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会计教案第六章分类法

成本会计教案第六章分类法

第六章分类法1、主要内容:分类法的使用2、重点:分类法的含义、特点、适用范围和计算程序。

3、授课时间:4节。

第一节分类法一、分类法的特点在大量、大批生产产品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一般采用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每一种产品都要分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

但是,如果企业的产品种类很多,就要设置多个生产成本明细账,造成产品成本计算工作的繁琐,工作量较大,如食品厂生产各种各样的面包、饼干、糖果、鞋厂生产各种材料、规格的鞋子等。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分类法。

分类法的特点是先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二、分类法的计算程序(一)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分类;产品分类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生产工艺相近的产品;第二,耗用相同原材料的产品;第三,在同一生产部门加工生产的产品。

(二)按产品类别编制各种生产费用汇总表;(三)按产品类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四)在各类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费用;(五)计算大类产品的综合完工产品成本;(六)确定类内产品各成本项目的分配标准。

1.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1)按定额消耗量计算(2)按定额费用计算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标准(1)按实际工时计算(2)按定额工时计算3.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1)实际工时(2)定额工时4.系数法在按照定额标准进行类内产品的费用分配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以采用系数法。

系数法的计算过程是:(1)在大类产品内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较为适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单位产品定额的系数确定为“1”。

(2)将类内其他产品的定额根据与标准产品定额的比例折算为系数。

(3)根据产量和折算系数计算各种产品的总系数。

(4)以系数作为分配标准计算费用分配率。

(5)根据系数计算各种产品应分摊的实际费用。

(七)计算每一种产品的完工成本。

【例6-1】某企业的乙类产品中有A、B、C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材料费用定额分别为A产品20元/件,B产品30元/件,C产品40元/件。

企业将A 产品确定为标准产品,其材料费用的定额系数确定为1。

20××年9月份的生产成本资料:乙类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为82 800元,完工产品产量为A产品50件,B产品100件,C产品80件。

要求:采用系数法计算各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

各种产品的总系数计算如表6-2所示。

分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分配率= 82 800/360=230A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230×50=11 5000(元)B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230×150=34 500(元)C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230×160 = 36 800(元)【例6-2】某企业甲类产品中有A、B、C、D四种产品,其中B产品为标准产品,类内产品的费用分配标准为:材料按系数法分配,材料系数按费用定额确定,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实际工时分配。

20××年9月份的相关材料如下:(1)产品的材料费用定额:A产品18元/件、B产品10元/件、C产品24元/件、D产品8元/件。

(2)各种产品工时统计:A产品5 600工时、B产品4 000工时、C产品6 000工时、D产品4 400工时。

(3)本月各种产品完工产量:A产品100件、B产品120件、C产品90件、D产品150件。

(4)甲类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本业主发生费用、产成品成本和月末产品成本资料,见甲类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如表6-3所示。

表6-3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类别:甲类产品名称:(A产品、B产品、C产品、D产品)要求:计算各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甲类产品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各种产品的材料费用总系数,如表6-4所示。

表6-4 各种产品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A产品的产成品直接材料费用=225×180=40 500(元)B产品的产成品直接材料费用=225×120=27 000(元)C产品的产成品直接材料费用=225×216=48 600(元)D产品的产成品直接材料费用=225×120=27 000(元)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42 800/(5 600+4 000+6 000+4 400)=2.14(元/小时)A产品的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2.14 × 5 600 = 11 984(元)B产品的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2.14 × 4 000 = 8 560(元)C产品的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2.14 × 6 000 = 12 840(元)D产品的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2.14 × 4 400 = 9 416(元)制造费用分配率= 37000/(5600+4000+6000+4400)=1.85(元/小时)A产品的产成品制造费用= 1.85 ×5600 = 10360(元)B产品的产成品制造费用= 1.85 ×4000 = 7400(元)C产品的产成品制造费用= 1.85 ×6000 = 11100(元)D产品的产成品制造费用= 1.85 ×4400 = 8140(元)各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合计:A产品=40500+11984+10360=62844(元)B产品=27000+8560+7400=42960(元)C产品=48600+12840+11100=72540(元)D产品=27000+9416+7140=44556(元)根据上述计算编制产成品成本计算表,如表6-5所示。

表6-5 产成品成本计算表根据甲类产品类内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及产成品验收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库存产品——甲类产品——A产品62844——B产品 42960——C产品 72540——D产品 44556贷:基本生产成本——甲类产品222900三、分类法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采用分类法进行成本计算适用于企业的产品、规格繁多,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分类法还适用于工业企业的联产品、副产品以及某些等级产品、零星产品的成本计算。

企业采用分类法进行成本核算应具备的条件是企业的产品种类很多;多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比较相似;生产工艺相似的产品在同一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同类产品之间有比较准确的分配标准。

第二节联产品、副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联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无论品种多少、其成本计算也需要采用分类法或分类法相似的方法。

一、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一)联产品的概念联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同一原料经过相同工艺过程的加工,同时生产出来的几种主要产品。

(二)联产品的主要特征(1)联产品都是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

(2)联产品成本计算的关键是联合成本的分配计算,即确定分离点。

(3)销售价格较高,对企业收入有较大贡献。

(4)要生产一种产品,通常要生产所有联产品。

(三)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例6-3】某企业对同一原料经过相同工艺技术进行加工时,生产出联产品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将甲、乙、丙三种产品归为一类(W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假定类内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为:原材料费用按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系数分配,原材料费用系数按原材料费用定额确定;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该企业规定乙产品为标准产品。

(1)根据原材料费用定额计算原材料费用系数,如表6-6所示。

表6-6 各种产品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2)按产品类别(W类)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根据各项生产费用分配表登记产品或本明细账,计算该类产品成本,假定该企业这些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根据月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和本月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登记该类产品成本明细账。

如表6-7所示。

表6-7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分配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原材料费用系数和工时消耗定额,分配计算W类内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相关资料为:类内各产品工时消耗定额为:甲产品8小时,乙产品10小时,丙产品12小时;本月份各产品产量为:甲产品45件,乙产品840件,丙产品600件。

根据原材料费用系数、本月产量以及其他相关产品成本资料,编制W类产成品成本计算表,如表6-8所示。

表6-8 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产品类别:W类单位:元表6-8中各种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如下:直接费用分配率=97155/1905=51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29184/19200=1.52制造费用分配率=96000/19200=5在表6-8所示产品成本计算表中,各项费用的合计数是分配对象,它应该根据该类产品成本明细账(表6-7)中产成品成本一行中的数字填列。

表中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应根据原材料费用合计数除以原材料费用总系数的合计数计算填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分别乘以各种产成品的原材料费用总系数,即可求得各种产成品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则应根据各该项费用的合计数,分别除以定额工时的合计数计算填列;以各该项费用分配率,分别乘以各种产成品的定额工时,即可求得类内各种产成品的各该项费用。

二、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一)副产品的特点在企业的生产中,有时会出现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还附带生产出一些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可以作为独立的产品对外出售。

为了准确计算各种产品的利润水平,企业需要计算副产品的成本。

但是,副产品的生产和主产品的生产时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将主、副产品作为一类产品,采用分类法进行成本核算。

副产品有以下特点:(1)在企业的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小。

(2)不是独立的生产过程,与主产品的生产状况密切相关。

(3)可以作为产品独立出售。

(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1.副产品生产的两种情况(1)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直接生产出可对外出售的副产品。

(2)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生产出可用于加工副产品的原料,对原料进行再加工,才能成为可以对外出售的产品。

2.副产品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副产品的成本时,一般是将主、副产品合并为一类产品,按类归纳集生产费用,月末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类内产品的分配。

(1)与一般的分类法相同,月末将生产部门发生的共同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在主、副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例6-4】某企业在生产A产品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一种原料,对该种原料进行再加工,就可以生产出对外出售的B产品,两种产品在同一个车间生产。

企业为了简化核算,将两种产品作为一类产品进行成本计算,其中,A产品是主产品,B产品是副产品,A、B产品费用分配标准如下:B产品的材料费用按定额(5元/千克)计价,从材料费用总额中扣除,本月生产的副产品——原料为800千克,对其中的600千克进行了再加工;该车间本月发生材料费用20500元。

该车间本月生产A、B产品共发生直接人工105300元,制造费用42390元,按定额工时比例在A、B产品之间分配,A、B产品定额工时资料如表6-9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