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的探究

6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的探究

实验日期
成绩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的探究
课程名称: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同组人姓名
指导教师
化学化工系
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加入反应物的顺序对产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向2mL NaOH溶液中滴5滴CuSO4溶液,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为蓝色絮状沉淀,久置后上层溶液无色,即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加热后,若CuSO4过量,溶液呈酸性,不管加热多长时间都不会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既使某个时刻有少量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但最终又会被硫酸溶液溶解。如果CuSO4适量或不足,溶液呈中性或碱性,加热后,则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三、实验操作步骤
以下平行实验见表1和表2。
表1:向2mL NaOH溶液中滴5滴CuSO4溶液
蓝白色糊状↓
加热前
蓝白色糊状↓
加热前
蓝白色糊状↓
加热后
黑色↓
加热后
蓝白色↓
加热后
蓝白色↓
5%的CuSO4溶液
加热前
蓝白色糊状↓
加热前
蓝白色糊状↓
加热前
蓝白色糊状↓
加热后
黑色↓
加热后
黑色↓
加热后
蓝白色↓
四、实验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个别学生实验现象的异常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蓝色↓
加热后
黑色↓
加热后
黑色↓
加热后
黑色↓
表2:向2mL CuSO4溶液中滴5滴NaOH溶液
现象
20%的NaOH溶液
10%的NaOH溶液
5%的NaOH溶液
20%的CuSO4溶液
加热前
蓝白色糊状↓
加热前
蓝白色糊状↓
加热前
蓝白色糊状↓
加热后
蓝白色↓
加热后
蓝白色↓
加热后
蓝白色↓
10%的CuSO4溶液
加热前
现象
20%的NaOH溶液
10%的NaOH溶液
5%的NaOH溶液
20%的CuSO4溶液
加热前
蓝色↓
加热前
蓝色↓
加热前
蓝色↓
加热后
黑色↓
10%的CuSO4溶液
加热前
蓝色↓
加热前
蓝色↓
加热前
蓝色↓
加热后
黑色↓
加热后
黑色↓
加热后
黑色↓
5%的CuSO4溶液
加热前
蓝色↓
加热前
蓝色↓
加热前
2.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浓度不宜过大,特别是CuSO4溶液要用稀溶液。否则不容易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难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日期
地点
教师签名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注意:学生进实验室前须将本次实验所需测定的数据或现象以表格的形式设计于此记录表中)
数据处理及结果讨论
一、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讨论
这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蓝白色物质,难溶于水,它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存在,溶液稀释后,它即分解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在久置之后,它会风化分解。
反应式:Na2Cu(OH)4=2NaOH+Cu(OH)2↓
Na2Cu(OH)4=2NaOH+Cu(OH)2↓
4NaOH+CuSO4=Na2[Cu(OH)4]↓+Na2SO4
三、思考题
反应式:2NaOH+ CuSO4=Cu(OH)2↓+Na2SO4
Cu(OH)2==CuO+H2O
若NaOH过量,但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和CuSO4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仍为蓝色絮状的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一般不会出现CuSO4过量的情况。
2、向CuSO4溶液中滴NaOH溶液,,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过量,沉淀为一种蓝白色的糊状沉淀,此为铜酸钠。它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删繁就简地就是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后,由于溶液中氢氧根偏多,而氢氧化铜又微显两性(氢氧化铜可写为Cu(OH)2及H2CuO2)故又结合两个氢氧根离子,再与钠离子结合生成铜酸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