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藤花开——我校的“儿童诗读写”微课程

紫藤花开——我校的“儿童诗读写”微课程

紫藤花开一一我校的“儿童诗读写”微课程
紫藤花开一一我校的“儿童诗读写”微课程
任丽芳
【故事引入】
故事一:周末,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摘了一朵小雏菊插在我的背包上,我心中一暖,对他说:“宝贝,现在虽然是冬眠期,可是因为这朵花,我便拥有了整个春天。

”儿子兴奋地说:“妈妈,你说得多像一首诗啊!”我说:“对啊,那你把这首诗念一念吧!”于是这首《一朵小雏菊》便诞生了:我悄悄地/采一朵小雏菊/插在妈妈的背包上/妈妈笑了/搂着我说/现在虽然是冬眠期/但是因为这朵花/我便/拥有了整个春天
上二年级的儿子与我校2000多名学生一样,在儿童诗课程的日常熏陶下,对生活形成了“诗意”的敏感。

故事二:上周,我在本校三(2)班听一节语文课,课上学习的是《小稻秧脱险记》。

读完课文,有学生提议:“老师,我觉得可以把这篇童话故事编成一首儿
歌。

”“好啊!我们一起来试试!”老师积极响应。

接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编成了一首生动的儿歌:水稻田里真是吵/杂草稻秧抢营养 /稻秧脸黄气病倒/毛毛细雨天上飘/喷雾大夫来帮忙/伸张正义除杂草/稻秧迎风把舞跳/健康成长挺身笑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这种诗意的概括、诗意的对话、涛意的独白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形式,一首首诗在语文学习日常实践的土壤中不断生长出来。

一、儿童诗课程的架构
我校的儿童诗课程并非着意于培养小诗人,而是通过课程的陶冶呵护儿童的
灵性,感受母语的节律,表达个性的慧思。

2012年我校的儿童诗教材《紫藤花 开(低、中、高)》《儿童诗课程与教学简论》、教师儿童诗教学方法集《爱旅行 的耳朵》、学生儿童诗集《魔术铅笔》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标志着我校 儿童诗课程开发已经走向成熟 frtfi
飒 Kt
一 妒堀 岬好齐叫i!_+i 朋現
f 丹网耻年
叫玩韵敷字冷想的飪学
匸星聿祜 觉物壯比.奮曲的直诂川
单心・;1飞 常兀甘軾 爭$潇讪
円岸诲苗 牧佩tMB 的1TH JLFfia 杖盖的致献、枚风翌时标念 辛;新.率符卷昭B*申.诜任冬天樂巒戟,驀黠笔衢书的狀届年 4離从:;、:眩汕;吐;;■ 「新“隅或点飞降曾 <:<x L 的樹,爱夜去虫总盘
玄的馬■思把夏无it 进品包卑
必yta
琲充li 沖
匕書样眷盥性料冲国儿盘寿研轮性帮* 划SJLJ# 卿霁性学习津
KiJLit 辟届兖ft 第月 为保障儿童诗课程的有效落实,我们在儿童诗教学园地探索出了三大领域的 七种主要课型。

I *怖寰畀
At! Hit —'晶遽盧请
I M — MW A# *
<M>W ——AWWft
、儿童诗主题创作课
弓1甘代獲亭崗常事一 1胡M 直
需泉昨1 笨車・材——tttim ,•倉甯柞
射心rw ■ ft
另r H SE 農的見
h ftH'ic ——汴样龙
.丽罠股‘』
-——妄褥至审惓住 :.崔■创
fl-if
囂 «" St —— ®- 训就tlE
在以上七种主要课型中,最具特色的便是“主题创作课”。

下面以具体的课例来解读这种课型的教学逻辑。

比如,教学《小小种子》这一主题创作课时,老师先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对生活中“种子”的印象,然后出示例诗《花的种子》(作者:梁会成):花的种子/ 是梦想的信封/虽是小小的/在它里面/却埋藏着一个/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巨大的梦。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的梦是各种各样的呢?接下来,老师再出示生活中“种子”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诗性思考:小小种子/藏了故事/ (藏的是……的故事……)。

此时,引发学生从“种子”这一具象的事物出发,进行“形似”想象。

随后,教师继续出示例诗,激发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

如《青蛙妈妈种黑豆》(程楠):青蛙妈妈/种黑豆/种在池塘里/种在水沟里/不发芽/不开花/不结豆/结出一群小蝌蚪
《微笑》(成佳蝶):我把笑容种在妈妈心里/长出妈妈最甜最甜的回忆/我把笑容种在老师的眼睛里/长出老师最亮最亮的目光
这时,青蛙妈妈产的卵成了“种子”,笑容成了“种子”……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关注种子的外形深入到关注种子所寄托的“繁衍、希望、收获”等内
在精神意义的层面。

老师再相机出示《眼泪》:“我把眼泪/种在……/长出了……”就能激发起学生产生“神似”想象,学生思维就能实现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再到形象象征的蜕变。

当学生的诗性思维已经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再趁势以大量的音、诗、画情境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小鸟/把快乐歌/种到大树心里
老师/把祝福/种到我们眼里……
(沙滩上)种下脚印/会长出什么来呢
如果/我种一个笑话/会结出……
许多萤火虫/种进了我的梦里……
最后,学生在音乐、画面、诗句的激发下,迸发出创作的灵感,创作属于自己的“种子”故事。

试选几首学生课堂的诗作与大家共同欣赏:
《种子的故事》(高嘉烈):种子的故事很精彩/农夫看了/把它当宝贝/藏在泥土里面/土地偷偷读了/觉得真美妙/忍不住/把种子的故事让花朵/带给大家
《秘密》(姚远):(一)种子里面/藏了一棵大树/真的真的/这个秘密/ 只有泥土相信// (二)种子穿了件黑衣服/可心里/却是绿色的/等到春天的时候/她们要染绿山坡总结一下,主题创作课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历程:导入话题、引发想象一一例诗引路、“形似”想象一一拓展思维、“神似”想象一一情境创作、评议修改。

三、儿童诗创作指导法
我们知道,在儿童诗教学中,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时,最关键的是能否激发学生产生新异的联想和想象。

下面举例说说几种联想和想象的指导方法,先说怎么指导学生进行联想:
1 •相似性联想
就如王宜振“蝴蝶是花儿,花儿是蝴蝶”的联想一样,指导学生写诗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形象”和“精神”相似的角度将两种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弓I发学生的相似性联想。

如《灯和花》(薛雨如):一盏盏/花一样的灯/点满了街市/在迎接/元宵//一朵朵/灯一样的花/点满了大地/在迎接/春天
这首诗中,“花”和“灯”就是两个相似的意向。

要常常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比如出示如下一组词:“星星和萤火虫” “树叶和耳朵”“烟花和微笑”“妈妈和太阳”……让学生进行联想说话,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寻找大干世界中两种事物的关联性。

2•盆景式联想
台湾儿童诗人林焕彰有首名作《妹妹的红雨鞋》,将下着雨的天地比作鱼缸,将行走中的妹妹的红雨鞋比作了两条游动的金鱼。

这种将宏阔的意境化为微缩的景观式的联想方式是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的,因为儿童总是从身边亲切的事物出发形成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

一旦孩子能学会运用这种“化大为小”的方式来进行联想,其创作出的儿童诗必然是令人惊异的。

如《街道拉链》(薛雨如):左边一排商店/右边一排商店/街道拉链/把两排商店/紧紧扣起来//你瞧/左边商店开门/右边也开/右边商店亮灯/左边也亮//两边的商店/默契得也像/扣紧的拉链
学生在进行童诗创作时,教师要善于将离学生“远”的、“大”的事物与离学生“近”的、“小”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盆景式联想。

如:桥发卡、山路磁带、大海花灯.............
3•涟漪式联想
还有一种联想让学生的思维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如涟漪一般层层荡漾开来,
使意象的内涵不断地拓展和深入。

如《接力比赛》(薛雨如):加油!/
加油! /操场上/小朋友在接力赛// 加油!/ 加油! /树林里/花和果
子在接力赛//——加油! /——加油! /在遥远的天际/春夏秋冬在接力赛像这样三段式扩展联想的方法也成为童诗写作常用的一种方式。

比如:《夏
天的脚丫》夏天踩到树上/树就密了/夏天踩到花上/花就……/夏天踩到藤上 /瓜就 /夏天踩到 / 就
总之,呵护儿童敏感和好奇的天性,启发他们进行更具诗性逻辑的联想和想
象,他们就会感受到世间万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达到“通灵”的境界。

正可谓:谁说天地有分界,世间万物皆通灵。

花开是满天的希望,花落是满地的祝福。

但愿紫藤花开,童诗满同,大地芬
芳!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实验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