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景观特点及类型

自然景观特点及类型

(2)鲁山县虎盘河前寒武纪上部地层剖面
(3)禹州城西公里处磨街乡猪头沟至大风口 一带的石炭纪地层剖面
3、生物化石景观: 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
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 在河南省南阳境内的西峡、内乡、淅川一带广布有
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地层。1974年发现有恐龙 蛋化石。1992年在西峡县发现挖掘的恐龙蛋化石, 是我国及全世界发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恐龙蛋 化石产地。 恐龙蛋的产生时代大约相当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 9500万年~6555 万年。这一新发现对探索中生代 恐龙的生存和繁殖奥秘、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复原 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标准层型地质剖面,是指地层出露完全、 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 的剖面。地层标准剖面,是地学旅游资源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第一功能是科学考察 价值,第二功能是科普知识教育,二者的 结合使之具有专业旅游意义。
(1)“五代同堂”的嵩山地层:1992年6月 被首选为“世界地质遗址”。
在嵩山地区这个不大的面积上,完好地保存着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五个不同地质历史时代的地层,其时间跨度长 达30多亿年。寒武纪发生的嵩阳运动、中岳 运动和少林构造运动形成3个不整合面。
2.南北差异 河南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在南北方向上也有明显体现。
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看,河南境内的伏牛山和淮河干流以南地区属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与降水条件优于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区,其生 物风景比较发育,是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地带,如老君山、 老界岭、龙池、石人山、太白顶、车云山、连康山、金刚台、罗山寨 等,都是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从总的看,南部地区的水景也比北 部地区发育得好,尤其是在河、湖和瀑布风景方面。由于南部地区气 候和生物风景都比较突出,故南部地区的自然风景相对北部地区而言, 秀、奇、幽的程度较高。
鸦岔,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 型多样、富有美感的风景地貌。这些地貌 构成了尺度不同、景象多变的河南自然风 景基础。清代学者魏源称著名的五岳: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 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另外,伏牛山 的卧牛之状、鸡公山的公鸡报晓之形、亚 武山的凤凰展翅之姿、石人山的威武之态 等,都是从大尺度论其构景的意境。奇异 的山石以鸟兽物象喻景者更比比皆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古老性
河南自然景观的古老性特点,一方面体现在资源的 形成时间较早,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源的开发历史悠 久。
1.地质地貌风景:是距今30 多亿年以来地壳多次 运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质构造形 迹遗址、古生物化石、人类活动遗址等。
2.生物风景:也并非旦夕之间形成的,而是千百年 来,在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的 综合作用下自然演变的结果。河南境内真正的原始 森林虽然已经不多,但仅就次生原始林而言,其历 史也都在数千年以上,在其内生存的各种动物则历 史更为久远。
由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
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 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自 然景观种类、地区分布、风景特色和开发利用等 方面也必然具有本省的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的 自然景观具有以下特征:
一、多样性
1.地貌景观: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 原,到海拔2413.8 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
河南省地质历史悠久,前后经历了9次大的地 壳运动,在地表形成的巨大的褶皱和大断裂很 多,其中具有旅游价值的褶皱遗址是位于登封 三官庙附近的大型蛇迹褶皱、嵩山南坡的金龙 沟褶皱、五指岭地区的片岩褶皱等。其中三官 庙褶皱规模最大,非地质专业人员难以辨认; 五指岭片岩褶皱规模最小,在手掌大小的岩块 上都可见到褶皱遗迹;金龙沟褶皱规模居中, 长约三四百米,褶皱现象典型,所有游客皆可 辨识。因此,金龙沟褶皱是最富有旅游价值的 一处地质褶皱构造风景点。
3.生物景观: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植物: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
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 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 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 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 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 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 和黄土高原等区的成分。 动物:大致以伏牛山—淮河一线为界分属两大动物区。该线以 北属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界的东北亚界和我国动物地理 区划中的华北区,以温带和寒温带动物种类为主;该线以南属 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东洋界的中印亚界和我国动物地理区划 中的华中区,以亚热带动物种类为主。所以,河南省动物既有 温带和寒温带地理成分,又有亚热带和热带地理成分,这与本 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条件有关。
嵖岈山大小洞穴和奇岩怪石等自然景观的 形成,与这里的节理和断层极为发育有关。 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地方,岩石极度破碎, 后经漫长的机械风化以及地表水的参与作 用,使裂隙宽度不断扩大,在重力作用下 产生崩塌,以致形成像“万人洞”、“舞 阳洞”等大小不同的洞穴或“一线天”形 式的构造裂隙。
2、标准层次地质剖面
3.垂直分异
河南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带性分异现象,主 要表现在海拔较高的山地风景区,如伏牛 山地、洛阳以西的豫西山地、太行山地和 在河南境内的大别山东段等。
河南省的自然景观大体可分为地质、地貌、气 象气候、水体和生物景观五大类。
一、地质景观:
地质景观是指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的 地质体构成的旅游景观,它包括独特壮观的地 质构造、标准的地层剖面、各种各样的古生物 化石、具有特殊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宝石矿 物、富有科学和美学价值的火山地震遗迹等。 地质景观是一个地区自然风景总特征的基础。
四、丰厚性
河南的自然景观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贮备丰厚,开发利用的保证程度 高,旅游环境容量大。以山地风景为例,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 名词典(河南省)》上列出的山地和山峰名称有110多个,其中有旅游 开发价值的有75 座,而目前实际进行旅游开发利用的只有20余座,仅 占其中1/3 。河南省有各种大型的洞、泉、瀑布40余处,其中有旅游 开发价值的26处,目前已被旅游开发利用的仅10余处,占1/2。河南 省有自然保护区19个,总面积达10多万公顷,旅游开发利用的价值很 大,特别是在开发生态旅游方面。目前虽有一定面积的自然保护区用 于旅游,但开发利用层次偏低,离真正的生态旅游要求相差很远,旅 游发展潜力巨大。
2.气候旅游资源: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 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立体气候效应。 以避暑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 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3. 生物景观: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 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 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 的多样性特点。
4.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 外的多种类型,河、湖、泉、溪、瀑布等水景 应有尽有。
1、典型的地质构造形迹遗址 地质构造景观主要是受地球内力作用所致。在强大的地
球内营力作用下,地壳不同部位受到强烈挤压、拉伸或 扭动,产生褶皱、断裂或扭曲,并伴随发生火山爆发、 地震。当地壳进行水平运动时,使地面隆起或断裂,地 表形成褶皱性山地或断裂性沟谷。山地和断裂的走向取 决于水平运动力的作用关系。一般说来,南北向水平挤 压力造成东西向山地;东西向挤压力形成南北向山地; 挤压不均产生扭动,形成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山地和弧形山地。当然,若水平运动力为向反方向运动 时,地表必然出现断裂带,断裂带的走向与力的方向垂 直。除了反方向水平力运动形成断裂带以外,反方向垂 直力运动也会形成断裂带。不过,这种断裂带的地表表 现形式不再是沟谷,而是陡崖。
河南省的断裂形迹遗址,在平原地区已很 难看到,主要存在于豫北、豫西和豫南三 大山地。其中豫北太行山东麓、豫中的嵩 山地区和伏牛山南坡、豫南的桐柏和大别 山区的南坡,有很多陡峭的山峰和陡崖, 这些山峰和陡崖都已被作为旅游资源进行 开发利用。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八大世界地质公园之一,也 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修武 县境内,面积 196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地质构造运动、水动力 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以峰 谷交错、崖台环抱、飞瀑流泉与清溪幽潭相映成趣为特色的、 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内各处 的丰富地质遗迹俨然构成了记录这里亿万年沧桑演变的活字典, 它们以大量的信息和实证准确地记录了云台山园区地壳的形成 及演变历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单面山、丹崖长墙、崖墙 地貌、地层不整合遗迹、断裂构造遗迹、水文地质遗迹、新构 造运动遗迹等。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把山的静态美与水的动态 美鬼斧神工地融为一体,山衬水之秀,水托山益雄,这种大自 然的动静变换、巨细相生,不仅衍生出了美学价值极高的地质 地貌景观,同时也培育出了这一区域繁杂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 这些都使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当之无愧地成为南太行风景轴线 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区域差异性 在河南,由于受气候的南北差异和地形的东西差异的影响,河南省的
自然旅游资源也表现出了相应的南北和东西差异。 1.东西差异 河南自然地理环境的宏观地域分异,首先体现在东西部两大地理区域
之间。东西部两大自然地理区域的差异不仅仅表现为地形轮廓及其他 自然要素的差异,而且也体现了人为因素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改造 利用方面的差异性。 东部地区是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人口集中,人类活动频繁,自然环 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保存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极少, 绝大部分是人文旅游资源。 西部地区是山区,人口相对较少,自然地理环境受人类作用的程度明 显低于东部地区,因此,河南绝大部分的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西部地 区。另外,由于西部地区的人类活动也比较早,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 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较好,大多数风景区或旅游区都是自然风景与人 文风景良好结合的地区,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旅游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