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浦东新区初三一模卷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__________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
(《观猎》)4、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5、日星隐曜,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6、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两首小令,完成第7—8题。
(4分)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胡腾老树昏鸦,下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秋》中“_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2分)8、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近及远、实虚结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9、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
(2分)10、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
C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D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复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
‛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贷:宽恕。
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俱.为安思顺牙将()(2)非公不能定.()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14、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5、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21分)帕瓦罗蒂的‚椅子观‛陈鲁民①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已去世好几年了,人们都在怀念他,怀念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也怀念他不懈奋斗的一生,我不由想起了他的‚椅子观‛。
②帕瓦罗蒂生前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父亲告诫我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
在人生道路上,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③‚经过反复考虑,我选择了唱歌。
于是,经过七年的不懈学习,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出。
又用了七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
而第三个七年结束时,我终于成了歌唱家。
要问我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一句话:请你选定一把椅子。
‛④‚选定一把椅子‛,就是要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
⑤森林里有一种鼯鼠,能飞但飞不远,能爬树却爬不快,能挖洞只是挖不深,看着是一身本事,却都不大管用,很容易成为食肉动物的口中餐,吃亏就在于没把一门技术学精。
同样道理,贪心的猎人要追向五个方向跑的兔子,也只能是一无所获。
所以老百姓说‚行行通不如一行精‛‚一招鲜,吃遍天‛等。
一个人业余爱好尽可广泛些,但干事业则一定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选定一把椅子‛,就聚精会神干下去,以做到‚术业有专攻‛。
⑥古往今来,凡有大成就大建树者,无不如此。
李时珍选定的是采集中药治病救人的‚椅子‛,达尔文选定的是研究物种起源这把‚椅子‛,莱特兄弟选定的是造飞机这把‚椅子‛,巴尔扎克选定的是写小说这把‚椅子‛,他们都成功了。
尽管一开始他们并不被人看好,尽管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可是世界上哪有不付出代价就轻易成功的好事呢?○7当然,‚选定一把椅子‚,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椅子‛一定要选准选对。
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椅子‛,花花绿绿,琳琅满目,但哪一把更适合你,却要认真思量,精心挑选。
譬如帕瓦罗蒂,他从小就声带好、音域宽、乐感强,父亲和老师都认为他是唱歌的料,因而朝着这条路走下来,就比较容易成功。
一旦选定了‚椅子‛,就要坚定不移地为坐稳坐好这把‚椅子‛而努力奋斗,像帕瓦罗蒂那样,用一个又一个七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有了《我的太阳》那样绕梁三日的金石之音。
⑧人生苦短,应当心无二用。
当我们在欣赏帕瓦罗蒂留下的穿云裂石的美妙歌声时,也请记住他宝贵的人生经验——‚选定一把椅子‛。
16、下列句中的引号与第①段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所以俗语有“行行通不如一行精”、“一招鲜,吃遍天”等。
B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椅子”一定要选准选对。
C巴尔扎克选定的是写小说这把“椅子”。
D才有了《我的太阳》那样绕梁三日的“金石之音”。
17、阅读第⑤⑥段,回答问题:(1)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第⑥段画线句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8、帕瓦罗蒂的“椅子观”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9、下列选项中适合作文本文论据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第⑦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上文的论述在思路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
(27分)甘为春泥护春花陈漱渝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①每每读起这意味深长的句子,我都按捺不住地想到他——鲁迅,这位一直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向前走的中国文豪。
②1925年的一个北京夏夜,鲁迅端着高脚煤油灯,将五位青年迎进了一间伸手可触房顶的‚灰棚‛——他的卧室兼工作室。
鲁迅亲切地招呼青年们坐下,又拿出一些糖果和小花生款待他们,然后就从一般书店不肯印行青年人的译作引入话题。
鲁迅说,他留学日本时,经常通过东京神田区的丸善书店购买德文书刊。
这家书店起初规模很小,全是几个大学生慢慢经营起来的。
青年们感到鲁迅的话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与启示,便想尝试着自办一个出版社,去印自己的译作。
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渺茫的希望,平日少有笑影的脸上不禁漾出了笑容。
但是要自印书刊,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估计大约有六百元成本。
六百元,对于这些不名一文的青年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想到这里,刚才还兴致勃勃的青年们不觉又泛起愁来。
鲁迅好像看出他们的心思。
他表示,青年们每人各筹五十元就行了,其余费用可全部由他垫付。
青年们不无遗憾地说,‚像这种经营规模,一年也不过能出五六本书罢了。
‛鲁迅笑着反驳道:‚十年以后,岂不也就很可观了吗?‛就这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青年文艺社团——未名社就这样诞生了。
③鲁迅对未名社成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社里有一位叫李霁野的,他译完《往星中》后,鲁迅不仅为之校订译稿,而且托画家陶元庆设计这本书的封面。
鲁迅还亲自拟了一篇六七百字的内容说明,供陶元庆绘图参考。
当李霁野因为没有学费而打算卖掉《黑人假面》的译稿时,鲁迅立即借给他一百元,让他将译稿留在未名社出版。
鲁迅还源源不断地为未名社的刊物供稿,帮助它迅速打开局面。
对于未名社出版物的印刷装帧、代销委售等细事,鲁迅也一一注意,亲自指点。
当青年人对鲁迅的帮助深为感激时,鲁迅恳切而幽默地说,他并非‚从井救人‛的仁人,对他的帮助不要不安于心。
善于感激当然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老记挂着这些小事情,就容易给感情以束缚,使自己不能高飞远走。
④1932年秋天,有一位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售票员在牛毛雨中来到内山书店。
忽然,北面书架上一本书脊印着‚鲁迅译‛三个字的《毁灭》映入了他的眼帘。
他立刻从书架上抽下这本书,爱不释手地摩挲着。
当他看到封底标明的售价是‚一元四角‛时,不仅有些发窘了。
因为他的口袋里总共只剩下一块多钱了,这是他跟另一位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