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教育理论
主要观点:
遗传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它为儿童的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没有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基础,也就 没有个体的发展。
重要代表人物:
高尔顿:“名人家庭出名人”。 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 成熟势力说”与早期教育。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遗传决定论:
2、教育学的形成
夸美纽斯及《大教学论》(17世纪); 卢梭及“自然主义”教育观(18世纪); 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19世纪);
3、20世纪教育学的发展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劳动起源论:
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是人类特 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产生
1、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
国外最早的学校教育; 我国学校的产生;
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 文化条件;
(三)教育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
1、教育思想的萌芽 东西方关于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观点:
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决定的,儿童的 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 过程,与外在的环境、教育影响无关。如果外界环境、教 育的影响对儿童的发展起作用的话,至多在于引发、促进 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第二、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 异的最初基础
主要观点:
“外铄论” ;
“内发论”;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的思想
◆苏格拉底:
◆柏拉图:强调国家化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
一方面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为国家培养合 格的公民;
另一方面,又强调“和谐教育”,即教育应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
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 孔子
主张教育为国家服务,强调通过教育来维护奴隶社会 的秩序。
3、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教育的定义: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
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 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的活动。”
4、近年来关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争论
教师主体论
学生主体论
双主体论
主导主体说 主导主动说
5、教育本质的论争
◆“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说 ◆“教育属于生产力”说 ◆“教育属于上层建பைடு நூலகம்”说
二、什么是“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 1、“现代教育理论”的含义
◆由教育经验到教育理论
◆国内外关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划分
第二讲 人、社会与教育
1、教育学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人 社会 教育
2、人的发展 3、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理论; “心理发生论”;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 环境和教育: 个体的主动活动: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遗传素质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条件。
一、“教育目的”概念:
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 关于受教育者的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 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是个人发展需要制定 的;一个人应该为他自己而不是为社会需要受教育;教 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和 本能,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证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得到 发展。
(二)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
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 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教育成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衡量。
(三)教育无目的论
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 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其智力、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 这种差异与儿童在遗传素质方面的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越小,儿童在发展方面的个别差异也越小, 反之亦然。
双生子研究:
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将遗传提供给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现代教育理论
郑庆文
第一讲 教育、教育理论、教育学
一、 “教育是什么”
1、“教育”概念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完善性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教育”是个历史范畴,它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 生着重大变化,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其次,概念是由人下的,由于不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的 价值观和哲学基础,从而导致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不同。
教育目的辨证统一论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有较强的基础性;
5、正确理解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1)、反对“教育万能”论;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 的。
第三讲 教育目的
2、“教育学”定义的唯一性和《教育学》教科书 版本的多样性
三、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一)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教育在人类诞生之前早在动物界存在,教育起源于动物界,起 源于动物的生物本能。人类在产生后只是继承了动物的教育形式, 因而人与动物的教育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心理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洛克:白板说;
华生: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
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 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杜威和皮亚杰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