有零点几吨,显示管线当时有破裂及外漏。李长荣化工 也发现了异常,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预见到可能带来的风险,反而 要求继续输送。如果能及时停止输送并上报,很有可能阻止事故的发生。
4
对策分析
2
规范建设操作程序,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很多地下管线建设工程建设前不办理工程报批手续,不查阅地下管线现状资料,不 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不预先进行现场详查,不进行竣工测量测绘,不移交竣工档案,这 都为地下管线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无论是建设还是施工,都要按照程序办事,该有的手 续必须要办,该做的工作必须要做。将每一步的工作都记录在案,最后保存下来,这样哪 个环节出了问题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竣工时提交施工档案至监管部 门,这不仅是为了方便日后检查,更是对施工方自身的一种鞭策。
4
对策分析
3
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 高应急处置能力
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指挥调度与处置不当会引发次生以及衍生事故,而往往次生和 衍生事故造成的损失比原生事故本身还要大。现场第一时间往往十分危急,尤其是在对情 况不了解时要做出冷静判断和处理离不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离不开包括理论学习与 演练在内的安全培训。事故救援主要依赖消防队,然而消防队员一般来说都是战士出身, 知识水平不高,对于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置没有经验,往往会造成无意识地判断失误,盲 目救灾,酿成严重后果。燃气公司和化工企业作为燃气管道的使用者,也应当学习危化品 和管道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协助消防队开展救灾与人员疏散工作。与消防队一起 定期组织全员参加安全讲座,开展模拟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建立联动机制。
地下管线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公共服务 部分,智慧管网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的生命线,燃气管道的 “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公司地下管线基础数据的管理工作任 重而道远,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使脚下的管网运行状况更清晰地展示 出来。
2 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统计
早期故障期
早期故障期大约是指管道建成投产后 0-5年,这一阶段存在高失 效可能,但失效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 设计和施工上的缺陷( 如管材、焊接等质量问题) 导致的管道故障。
固定故障期
固定故障期大约是指5-20年,这一阶段失效率较低,发生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偶然因素以及潜在因素,比如第三方施 工,误操作和腐蚀。
3 事故案例分析
第二,地下管网信息不清晰。
现阶段各类地下管线单独建设,分割管理,没有统一的牵头部门完整的管 理体制。就算知道施工地点有管道,但对于管径、埋深、走向等信息却不清晰, 施工时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误挖。。
3 事故案例分析
第三,安全距离未落实。
GB50028-201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等法规标准对管道与建(构) 筑物之间 的安全距离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有关部门对地下管线建设审核不严格, 擅自批准在燃气管道上搭建门面房,甚至出现合法的违章建筑,安全间距不合 规范的情况相当普遍。同时这样的违章占压也容易造成管道破坏,尤其是埋深 较浅的管道。
3 事故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第三方破坏造成的事故,近年来此类事故频频发生,暴 露了我国在地下管线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地面开挖施工安全管理不力。
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33条,因工程建设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 当持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签发的文件和有关设计文件,到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 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按照规定挖掘。然而目前作业时常出 现施工方不严格向有关部门报批,不提前查看地下管线分布图,不预先勘查地 下管线;相关部门又缺乏对地面开挖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相应的保护措施和 安全责任得不到落实。
3 事故案例分析
这起事故暴露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安全责任制未落实。
事故发生地段的管线涉及3家单位: 台湾“中油”、台湾“中石化”和李长 荣化工。调查发现泄漏管线为中油1991年底建设完工,李长荣化工于2006年接 手,附近的另外两支管线由中油和中石化负责维护。李长荣化工拥有这条管线 的所有权,应负责管线的安全性,却从未对管线进行维护检修。
15.4% 43.6%
7.3% —
4.6% 2.7%
6.7% 13.4%
1982—1991 30.6%

27.5%



前苏联天然气管道局 1980—1989
四川省
1969—2012
北京市
2000—2005
16.9% 15.8% 36.5%
35% 33.6% 6.7%
39.9% 39.5% 36.3%
2 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统计
管道失效的原因不尽相同,根据统计情况,导致管道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
年份
第三方破坏 施工及材料缺陷
失效原因
腐蚀 地面运动
阀操作
其他原因
欧洲燃气管道事故统 计中心
1970—2007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局 1969—1979
49.6% 27.5%
16.5% 12.6%
4 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两个典型案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重在落实,难在落实。《安全生产法》 规定,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仅凭人的自觉性,依靠道 德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法律制度层面的约束。
耗损故障期
耗损故障期是指20年以后,由于腐蚀等潜在因素的 影响,管道逐渐老化,失效率逐渐上升,最终导致 管道报废,这一阶段存在高失效可能。
将管道故障率曲线与管道失效的三大“杀手”相结合可以看出,早期 故障期导致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及材料缺陷;耗损故障期的主要因 素是腐蚀;而第三方破坏则伴随着管道运行的整个周期。
3 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1--台湾高雄燃气爆炸
2014年8月1日凌晨,台湾高雄市前镇 区多条街道陆续发生可燃气体外泄,并 引发多次大爆炸,造成32人死亡,321 人受伤。根据操作记录,7月31日晚间 8点43分位于华运仓储到李长荣化工之 间的一条丙烯输送管线压力异常下降, 双方进行管线压力测试后,认为管线无 泄漏并断断续续输送。泄漏的丙烯在地 下涵管中大范围扩散,最终酿成这起特 别重大事故!
— 5.6% —
2.9% — —
5.3% 5.5% 15.5%
2 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统计
从国内外燃气管道事故原因的统计来看,第三方破坏、施工及材料缺 陷和腐蚀是导致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而这也是目前公认的造成管道失效 的三大“杀手”。世界管道工业史大量的数据表明,管道的风险不是一成 不变的,通常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其事故率满足“浴盆曲线”的规 律,如图所示:
4
对策分析
位根据管道的压力级制、投入运行年限、腐蚀状况和本单位生产实 际,制定相应燃气管道的日常巡查周期。对于中压及以上的管道,尤其是投入运行20年以 上的,应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维护。燃气管道应进行的定期检查项目包括: 泄 漏检查、防腐层检查、阴极保护系统测试、安全保护装置检查,有保温层的还应进行保温 层检查。在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利用管道维修作业、维护作业等时机,对管道进行 壁厚(腐蚀情况)检查;必要时,还应对管道进行环境腐蚀情况检查。
3 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2--南京7·28丙烯爆燃事故
2010年7月28日上午,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迈 皋桥街道的南京塑料四厂地块拆除工地发生地下 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共造成22人死亡,120 人住院治疗,其中14人重伤,爆燃点周边部分 建(构)筑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784万元。 经调查分析,初步认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施工安全管理缺失,施工队伍盲目施工,挖穿地 下丙烯管道,造成管道内存有的液态丙烯泄漏, 泄漏的丙烯蒸发扩散后,遇到明火引发大范围空 间爆炸,同时在管道泄漏点引发大火。
腐蚀是管道泄漏的重要因素,根据燃气管道事故的“浴盆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管道出现腐蚀而失效的问题。做好管道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防患 于未然,这是控制事故的重中之重。
4
对策分析
5
加快管线普查工作,推进智慧管网建设
地下管线普查能够准确掌握地下管线信息情况,为预防管线事故的发生,提高地下管 线管理水平提供基础支撑,是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获取管线数据资料的重要手段,是一项 关键性的基础工作。从近年事故反馈情况看,全国多数城市存在地下管网现状不清、地下 管线基础数据不足的问题。
3 事故案例分析
这起事故暴露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规划设计不合理。
油气管道的铺设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标准,原则上要远离人群密集 区。丙烯管线一般输送至专门的化工厂,不能走主要城区的地下,而肇事管 线就埋在城区道路之下,管线和居民区的规划设计考虑显然欠周全。
3 事故案例分析
这起事故暴露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3 事故案例分析
这起事故暴露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五,安全监管不到位。
政府部门应当对危化物品运输管线的铺设有备案,但是肇事管线的箱涵并 没有按设计施工,而是被承包商图方便自行改道,也没有向上呈报,因此并没 有出现在规定的图纸中!管线的使用者李长荣化工从未对其巡检,如果不发生事 故,可能高雄市政府永远也不会知道有这样一段偏离规划的管线,隐患长埋于 此。
2019 燃气事故案例学习
目录
1 前言
2
城市燃气管道
事故统计
3 事故案例分析
4 对策分析
5 总结
1 前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